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青藏高原研究中心

作品数:16 被引量:107H指数:6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青藏
  • 7篇青藏高原
  • 5篇板内
  • 4篇地震
  • 3篇达克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
  • 2篇断层
  • 2篇震源
  • 2篇特提斯
  • 2篇年代学
  • 2篇青藏高原及邻...
  • 2篇中新世
  • 2篇隆升
  • 2篇多震层
  • 2篇冈底斯
  • 2篇埃达克岩
  • 2篇斑岩
  • 2篇成矿

机构

  • 16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长江三峡勘测...
  • 1篇南京地质矿产...

作者

  • 16篇李德威
  • 5篇罗文行
  • 4篇刘德民
  • 2篇汪校锋
  • 2篇冯旻譞
  • 2篇李华亮
  • 2篇肖灯意
  • 2篇高成
  • 2篇郝海健
  • 1篇蔡建超
  • 1篇朱云海
  • 1篇张硕
  • 1篇钱莉莉
  • 1篇胡祥云
  • 1篇史洪峰
  • 1篇石艳玲
  • 1篇曹军

传媒

  • 4篇地球科学(中...
  • 3篇中国地质学会...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2005年全...
  • 1篇青藏高原地质...
  • 1篇2013天灾...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板内隆升过程和隆升机制
青藏高原板内隆升演化是在前寒武纪超大陆的裂解与聚合过程和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早期原特提斯、古特提斯、中特提斯和新特提斯自北而南的洋陆转换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青藏高原板内构造演化经历了180-7Ma以迁移式构...
李德威
关键词:隆升过程隆升机制板内构造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活动左行走滑断层及其喜马拉雅弧的成因
在大陆盆山过渡带,走滑断层常以共轭的方式出现.例如,青藏高原西北部喀喇昆仑右行走滑断层与阿尔金左行走滑断层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外侧;青藏高原东部的东昆仑—西秦岭走滑断层与鲜水河、红河、小江等走滑断层构造演化复杂,多期活动,...
李德威An Yin刘德民
关键词:青藏高原走滑断层
文献传递
西藏冈底斯南缘中新世含矿斑岩源区组成与成因被引量:6
2014年
青藏高原南部中新世下地壳流动是当前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关键科学问题是下地壳的流动方向。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冲江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4.9~14.8 Ma,朱诺斑状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5.3~14.9 Ma。含矿埃达克质斑岩的特征如下:Si O2含量67.72%~74.49%,K2O含量2.85%~5.98%,Sr含量93~804μg/g,高Sr/Y(16~139)、(La/Yb)N(21~43)比值,Eu/Eu*值为0.6~0.91。冲江岩体锆石εHf(t)值为1.2~5.1,朱诺岩体锆石εHf(t)值为–6.9~–0.1,他们与徐旺春等报道的镁铁质麻粒岩的锆石Hf值(–2.5~4.8)具有很好的叠合性,暗示镁铁质麻粒岩(印度镁铁质下地壳)可以作为他们的岩浆源区。此外,Sr-Nd同位素表现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和拉萨地块两个端元混合的特征,Pb同位素表现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和喜马拉雅富集陆壳端元的特征。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冈底斯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的岩浆源区物质组成包括:拉萨陆壳、印度陆壳、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地幔成分),表现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特征,暗示青藏高原南部由南向北的下地壳流动方向。
高成李德威刘德民罗文行冯旻譞李华亮
关键词:冈底斯部分熔融
大陆盆山地壳物质循环体系中的构造系统和岩石系统-以青藏高原为例
青藏高原及邻区是探索大陆板内造山成盆机制的最佳基地,本文笔者基于该区的研究和前人的资料,于1992年提出大陆动力学层流构造假说,认为大陆基本构造样式是盆山体系,大陆板内造山成盆事件是叠加板块碰撞和洋陆转换之上的次级尺度的...
李德威
关键词:大陆动力学地幔热柱
文献传递
南北地震带南段震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大陆浅源地震震源空间分布可以看作是一种地球物理特征,大量震源的空间位置数据可用来刻划大陆地壳结构。通过研究南北地震带南段震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研究区震源深度分布在横向上的疏密变化与地质构造特征相对应。剖面震源分布等密度图显示,中、下地壳不同深度广泛分布着多震层。多震层的分布与地壳低速、低阻层具有相关性,多震层一般位于低速、低阻层的上方。中地壳层次的低速、低阻层很可能是壳内滑脱层,是韧性下地壳与脆性上地壳发生拆离解耦的构造层次;下地壳低速、低阻层是部分熔融、含流体的韧性流变层;壳内多震层的构造属性应是上地壳硬的脆性层,容易发生突然破裂,产生地震。低速、低阻层是大陆板块内部上地壳脆性层构造过程的主控因素,包括对大陆内部浅源地震的控制;因此,在低速、低阻层之上往往形成多震层,越是活动性强的低速、低阻层,其上多震层震源密度越高。南北地震带南段不同层圈和块体之间的差异运动控制了其地壳层次的构造活动,包括大量地震的发生,其中,下地壳流层与上地壳脆性层的差异运动在中地壳层次发生剪切拆离是最重要的因素。
罗文行胡祥云李德威蔡建超
关键词:地壳结构震源分布多震层南北地震带
青藏高原板内地震震源深度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被引量:15
2008年
青藏高原板内地震以浅源地震为主,下地壳基本上没有地震,地震震源多集中在15-40km的深度范围,主要在中地壳内,呈似层状弥散分布.其中30-33km深度是一个优势层,与壳内分层有关.总体上青藏高原南、北部的震源面略呈相向倾斜特征.70-100km深度区间出现了比较集中的震级较小的地震,可能与壳幔过渡带的拆离作用有关.高原内部的正断层系与板内地震密切相关,是板内浅源地震的主控构造.总之,青藏高原地震震源沿着活动的上地壳脆性层与软弱层之间的脆-韧性过渡带分布.这些板内地震活动属于大陆动力学过程,与板块碰撞和板块俯冲无关.初步认为青藏高原浅层到深层多震层的成因分别是韧性基底与脆性盖层、韧性下地壳与脆性上地壳、韧性下地壳与脆性上地幔的韧-脆性转换、拆离和解耦的产物.
罗文行李德威汪校锋
关键词:青藏高原板内地震震源深度多震层
冈底斯朱诺地区中新世板内热隆伸展成矿被引量:4
2010年
位于冈底斯构造成矿带中段西侧的朱诺地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已发现有朱诺大型斑岩铜矿床和铁雅铁铜矿点。野外基础地质和矿床地质调查、构造分析和岩石化学的研究表明,朱诺斑岩铜矿床在构造上受近EW向和近SN向伸展断裂控制,时间上属于中新世青藏高原南部板内构造过程,含矿斑岩具有典型的埃达克质岩特征。朱诺及其所在的冈底斯构造成矿带在中新世处于板内构造环境,板内伸展构造—埃达克质岩—斑岩铜矿系统叠加在早期的俯冲—碰撞构造岩石组合之上。与埃达克质岩形成直接相关的下地壳流动导致冈底斯上地壳及下地壳显著加厚,发生部分熔融作用,下地壳物质可能源于地壳减薄的锡瓦利克盆地,流经喜马拉雅,穿过并改造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挤入地壳的洋壳地幔岩石,造成被混入洋壳地幔成分的冈底斯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上升并顶托冈底斯上地壳,致使冈底斯上地壳先后发生近EW向和近SN向的伸展,在上地壳伸展扩容空间中含矿埃达克质岩浆沿伸展断裂上升、侵位,并富集成矿。
曹军李德威肖灯意郭建慈次邛
关键词:埃达克岩斑岩铜矿冈底斯
青藏高原班公湖地区晚白垩世埃达克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被引量:26
2014年
青藏高原西部班公湖地区的日松岩体和甲维酸性岩脉位于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南侧,岩石类型为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岩,显示中钾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过渡的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表明,岩石均具有埃达克岩特征,表现为高的SiO2(63.05%~70.72%)、高Al2O3(≥15%)、低MgO(0.97%~2.33%)〈3%、高Sr含量(380.4×10^-6~625.0×10^-6)、Sr/Y(〉35)、低HREE、Y(5.64×10^-6~13.80×10^-6)和Yb(0.46×10^-6~1.25×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17.09〈(La/Yb)N〈48.51).日松花岗闪长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82.0±1.1Ma;甲维近东西走向的花岗闪长岩脉和近南北走向的花岗闪长玢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90.7±1.2Ma和82.9±1.2Ma.日松和甲维处埃达克岩均富钾贫钠,低Cr、Ni,高Th、Th/La、Th/U、Rb/Sr以及相对低的Sr/Y和高Mg^#(43.09~54.35)等特征显示其为玄武质岩浆底侵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91~82Ma的埃达克岩形成于后碰撞初期阶段,为中特提斯洋闭合后板内热隆伸展、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可以作为班公湖地区由板块构造体制转向板内构造体制的标志.
张硕史洪峰郝海健李德威吝岩冯旻譞
关键词: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班公湖
特提斯喜马拉雅盆地演化及油气潜力
特提斯喜马拉雅是高喜马拉雅与冈底斯之间的狭长地带,从喜马拉雅西构造结一直延伸到东构造结,全长约2500公里,宽度120至200公里.在我国境内海相沉积地层分布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海相盆地之上叠加有晚新生代陆相盆地-札达...
李德威刘德民汪校锋
关键词:盆地演化油气潜力沉积地层地质调查盆地系统
文献传递
华北灾害链的结构、成因及强震预测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自然灾害带来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干旱、洪涝等气候灾害,不仅受到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的影响,局部高强度大面积的气象灾害,还和地下热活动有关。本文通过研究华北地区的古灾...
郝海健李德威陈桂凡
关键词:灾害链结构特征强震预测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