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作品数:116 被引量:161 H指数:6 相关作者: 宗薇 荣子英 代芳芳 王晨曦 王晨曦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管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文学 经济管理 更多>>
评奥古斯特·威尔逊的《栅栏》——美国黑人身份的追求和传承 2016年 美国著名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被认为是美国戏剧史上继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和阿瑟·米勒之后另一位重要的剧作家。文章对奥古斯特·威尔逊做了简单介绍,并从主题、人物、语言和戏剧冲突等方面评析了其代表作品《栅栏》。 代芳芳关键词:奥古斯特·威尔逊 戏剧 河南海外形象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2023年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拓展,有力带动了地区的产业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但在海外形象方面,却滞后于对外开放水平,落后于国内其他先进地区。以国内主要外宣媒介、海外主流媒介及新兴媒体对河南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数量、内容、词频、偏向的分析,呈现河南海外形象现状,并针对河南海外形象的提升提出策略及建议。 孙建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黄河文化研究的知识图谱演进考察——基于CNKI期刊文献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期刊文献为数据语料,借助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对我国黄河文化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进行了全面考察。研究发现:(1)国内黄河文化研究呈现显著的阶段性发展特征;(2)长期致力于黄河文化研究的学者较少,且学者、机构合作交流不足;(3)刊文质量与期刊级别有待提升;(4)共现频率及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黄河文化”“黄河流域”“文化产业”等成为研究热点;(5)研究前沿领域随时间推移而呈阶梯式的演进脉络,“文旅融合”“传承弘扬”“黄河故事”等领域将成为研究前沿。未来黄河文化高质量研究要在搭建高层次研究平台、推进黄河文化“三进”活动、建立长效支持机制和改革研究范式等方面下功夫。 毛现桩关键词:黄河文化 CITESPACE 洁净的危险——论19世纪美国传教士书信传记中的中国人特性书写 2019年 传播基督教福音的使命感和征服异教国度的雄心使美国传教士更执着于单向度的观看,中国形象在他们的叙述中被"他者化",沦为了二元思维模式中"他者的景观"。19世纪来华美国传教士书信传记作品中的相关记述显示,从身体到灵魂,基督教话语中的洁净隐喻被纳入到对异教徒的形象塑造中,由此来证明中国人道德水准低下,而且已成为其悲惨生活的根源;中国人只有在基督教文化的干预下洗心革面、重塑灵魂方能得救。传教士对中国人负面人格的呈现,目的在于为批判异教徒的精神信仰树立标靶。但是这种形象塑造背后的动力机制却导致了传教士主观诉求与客观现实的历史性偏离。 段宇晖关键词:美国传教士 论“译名之争”中的强制阐释--以美国传教士书信传记材料为中心 被引量:1 2020年 如果说对指称自我的汉字进行强制阐释,体现了19世纪来华英美传教士的话语合谋,那么圣经翻译中的"译名之争"就表现出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权力诉求。与同为新教信徒的英国传教士相比,美国传教士"上帝的选民"的民族意识更为突出,在海外传教事业中他们不仅不甘落后于英国教会,而且对宗教表述的要求更为严苛。美国传教士选用“神”字来翻译God与当初把“夷”字解释为barbarian属于相同的翻译策略,即制造新的衍指符号,并对特定汉字的意思施行改造,以达到译者所期待的功能和效果。 段宇晖关键词:美国传教士 圣经翻译 英国传教士 翻译策略 戴遂良《老子》法译本(1913)的流传与影响 2019年 戴遂良的Les pères du système taoisme,Lao-tzeu,Lie-tze,Tchoang-tzeu一书是《老子》《列子》与《庄子》的法译本。以戴氏《老子》法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译文的文学体例、译介策略,“道”与“德”的翻译与诠释,译本的流传与影响,从而认识戴氏根据传统训诂释义,结合西方哲学与宗教文化诠释老子思想的史实与意义。他的翻译方法为中学西渐、中国道家典籍翻译提供了借鉴性的经验与教训。 姬艳芳关键词:《老子》 典籍翻译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17年 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急需推进.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词汇教学、语法教学、阅读监控、课程设置.通过进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胡占锋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词汇教学 大学科研育人:内涵意蕴、本质特征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1 2020年 大学科研育人是科教融合、学研相济的综合育人体系。大学科研育人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蕴,以德为先,兼具创新能力提升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科研育人的本质特征显著,它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超越性、合规律与合目的的高度统一性和科研教育属性与大学教师本质属性的统一。开展大学科研育人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性,它是实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变革的强大动力,是"三全育人"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毛现桩贝列罗莫夫《论语》俄译本中“君子”“小人”形象的再构建 2022年 《论语》中,孔子将“君子”和“小人”视作道德人格的典型。他赋予“君子”理想人格,同时以“小人”行为警示众人,以期恢复社会等级秩序与礼乐文明。在中国儒学思想以及《论语》传入俄罗斯后,《论语》俄译本作者深度考量本土读者的趣味和习惯,结合个人对儒学思想的理解,对“君子”和“小人”进行了较为准确的翻译加工,使之能够正确传递出原文所表达的含义。本文以贝列罗莫夫《论语》俄译本为例,探讨这一问题。 刘笑莹关键词:《论语》 俄译本 用反讽打造多维空间--评《10 1/2章世界史》 2024年 在《10 1/2章世界史》中,朱利安·巴恩斯在四个层面上用反讽打造该作品的多维空间格局,展现作品的复调意义:在结构和叙述模式层面上对正史进行戏仿;用重复的意象否定历史的进步性;在单个故事内部通过语言的不充分性展现相互质疑、相互对话的观念;从形而上的高度用全书否定解决矛盾的可能性。巴恩斯一面用反讽反抗主流权威话语,否定现实世界;一面用反讽质疑终极真理价值,否定理想世界。这部作品多维空间的建构隐喻和象征了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类生存的荒谬性。反讽既是画笔,又是巴恩斯对抗荒谬探求个人和共同体生存意义的武器。 翟亚迪关键词:朱利安·巴恩斯 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