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中文系
- 作品数:23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潘兰香聂艳张凤秋孟冬冬阎咏萍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回汉交融中谱写的一曲挽歌——解读《穆斯林的葬礼》被引量:3
- 2002年
- 本文从回族人民在回汉思想、文化的渗透、融合中的挣扎轨迹入手,揭示社会变迁中民族交汇统一的必然结果,进一步深化了文本的创作主旨。
- 孙瑞梅
-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民族融合回族汉族
- 后朦胧诗的反叛性
- 2006年
- 本文着重考察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后朦胧诗”呈现的反文化的倾向,以及表现出的回归诗歌与生命本体的自觉意识。真正个人化的主体意识的复现、拆解深度模式的诗学追求、口语化的语言狂欢,是“后朦胧诗”反叛性的集中体现。
- 宋宝伟
- 关键词:反文化语言狂欢
- 关于沈伯俊校理《三国演义》的几点商榷
- 2002年
- 刘斌
- 关键词:导读《三国演义》兴盛古人
- 文学思潮中的“花花公子”——简论“欲望化写作”
- 2006年
- 欲望化写作是当今文坛上方兴未艾的且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其注重张扬感官放纵和感官感受。本文拟从欲望化写作的成因、分类以及欲望化写作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欲望化思潮。
- 宋喜坤
- 关键词:欲望化写作消极影响
- 推倒文学的围墙——论姚斯的接受文学史观被引量:2
- 2005年
- 姚斯接受美学的核心就是要以尊重接受者为中心,从强调“读者中心”到“为什么要以读者为中心”以及“如何实现和突出读者的中心地位”,最终推导出文学史不应该只是作家史、作品史,而应该是包含读者接受的历史和社会性的接受美学史。文学史不仅仅是作家的文学史、批评史,也是文学接受者的文学史、批评史;文学史不仅仅是人类创造的思想史,也是人类的艺术史;文学史不仅仅是属于历史的文学史,也是当下时代的文学史。推倒文学的围墙,让文学接受者与文学本身对话,让文学艺术与文学思想对话,让当下时代与历史对话,应重新编写我们当下时代的文学史。
- 张冬梅
- 关键词:姚斯接受美学
- 后朦胧诗的实验性
- 2006年
- 现代主义历来都是把“创新”作为追求的中心,从波德莱尔到达达主义,再到超现实主义,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创新”意味着拒绝传统,意味着对形式的重新建构,代表着一种新的秩序。在现代主义者眼里,“过去”的一切,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再在自己的作品中出现了,“重复意味着死亡”,现代主义的精神向度是未来。后朦胧诗在反叛既定的艺术规范与模式的同时,表现出了构建崭新艺术规范的渴望与崇拜。经过短暂然而辉煌的试验,后朦胧诗终于确立了属于自己的诗歌艺术的“游戏规则”,结构的平面化、形式的非诗化、事物表现的原生化等等是它实验探索的实绩。
- 宋宝伟
- 关键词:后朦胧诗现代主义艺术规范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波德莱尔
- 创造性思维在写作训练中的运用被引量:2
- 2002年
- 本文针对高校基础写作教学中重理论轻训练的倾向,提出了把创新性思维引入写作课堂的设想。通过举例剖析论证了这一方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详细列举了该方法的训练内容、步骤、体系及成效等,对高校写作教学改革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 张凤秋
-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写作教学
- 丧礼与《诗经》悼亡诗被引量:5
- 2006年
- 丧礼反映了上古先民的丧葬礼俗,表达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更是对于人生最后阶段的高度重视。丧礼的存在强调了对于个体生命归宿的尊重,对于个体生命价值的肯定,同时亦包含着对个体生命一生行为品质的总结。丧礼表达的是生命终结时的恭送情怀。丧礼的重要特征是体现孝道,这是君子品德的重要体现。“人为歌声以助哀”的《诗经》悼亡诗,体现了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的情感,反映的是生命世界的伦理秩序。与此同时,丧礼与挽歌,反映了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丧礼的规格大小之别,不仅是生命世界等级秩序的体现,更是强调死者对于社会贡献大小的区别。丧礼越是隆重,个人的价值就越是充分,对于生者的示范意义就越大,事死如事生的意义就越明确,死者为大的意义就更加突显。
- 战学成
- 关键词:《诗经》丧礼悼亡诗
- 童心的复归——顾城之死
- 2007年
- 顾城,一个"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很大很大"的诗人。在其传奇的一生中,长期与自然的交融形成了他独特的审美意识。透过大自然的光影交错,顾城童话般的心灵窥见出生命的另一重境界,他用单纯的思想去写作,去生活。因此,他是那样的不懂得现实,不懂得人生,也注定了他的失败。
- 聂艳
- 关键词:朦胧诗复归自杀
- 感恩进取 知行统一——论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2007年
- 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将采取两项重大措施:一是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二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2007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文章《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就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就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由此可见,我国教育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从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来看,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 聂艳
- 关键词:感恩教育进取精神知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