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遗传和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09 被引量:830H指数:17
相关作者:吴先华母茜蔡勇王小霞张勇更多>>
相关机构: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6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9篇小麦
  • 21篇育种
  • 21篇基因
  • 21篇黑麦
  • 13篇染色体
  • 10篇染色
  • 10篇抗病
  • 10篇高产
  • 9篇性状
  • 9篇小麦育种
  • 9篇抗性
  • 9篇谷蛋白
  • 8篇白粉
  • 8篇白粉病
  • 7篇蛋白亚基
  • 7篇亚基
  • 7篇易位
  • 7篇杂交
  • 7篇栽培
  • 7篇谷蛋白亚基

机构

  • 108篇四川农业大学
  • 17篇电子科技大学
  • 4篇肇庆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四川大学
  • 2篇河南工业大学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四川省种子工...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重庆市农业科...
  • 1篇达州市农业科...
  • 1篇资阳市雁江区...

作者

  • 97篇任正隆
  • 34篇张怀琼
  • 22篇张怀渝
  • 22篇晏本菊
  • 22篇唐宗祥
  • 14篇谭飞泉
  • 12篇杨足君
  • 11篇符书兰
  • 10篇罗培高
  • 9篇蒋华仁
  • 9篇傅体华
  • 8篇周建平
  • 6篇李光蓉
  • 6篇冯娟
  • 5篇杨先泉
  • 4篇吉前华
  • 3篇马啸
  • 3篇舒焕麟
  • 3篇任天恒
  • 3篇邓科君

传媒

  • 34篇四川农业大学...
  • 18篇麦类作物学报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7篇遗传
  • 5篇作物学报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核农学报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第六届全国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种子
  • 1篇北方园艺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12篇2009
  • 10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12篇2005
  • 12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2
  • 17篇2001
  • 7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学在农业院校遗传学教学中的渗透与思考被引量:4
2010年
农业院校多数专业的课程设置里面,化学是一类重要的基础课程,而遗传学是核心的专业基础课。怎样将先修的化学知识向遗传学教学进行渗透,从而在逻辑上体现专业基础课对基础课的"承上"功能,是遗传学教师值得探讨的新问题。作者认为,在农业院校的本科遗传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先修课程特别是化学的知识原理,采用"渗透式"教学,分析学科间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探索综合竞争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邹平罗培高
关键词:化学知识遗传学渗透式教学知识体系专业基础课
细菌转化中非对称性交换的理解及其数据的分析
是原核生物固有的遗传重组形式之一,它通常用于原核生物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在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中有广泛应用.转化过程中,由于遗传物质非对称性交换、单链DNA的降解以及细菌独特的分析方法使得一些学生难以...
罗培高
关键词:数据分析
关于多小穗类小麦资源类型与遗传基础的几个问题被引量:8
1999年
小麦单穗生产力的提高是小麦育种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多年以来,育种工作者致力于增加单穗生产潜力的特异资源——超大穗资源的创造和利用。本文分析了前人在超大穗资源分类、多小穗类超大穗资源创造和遗传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建议将超大穗资源分为大粒、多粒和多小穗三类,并根据小穗增加方式对多小穗类进行了合理细分;还着重讨论了多小穗类资源的遗传基础,认为不同来源的多小穗类资源可能有:圆锥小麦、黑麦及其它小麦属近缘物种染色体、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等三种遗传基础;不同遗传基础的多小穗类小麦资源的性状表现和遗传特征均有所不同,因而在超大穗小麦育种中的利用价值也有所不同。希望这些观点能促进超大穗小麦生理、遗传特性研究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
杨先泉任正隆
关键词:小麦遗传资源多小穗育种
中国西南麦区小麦品质改良限制因素探讨被引量:19
2004年
为研究西南地区自然条件下的小麦优质育种问题,利用SDS-PAGE分析了四川几个主要育种单位近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系(种)的HMW-GS组成,测定了它们的蛋白质组分和主要品质性状。在46个供试的新品系(种)中,1和2,7+8,5+10等亚基的频率分别为41.3%、58.7%和50.0%。供试材料在Glu-1基因座的品质评分平均为7.37分,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有8个品系(种)得分为10分,占17.4%。结果表明,近年来育成的小麦品种(系)群体中,优质谷蛋白亚基基因频率显著提高;粗蛋白(平均14.09%)和湿面筋(平均36.5%)含量得到了较大的改良,年份间表现较为稳定;然而它们的稳定时间、沉淀值和降落值普遍较低而且在年份间极不稳定,是西南麦区品质育种的主要限制因素。但这些性状显示了品种间的巨大差异,变异系数较高,因此可以通过育种加以改良。相关分析结果指出:品质评分与各品质特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与湿面筋含量彼此显著正相关;谷蛋白含量与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稳定时间与沉淀值、降落值均呈显著正相关,指出谷蛋白含量比粗蛋白含量对面包烘烤品质更重要。本研究指出,针对我国西南麦区的气候条件,在小麦的优质育种中,除注意优质谷蛋白亚基的引入、粗蛋白和面筋含量的提高外,还必须同时注意谷蛋白含量的改良、以及稳定时间。
晏本菊任正隆
关键词:沉淀值小麦粗蛋白优质育种麦区优质谷
EMS对丽格海棠离体诱变的生物学效应被引量:14
2007年
将不同浓度EMS处理的丽格海棠叶片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以期获得性状优异的变异材料。结果表明:随EMS浓度的增加,其诱导率和增殖倍数降低,而变异率增加,0.4%(20℃,8h)EMS为丽格海棠叶片外植体再生的半抑制剂量,该浓度为诱变处理的适合浓度。对21株表型变异植株进行RAPD-PCR分析表明,有12株的电泳条带表现出多态性,进一步证明这些变异是由于基因组DNA的变异而引起的。
徐美隆张怀渝唐宗祥任正隆
关键词:EMS丽格海棠离体诱变生物学效应RAPD-PCR
2,4D、KT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形成、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6
2004年
以小麦新品种川农 17、12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 ,结果表明 :2mg/L 2 ,4 D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形成 ,5mg/LKT有利于植株再生 (两品种植株再生率分别为 73 6 3% ,89 4 7% )。高浓度 2 ,4 D(4~ 8mg/L)虽不影响成愈率 ,但抑制植株再生。这种抑制作用能被KT拮抗。而KT的这种拮抗作用在 2mg/L 2 ,4 D条件下不能体现。
唐宗祥张怀琼张怀渝晏本菊任正隆
关键词:小麦成熟胚植株再生植物激素
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杂种F_1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的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用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 -簇毛麦双二倍体杂交 ,对其杂种F1的花粉母细胞中期Ⅰ的染色体配对进行了洋红染色和Giemsa -C带染色观察。结果表明虽然簇毛麦染色体在中期Ⅰ主要以单价体存在 ,但也有少量的小麦 -簇毛染色体配对 (平均每细胞为 1 1%左右 ) ,可以通过遗传重组转移簇毛麦的有利基因。这些小麦 -簇毛麦染色体配对 ,既分布在超过理论配对数的细胞中 ,也存在于少于理论配对数的细胞中 ;相反 ,超过理论配对数的染色体对不一定就是小麦 -簇毛麦染色体之间的配对 ,在少于理论配对数的细胞中 ,也不一定仅是小麦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同样包含有少量的小麦 -簇毛麦染色体配对。因而 ,用传统的染色法对外源物种与小麦染色体之间的配对数的估计 ,既有夸大一部分信息 ,又有掩盖一些有益信息的弊端。说明我们在用传统方法来推测远缘杂种后代中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时要持审慎的态度 。
傅体华任正隆
关键词:普通小麦杂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
作物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研究及其在小麦育种和高产栽培中的应用——论李尧权教授的有关作物栽培和育种的学术思想被引量:7
2001年
简要地叙述了李尧权教授在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研究领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以及从作物栽培和耕作学理论出发指导作物育种实践的学术思想。
任正隆张怀琼
关键词:小麦育种栽培学术思想
普通小麦与非洲黑麦双二倍体中随体、醇溶蛋白和抗病性表达的染色体组相互作用研究(英文)被引量:8
2001年
利用细胞学方法、种子储藏蛋白电泳技术和抗病接种鉴定对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与非洲黑麦 (S .africanum)人工合成双二倍体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计数发现 ,来自非洲黑麦的随体在双二倍体中仅得到部分表达 ;Giemsa C带分析能准确鉴定双二倍体中的非洲黑麦染色体 ,发现非洲黑麦与栽培黑麦的染色体C带有较大的区别 ;②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发现除非洲黑麦的聚集黑麦碱蛋白在双二倍体中不表达外 ,其余来自普通小麦和非洲黑麦的相应蛋白带能够在双二倍体中正常表达 ;③双二倍体及其亲本的苗期抗白粉病性和成株期抗条锈性分析表明 ,非洲黑麦对这两种病害的优良抗性在双二倍体中并不表达 ,抗性受到普通小麦背景的抑制。另外本文对小麦
杨足君李光蓉蒋华仁任正隆
关键词:小麦醇溶蛋白抗性表达抗病性染色体组
高产抗病优质抗早衰“协调型”小麦新品种——川农18被引量:8
2004年
任正隆张怀琼谭飞泉蒋华仁晏本菊张怀渝傅体华张显志陈显培
关键词:抗病高产小麦早衰成穗率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