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苏陈中学
- 作品数:153 被引量:158H指数:5
- 相关作者:韩新正陈春凤李国权徐秀全王元庆更多>>
- 相关机构:兴化市教育局扬州大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杂志社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以问题驱动“先学” 以交流促进“后教”——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
- 2015年
- 一次在江苏省泰州市洋思中学学习,听了一节苏科版九年级(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课堂教学。上世纪80年代,洋思中学率先进行课改,创造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通过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当堂训练达成"双基"目标。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洋思的品牌依旧响亮,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洋思人不断改进课堂模式,立足"三维目标",以"四基"为抓手,
- 韩新正
-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
-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提问艺术
- 2011年
- 课程改革是改革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而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着落点之一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以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精心设计的、有创造性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和冒险的精神,能启发学生大胆探索,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精神.而恰到好处的教师提问,就更能够促进积极互动的合作与交流,把解决问题看作是学习数学的过程,
- 王月芹
-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程理念艺术课程改革基础教育
- 新课程数学教学之我见
- 2009年
-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质量靠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各方面的教育要求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多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民主、公平理念等.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才能使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人下去,使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 孙赋美
-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知识经济综合国力人本主义
- 借力“题组”开发,创新集体备课
- 2016年
- 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形式,那么如何发挥备课组的力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备课组在常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基本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对基本题进行开发,构建以基本题为主线的“题组”,找到一种解题通法,形成“一条主线、一种解法、多面开发”的基本题开发模式。该法从本质上摒弃了以知识、题目为核心的题海训练,代之以方法、思维为核心的能力练习,不仅能使学生达到“会一题、解一类”的效果,而且对提升教师的试题编制能力和专业素养大有裨益。现把备课组集体备课过程及思考简述如下。
- 韩新正
- 关键词:集体备课题组课堂教学效率备课组
- 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
- 2012年
- 传统的数学教学观认为数学活动“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即使进行实验也只是所谓的“思想上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活动只是“智力活动”,或更为直接地说是解题活动。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数学的探索活动没有能够真正开展起来。
- 房园园
-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法的探讨被引量:2
- 2012年
-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科学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同学们学习的一大障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教师们教学的重中之重.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初中数学的兴趣教学法.
- 王月芹
-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 知识与能力并重 方法与思想兼顾——以“圆”为例谈复习课的例题设计
- 2015年
- 初三复习除了梳理概念、构建知识框架等,还离不开例题的选择和教学,选择什么样的例题是每个初三老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圆"这一章为例,立足"知识与能力并重,方法与思想兼顾"的选题思路,谈谈复习课的例题选择和设计,供参考.
- 韩新正
- 关键词:复习课切线长定理知识框架教学内容分析弦心距
- 一题多解:通性通法的精彩应用
- 2015年
- 线段的和差问题是初中几何的重点,也是难点,运用“截长”或“补短”法构造三角形全等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通法,下面试以一题为例予以说明,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 韩新正
- 关键词:一题多解
- 一道课本题的拓展及应用
- 2018年
- 课本中的习题是教育专家精选的命题,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从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课本中的一道习题中可以得到两个拓展结论,即平行结论和面积结论,它们可以用来解决双曲线问题,这一过程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要求.
- 房园园
- 关键词:课本习题
- 真实,其实是更好的与学生的相处之道
- 2015年
- 当人们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时候,当人们呼吁教师不能采用任何"体罚"行为学生的时候,当有人提出教师要无条件地保护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时,作为在一线的教师,我们应如何做呢?是顺应潮流吗?我想不是的.当我遇到那些特殊的学生,比如不爱学习,不做作业的学生,即便我"软硬兼施",也依旧不见明显的效果;比如心理存在问题,与老师对敌的学生,即便我怎样苦口婆心,他也仍然我行我素,扰乱教学秩序,再加之家长的不配合和误解,让我倍感迷茫和委屈.这些年的教学经历下来,让我知道要当一名好教师,必须善于和学生交往.
- 茆小丰
- 关键词:教学秩序身教重于言教一切皆有可能身正为范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