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中心
-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试析鲁迅的“民主革命”观
- 2010年
- 中国革命向何处去?作为现代作家的鲁迅,首先是对中国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具有理想性的思考,初步形成其"民主革命"观;其次是这一思考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进行了具有现实性的不断修正,以完成其"民主革命"观,并以此引导着民主与革命的中国之思。
- 郝明工
- 关键词:民主
- 老舍的民族身份与文学创作——以《正红旗下》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 2007年
- 按照目前约定俗成的使用情况,汉语中的“民族”一词有着狭义和广义的不同含义,因而老舍与很多作家一样具有双重民族身份:他是一个旗人,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老舍的民族身份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表现得异常突出:作为一个旗人,他的文学创作在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他的文学创作表达了外抗强敌、内主团结的时代主题。
- 王学振
- 关键词:老舍民族身份文学创作
- 网络新闻传播与舆论生成——从《史上最牛钉子户》看网络新闻的传播与效果
- 2008年
- 本文以《史上最牛钉子户》为例,分析网络新闻传播的开放性,通过发挥其空前的传播优势,有助于舆论的迅速生成,从而有利于公民维权。
- 郝明工
- 关键词:新闻传播舆论生成
- 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媒介形态的演变被引量:2
- 2008年
- 新闻事业是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行业,而媒介是进行新闻传播的手段,新闻事业的发展基于媒介形态的演变,两者之间表现出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
- 郝明工
- 关键词:新闻事业媒介形态互动
- 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战时性论略被引量:1
- 2006年
- 随着重庆在抗战时期成为战时首都,“陪都”一词所蕴涵着的“副都”与“临时首都”的语义得到了统一,确立了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战时性特征。
- 郝明工
- 关键词:陪都
- “我自爱我的野草”——重读《野草》
- 2006年
- 《野草》不仅将文本内涵由解剖自己扩张到解剖社会,意蕴的深刻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之中弥散,而且艺术表达也由诗的散文向着诗的杂文过渡,诗情的激烈在更为多样的抒发之中宣泄,从而达到了耐读与可读的一致性。特别是在《野草》中,诗情的咏唱经过了由紧张而松弛,再到松弛而紧张这样的相对集中的创作过程,终于使诗情咏唱臻于张弛有序的节奏化境地,以呈现独特而卓异的象征诗风。
- 郝明工
- 评杜书瀛《文学会消亡吗?》被引量:1
- 2006年
- 杨星映
- 关键词:消亡文艺学学术史学术前沿文学典型文艺美学文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