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学院外语系
- 作品数:20 被引量:43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明施翠芳张丽君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关于英语被动结构翻译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
- 2003年
- 文章从英汉语言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性论述了英语被动结构的几种翻译方法
- 郑家钦
- 关键词:英汉翻译文化差异翻译方法被动语态被动句
- 你怎能买卖蓝天?
- 2005年
- 何录江Chief Seattle
- 关键词:高校大学英语双语阅读对照读物
- 浅谈新教材的新语言现象被引量:1
- 2003年
-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也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现行的初中英语初一、初二修订教材较原教材(JBI)有很大的改动。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学习现代英语,积累新知识.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新教材。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修订教材中有一些新语言现象与原教材有不同之处,现提出供同行们参考。
- 杨勤燕
-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现象语言运用
- 英语重音和语调的交际功能被引量:4
- 2002年
- 英语是一种语调语言。它的重音和语调对交际意义的表达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谈英语重音和语调对交际语意的影响,供交际语学习者参考。
- 段学勤郑继明
- 关键词:英语重音语调交际功能交际意义单词重音句子重音
- 汉语和英语颜色词的文化分析被引量:17
- 2003年
- 在人类社会中,颜色总是携带着某种特定的含义,引起特定的联想,激发特别的反应,这就是颜色的社会内涵。汉语和英语中有不少颜色词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心态和感情色彩。通过汉英语言中颜色词的对比,就可以看出颜色词里所折射出的中西文化的内涵。了解这些,对于学习正确使用汉英语言,进行成功言语交际很有必要。
- 简易民
- 关键词:汉语英语颜色词社会文化语言交际
- 跨越时空的诗艺——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中的立体主义因素
- 伊丽莎白·毕晓普是美国当代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传统的毕晓普诗歌研究呈现新趋势,评论家们开始对其画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赋予更多的关注,本论文以莱辛的"诗画界限"论为出发点,运用弗兰克的现代文学...
- 胡英
- 关键词:立体主义
- 文献传递
- 换季时节
- 2003年
- 小别大学熟悉的校园,收拾简单行李,回到祥云,回到家乡,迎着那股浓浓的乡音,乡情.走上实习的讲台去面对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突然对曾经散漫远逝的日子变得在意起来.
- 张丽君
- 对139名越南留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
- 2003年
- 本文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139名正在云南大理学院求学的越南留学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特征。结果表明 :1.他们仍使用着传统的学习方式。2.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 施翠芳
- 关键词:越南留学生
- 无须后悔——《没走的路》浅析
- 2003年
- 《没走的路》的作者是罗伯特·李·弗洛斯特.他生于美国旧金山,祖籍新英格兰.作为一名诗人,弗洛斯特喜爱的题材是新英格兰的生活和农事,所写的大多是田园诗,《没走的路》便是其中之一.然而他的诗在刻画乡间生活的外表下,时常有一种更深广的寓意,即一些对生活本身的经验或真谛.他是一位纯朴的诗人,其无韵体诗形式丰富;他有时兼用传统节律诗和自由无韵诗写作,有时又用一种取二者之长的创作方法,一种也许可称作半自由半传统的形式.通过简单的口语和熟悉的交谈式的节奏,他形成了一种自然优美的风格.
- 李根灿
- 关键词:田园诗
- 论语言的社会性与文化性
- 2003年
-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生活在该社会的人们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符号体系,人们的言语行为必然受到各种社会要素的制约。民族语言作为文化大系统的一个要素,必然要带有本民族文化的某些特征。只有把语言放在社会和文化的大系统之中进行深入的比照性研究,才能更加深刻地提示语言的内在规律,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文化功能,更好地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 简易民
- 关键词:民族语言言语行为比照提示语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