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 作品数:193 被引量:67H指数:4
- 相关作者:林润生李冰霖吴志魁林婧影张玉煅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省安溪县实验小学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小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英语有效常态课堂
- 2019年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式各样的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层出木穷、精彩纷呈,但是回到现实却很难落地生根,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山区小县,常态课堂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那么如何上好常态课,构建有效课堂呢?本文在总结探讨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 陈艳玲
- 关键词:小学英语常态课堂新课程改革观摩课示范课
- 识记 理解 运用 提高——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浅水洼里的小鱼》识字教学片段设计
- 2008年
- 一、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读写“多久、在乎、干死、弯腰、捡起”等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甚至、继续、蒸干、干死、在乎、叨念“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捡、扔、在乎”等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 林婧影
- 关键词:小鱼浅水
- 语文教学中儿童天性的顺应与引导
- 2009年
- 每个儿童都有他的天性,表现为每个儿童在感知、理解、操作、行动等方面的独特方式。教育的目的就是遵循儿童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儿童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环境,使儿童在与周围的人、事、物的交往中获得经验,从而充分发挥天性,获得健康成长。在教育理论的视野里,许多人都一再强调天性对儿童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
- 林润生
- 关键词:儿童天性语文教学内在逻辑生命发展身心发展
- 咏物诗“物”“人”合一的组诗教学——以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为例
- 2024年
- 《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都是咏物诗。要根据“物”“人”合一的咏物诗的特点,揣摩诗语,体会物象;发挥联想,寻找“人”与“物”的相似性,体会诗歌思想感情;链接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体会人物形象,升华对诗境的体验。
- 林丽卿
- 关键词:咏物诗隐喻
- 点缀学生心灵的一片绿洲——福建安溪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侧记
- 2007年
- 目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来,福建安溪县实验小学积极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日前,学校的“生活实践活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经泉州市教科所考核评估,顺利通过验收。该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八个特色:
- 吴志魁
-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工作侧记绿洲
- 关注教学的动态生成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 2005年
- “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这不就是每个教师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吗?但要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做好,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最近,笔者听了较多骨干教师的优质课,其中不乏这方面的好案例,很值得我们借鉴。
- 张玉煅
- 关键词:课堂教学骨干教师优质课
- 爱的错位
- 2004年
- 陈泰山
- 关键词:语文散文
- 以“点”突破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
- 2016年
- 语文教师要想实施有效的语文教学,需认真钻研教材,联系学段特点,通过对教材的开发、取舍、整合,找准关键点突破、深化、迁移,方可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 吴小婷
- 关键词:语文课程
- 运用语文课程的灵魂
- 2013年
- "用"之道,是语文课程的灵魂。语文教学要围绕语言文字的运用来展开,包括激发运用心、寻找运用点、运用的适法、运用的反思和"用"的概化。
- 林婧影
- 编者、作者、读者:在“智慧互动”中“成长”——《福建教育》(小学)2013年度语文学科报道述评被引量:1
- 2014年
- 再一次细读《福建教育》(小学)2013年度语文学科文章,再一次感叹,编辑的报道既策划精心而又匠心独具,作者对语文教学的探寻既见地独到而又实用可鉴;再一次感叹,编者、作者、读者,在凭借文字所进行的一场场无声胜有声的“智慧互动”中,随着语文课改一路“成长”!谨以此文表达诸多感触,并与大家交流、研讨。
- 李冰霖
- 关键词:编者文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