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免疫与代谢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5 被引量:25 H指数:3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抑制蛋白在寄生虫感染与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9年 抑制蛋白(profilin)是参与调节肌动蛋白动力学的小分子蛋白质,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中,结构高度保守。profilin作为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可通过调节肌动蛋白的聚合和解聚,影响寄生虫的运动、入侵及宿主的免疫应答等。本文就profilin的结构与功能、在寄生虫感染与免疫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作为疫苗靶点和佐剂的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秦飞宇 宋海桐 张昕 李雨迪 原飞 何成 刘转转关键词:抑制蛋白 寄生虫 疫苗 洛那法尼对动物源丁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初步研究 2024年 研究洛那法尼(Lonafarnib,LNF)对动物源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的影响,将完善对动物源HDV的认识,为进一步探讨其潜在致病性和传播特点奠定基础。利用点突变的方法对人源HDV复制模型进行改造来模拟动物源HDV的关键结构特征,利用转染、抗生素筛选的方法构建模拟的动物源HDV复制细胞模型,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人源HDV复制模型改造后的HDV复制与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NF对动物源HDV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造后的HDV复制模型仍能在体外高效复制,可用于模拟动物源HDV的关键特征。与未处理组相比,LNF处理人源HDV复制模型后导致了HDV RNA的积累,而LNF对改造后的HDV样病毒的复制水平无显著影响。通过上述研究发现人源HDV与动物源HDV在病毒的生命周期和药物的作用效果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李球棣 丁奕博 郭虹波 王文世关键词:丁型肝炎病毒 病毒复制 华支睾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CsFABP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的观察华支睾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Clonorchis sinensis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CsFABP)作用后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表面分子表达、细胞吞噬活性及NO、TNF-α分泌情况,探讨CsFABP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LPS为阳性对照,分别用CsFABP和LPS+CsFABP处理RAW264.7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80和MHCII,采用中性红法检测RAW264.7细胞的吞噬活性,采用4-氨基安替吡啉法检测RAW264.7细胞的酸性磷酸酶含量,采用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NO分泌水平,采用ELISA检测TNF-α分泌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FABP处理24h后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增强(P<0.05),酸性磷酸酶的含量增加(P<0.01),NO和TNF-α分泌增加(P<0.05),但巨噬细胞表面抗原CD80和MHCII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当CsFABP与LPS联合作用时能显著降低LPS引起的细胞表面抗原CD80和MHCII的升高(P<0.05),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P<0.05)。结论 CsFABP可影响巨噬细胞RAW264.7的吞噬活性,增加巨噬细胞NO、TNF-α的分泌,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 华慧 张波 李向阳 颜超 刘瀛 于倩 汤仁仙 郑葵阳关键词:巨噬细胞 吞噬活性 NO TNF-Α 短链脂肪酸调控过敏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22年 肠道微生物群的代谢产物调控宿主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共生关系、肠道稳态以及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肠道菌群发酵降解不易消化的膳食性纤维产生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在内的短链脂肪酸。尽管短链脂肪酸主要在肠道中高度富集,众多研究发现,短链脂肪酸参与调控包括肠炎、糖尿病、脂肪肝和肥胖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最近研究报道发现,短链脂肪酸作用于Ⅱ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2)、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多种过敏效应细胞影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本综述将介绍短链脂肪酸与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相关性以及其在过敏性疾病动物模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如何调控不同过敏效应细胞的功能和相关作用机制。希望为今后深入探讨短链脂肪酸在不同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提供研究思路。 石言彪 高偲佳 王会关键词:短链脂肪酸 丙酸 丁酸 过敏性疾病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PTEN在多烯磷脂酰胆碱下调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临床护肝药—多烯磷脂酰胆碱(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PPC)对LPS诱导巨噬细胞(macrophages,M)炎症的调控作用以及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系物(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初步明确PPC的抗炎效果及机制。方法将Raw264.7细胞铺于细胞培养板,分别加入PPC(20μg/mL)、LPS(100 ng/mL)、PPC(20μg/mL)+LPS(100 ng/mL)、PPC(20μg/mL)+SF1670(PTEN抑制剂,150 ng/mL)、PPC(20μg/mL)+LPS(100 ng/mL)+SF1670(150 ng/mL)以及等体积PBS,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沉淀及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上清中IL-6、IL-10、TNF-α含量;RT-PCR检测细胞中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TEN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相比PBS组,PPC组TNF-α、IL-6、IL-10分泌量无明显差异;相比LPS组,PPC+LPS组培养上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01),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01)。相比LPS组,PPC+LPS组PTEN蛋白表达量明显上高。相比PPC组,PPC+SF1670组TNF-α、IL-6分泌或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相比PPC+LPS组,PPC+LPS+SF1670组TNF-α、IL-6分泌或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IL-10分泌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PPC可通过上调PTEN表达以抑制LPS诱导M炎症反应。 姜文清 戚艳 沙若荷 章欣 陈静越 潘伟 孙芬芬关键词:多烯磷脂酰胆碱 巨噬细胞 PTEN 干细胞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疼痛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无根治疗法,许多患者遗留顽固性NP,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干细胞是一种具有高度分化、增殖和自我更新潜能的未分化细胞,可以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和组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干细胞在NP治疗中的潜力,干细胞移植有望成为更安全高效的疗法。本文对多种干细胞在NP治疗方面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洋泽 邓嘉欣 侯千暠 李语玲 廖丽君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单核细胞 干细胞治疗 米黄色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方法研究 2019年 目的建立米黄色脂肪细胞分化的方法并进行分析。方法通过诱导物刺激使脂肪前体细胞3T3-L1向米黄色脂肪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完成后经油红染色检测胞内脂滴的形成,经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米黄色脂肪细胞标志性蛋白Pparγ,Prdm16和Ucp1的表达,确定分化成熟的细胞是米黄色脂肪细胞。经转录测序分析脂肪前体细胞和米黄色脂肪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及KEGG pathway富集情况。结果采用本研究中的诱导分化方法得到的分化细胞油红染色阳性,米黄色脂肪细胞标志性蛋白Pparγ、Prdm16、Ucp1均高表达,转录测序显示分化后细胞与未分化细胞基因表达差异较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米黄色脂肪细胞分化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米黄色脂肪细胞形成调控机制等研究。 寇艳波 刘庆亚 张波 汤仁仙 王玉刚关键词:分化 肥胖 3T3-L1 HIV-1 Tat蛋白激活AKT信号调节肝细胞脂肪代谢基因表达 2018年 目的 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Tat蛋白在调节人肝细胞脂肪代谢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人肝脏中调节脂质生成的转录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erbp1c)和碳水化合物调节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及其下游基因(Dgat、Lpk、Fasn和Scd-1)的cDNA碱基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培养人肝细胞株LO2,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Tat蛋白刺激细胞后,提取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总RNA,逆转录生成cDNA,应用定量PCR(q-PCR)检测人肝细胞中Srebp1c和ChREBP及其下游基因Dgat、Lpk、Fasn和Scd-1mRNA转录水平。结果 Tat蛋白显著增强人肝细胞中Srebp1c和ChREBP及其下游基因Dgat、Lpk、Fasn和Scd-1 mRNA表达水平,在刺激6h后达到峰值;而且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显著下调Tat诱导的Srebp1c和ChREBP及其下游基因Dgat、Lpk、Fasn和Scd-1基因转录。结论 HIV Tat蛋白在人肝细胞中对脂质生成有促进作用,进而调节肝细胞脂肪代谢。 曹春萍 曹春萍 左冬姣 高林 曹倩文 孔凡运 刘晓梅 汤仁仙 薛敏 周峰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TAT 脂肪代谢 AKT信号通路 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HBX相互作用蛋白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筛选鉴定新的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al X protein,HBX)相互作用蛋白。方法:以HBX为诱饵蛋白,将其与酿酒酵母转录因子GAL4 DBD(DNA binding domain)融合表达,将人肝脏cDNA文库编码的蛋白与GAL4的AD区(activation domain)融合表达。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鉴定肝脏中与HBX相互作用的蛋白。筛选得到的阳性酵母转化子,经质粒提取和测序后,分析其所包含的序列编码的蛋白,通过再次验证,初步确定该蛋白是否与HBX具有相互作用。结果:筛选得到5个潜在的能与HBX相互作用的蛋白。结论:通过酵母双杂交c DNA文库筛选,得到多个潜在的HBX相互作用蛋白,进一步的验证及功能研究将对揭示HBX促进肝癌发生的机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颜晓庆 刘庆亚 杨红宁 汤仁仙 寇艳波关键词:乙肝病毒X蛋白 酵母双杂交 肝癌 IL-33在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7年 白细胞介素33(IL-33)是IL-1家族新成员,其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通过结合胞外受体基质裂解素2(ST2),可调控多种靶细胞,广泛参与过敏性疾病、内分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的发生和发展。在寄生虫感染方面,由于不同虫体致病机制不同,IL-33表达时相不同,因此其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严佳男 霍裕婧 刘训洲 时赛 于倩关键词: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