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化学教研室
- 作品数:12 被引量:55H指数:5
-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子吸收法测竹香米和大米中铜锌锰钠镁含量被引量:4
- 2002年
- 刘萍崔晞吴世德
- 关键词:原子吸收法大米锰钠
- 硫酸钾铝对兔脂质过氧化的诱导作用
- 2001年
- 刘萍崔唏王淑娥张彦林
- 关键词:丙二醛脂质过氧化作用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尿融合细胞内病毒G区基因及其蛋白表达
- 2002年
-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尿融合细胞内汉坦病毒(HV)G区靶基因(膜蛋白基因)RNA、mRNA的定位和HV膜蛋白在尿融合细胞中的表达定位。方法:设计针对病毒M片段G基因区的探针,地高辛素标记,运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靶基因RNA 和mRNA在尿融合细胞中的定位。同时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病毒膜蛋白在尿融合细胞中的表达定位。结果:病毒靶RNA和mRNA检出于细胞核和细胞浆。21例中,14例阳性,阳性率66.6%(14/21),其中核型9例,核浆混合型5例。病毒膜蛋白检测,21例中16例阳性,阳性率76.2%(16/21),病毒膜蛋白表达见于细胞膜。两者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FRS病毒膜蛋白的表达与病毒编码该蛋白的G基因区RNA、mRNA均可在患者尿融合细胞内检出。
- 马立宪邵丽华王刚辛崇尚贾继辉于修平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融合细胞汉坦病毒核酸杂交蛋白表达
- 血清中喷昔洛韦和拉米夫定浓度的检测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研究同一血清样品中喷昔洛韦和拉米夫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在ODS柱上,以0.02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0)-甲醇-乙腈(91:9:0.1)为流动相,在274nm紫外波长处检测;血清样品采用10%高氯酸和20%三氯乙酸直接沉淀蛋白,三氯甲烷抽提血清杂质成分,离心后取上清进样,观察分析从一血清样品中同时测定喷昔洛韦和拉米夫定的色谱分离效果。结果:在本选定条件下,喷昔洛韦和拉米夫定及其与血清杂质峰分离良好,两者的线性范围均为0.050~4.0mg/L(喷昔洛韦r=0.9993,拉米夫定r=0.9997),回收率均大于95%(n=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小于8%(n=5)。结论:本方法定量准确,简便易行,结果适用于同时服用泛昔洛韦和拉米夫定的HBV感染者血清样本定量分析和临床相关研究。
- 邵丽华孙淑爱郭冬梅王淑娥高希宝汪芯婷马立宪
- 关键词:拉米夫定高压液相色谱血药浓度
- 纳米药物的研究现况被引量:6
- 2003年
- 纳米药物具有特异性、靶向性、定量准确、易吸收等特点。本文从纳米药物的口服制剂、自乳化释药系统、中枢神经给药系统、基因治疗等方面 。
- 孙晶房学强崔晞
- 关键词:纳米药物
- 口服顺铂微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研究顺铂微晶口服后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情况。方法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测定顺铂灌胃后在小鼠血液及不同脏器组织中的铂含量。结果 :顺铂在小鼠血液、肝、胃、肾组织中均有分布 ,胃组织中顺铂的吸收更为明显 ,肾组织中顺铂有明显的积蓄。结论 :顺铂微晶口服可以在胃组织中维持较高药浓 ,对治疗胃癌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但其肾毒性不容忽视。
- 刘丽娟崔唏金俊刚王慧才
- 关键词:顺铂药物评价抗癌药口服给药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拉米夫定的含量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检测拉米夫定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用10%高氨酸和20%三氯乙酸直接沉淀血清蛋白,三氯甲烷抽提血清杂质成分,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色谱分析;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柱,流动相为0.02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7.0)-乙腈-甲醇(91:0.1:9),流速为1.5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74nm,喷昔洛韦为内标。结果:拉米夫定的保留时间为7.9min,定量线性范围0.050~4.0mg·L^(-1)(r=0.9998),方法回收率大于94.60%(n=5)。日内RSD<4%,日间RSD<7%,n=5。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定量准确,适用于拉米夫定人体临床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 邵丽华马立宪孙淑爱潘玉珍汪心婷
- 关键词:拉米夫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
- 木糖醇的体内过程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1
- 2002年
- 卢佃华苏玉华于勇孙晶
- 关键词:木糖醇降糖药
- 肝性脑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研究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 (NO)水平与肝性脑病的关系。方法 :确诊的肝性脑病 30例 ,禁食蛋白质 ,空腹抽血 ,经重氮化反应法测量血清中的NO水平 ,与 30例确诊的慢性肝炎血清中的NO水平比较 ;并比较不同时期患者血清中的NO水平。结果 :①肝性脑病患者血清NO值为 (10 5.9± 2 9.5) μmol/L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NO值为 (6 7.5± 18.9) μmol/L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②肝性脑病昏睡期和昏迷期血清NO值为 (12 2 .1± 2 5.3) μmol/L ,较前驱期和昏迷前期患者血清NO值 (87.4± 2 2 .6 ) μmol/L为高 (P <0 .0 1) ;③肝性脑病患者血清NO值与血氨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肝性脑病患者血清NO值明显增高 ,并随着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 ,提示NO水平增高可能是肝性脑病发病的有关因素之一。
- 邵丽华孙淑爱郭冬梅王淑娥岳凤娥赵丽马立宪
- 关键词:一氧化氮肝性脑病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