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2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篇电池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对立
  • 1篇压裂
  • 1篇页岩
  • 1篇页岩油
  • 1篇生物燃料电池
  • 1篇水力压裂
  • 1篇体型
  • 1篇内阻
  • 1篇燃料电池
  • 1篇微生物燃料
  • 1篇微生物燃料电...
  • 1篇陆相
  • 1篇计算机断层
  • 1篇计算机断层扫...
  • 1篇功率
  • 1篇功率密度
  • 1篇MFC

机构

  • 2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作者

  • 1篇刘百仓
  • 1篇何柏
  • 1篇王艳芳
  • 1篇谢凌志
  • 1篇李凤霞

传媒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陆相页岩油储层水力压裂裂缝形态的试验被引量:16
2021年
水力压裂技术是在页岩油气藏中建立人工裂缝网络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由于各储层地质条件的差异性以及页岩具有的强非均质性,使得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十分复杂。为了了解长7陆相页岩油储层页岩水力压裂裂缝网络的形成机理,将室内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与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3D可视化模型相结合,初步探讨了水平应力差异系数、压裂液黏度和天然不连续面对岩样水力压裂裂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页岩水力压裂裂缝形态按照复杂程度可以分为三类,即单一裂缝,鱼骨状裂缝和网状裂缝;低水平应力差异系数和低黏度压裂液有利于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较为合理的条件为水平应力差异系数为0~0.53,且压裂液黏度为0~17.1 mPa·s,在此条件下易形成鱼骨状裂缝或网状裂缝;此外,平行于层理面的天然不连续面有利于形成复杂裂缝网络,但是过多的天然不连续面开启是不利于主水力裂缝的形成和扩展。
宁文祥何柏李凤霞李凤霞谢凌志何强
关键词:页岩油水力压裂计算机断层扫描
膜面积及阳极面积对立方体型MFC产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以生活污水为底物,普通石墨棒为电极,构建立方体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研究了阳离子交换膜(cation exchange membrane,CEM)面积和阳极面积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能力的影响。阳极以厌氧污泥作接种体,并且未使用中介体,两室分隔物使用阳离子交换膜(cation exchange membrane,CEM),阴极使用无催化剂的普通碳电极。采用几种不同的阳极面积和阳离子交换膜面积,以最大功率密度和内阻等作为比较参数,比较其产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①当阳离子交换膜面积较小时,功率密度随其增加而增大,内阻则随其增加而减小。但两者的变化幅度均逐渐减小,两者到达极值后,功率密度随其增加而减小,内阻则随其增加而增大。在膜面积为21 cm2的时候,电池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最佳;其开路电压(OCV)为233 mV,最大功率密度为3.44 mW·m2,电池内阻为2.10 kΩ。②MFC产能除了与膜面积相关外,受阳极面积的限制也很大。要得到最大的能量输出,膜面积应该略大于阳极面积。最佳产能时离子交换膜与阳极的面积比为1.37。
王艳芳刘百仓李洪涛郑哲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功率密度内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