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楚雄师专中文系

作品数:26 被引量:49H指数:3
相关作者:姜明马建荣陈永香郑群段勇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机构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学
  • 7篇语言文字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修辞
  • 3篇训诂
  • 3篇艺术
  • 3篇语言
  • 3篇文学
  • 3篇毛传
  • 3篇《毛传》
  • 3篇辩证
  • 3篇辞格
  • 2篇心理
  • 2篇审美
  • 2篇归隐
  • 2篇出仕
  • 1篇新时期小说
  • 1篇新文学
  • 1篇新文学运动
  • 1篇心灵
  • 1篇形象词语
  • 1篇雄浑
  • 1篇修辞格

机构

  • 26篇楚雄师专

作者

  • 4篇郑德开
  • 4篇曹晓宏
  • 3篇姜明
  • 3篇陈兰香
  • 1篇李万杰
  • 1篇徐芸华
  • 1篇路红
  • 1篇郑群
  • 1篇马建荣
  • 1篇肖国荣
  • 1篇陈永香
  • 1篇张有祥
  • 1篇李光云
  • 1篇姚霁珊
  • 1篇徐波
  • 1篇李玉林
  • 1篇段勇

传媒

  • 23篇楚雄师范学院...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01
  • 10篇1999
  • 9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0
  • 2篇198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三国演义》的人才思想被引量:6
1999年
《三国演义》所蕴含的人才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来的读者。本文从小说的实际出发,结合作家的创作实际,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三国演义》所展示出来的人才价值、人才标准、用人方略以及这种人才思想的特点和产生这种人才思想的根源,有益地补充了小说的文化价值。
马建荣
关键词:三国演义开放性
论文学“艺术空白”的魅力及营造被引量:1
1999年
本文认为“艺术空白”的魅力是无穷的,它能弥补在实际创作中“言不尽意”的遗憾。巧用修辞格能对“艺术空白”的营造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肖国荣
关键词:艺术空白修辞格
谈谈《诗经》中的“爱情”诗被引量:3
1999年
孔子在《诗经》的删削过程中,保留并肯定了春秋时期那些原生态的民间情歌。孔子的慧眼是识得这些民歌的真正价值和丰厚内涵的,《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了男女之间自然的关系:既有精神的热恋,亦有本能的欢悦,既有遇合无期的执着追求,亦有对女性美貌的赞美和对生命本身的热情记歌。是上古社会爱情审美心迹的真实展示。后世的许多民歌承继了《诗经》中的情爱精神,成为浸润中国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
陈永香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情爱意识民歌
立体语言的价值及意义——论王蒙新时期小说的语言风格被引量:2
2001年
王蒙是当代创作成绩斐然的作家之一 ,其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尤其是他新时期小说中的立体语言 ,在当今文坛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徐芸华
关键词:新时期小说语言风格语言形象
《毛传》训诂论
1990年
本刊自创办以来,即辟有“学生论坛”栏目,选发学生中有一得之见的论文习作。本期又集中编发了三篇,意在鼓励自学与治学风气的形成。希望全校师生(含已毕业离校的校友)一起来关心,繁荣这个园地。
李玉林
关键词:《毛传》
《毛传》、《郑笺》训诂内容的比较被引量:1
1990年
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三百》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感人的艺术力量,在史学上和文学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代代相传至今,影响着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的发展。 然而,我们至今还能读懂周初就已产生的作品,这当然离不开历代众多学者对《诗经》的训诂注释。溯本求源,他们依据的最可靠的原始材料就是《毛传》和《郑笺》。由于《毛传》、《郑笺》成书较早,著述者对《诗经》中的古音义知道得比后人清楚,加之善于继承前人的训诂成果,对原有材料进行认真的积累、分析和提炼,使得他们对《诗经》
张有祥
关键词:《毛传》《诗三百》《氓》艺术力量
郑玄《毛诗笺》略论被引量:1
1990年
训诂学是“小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从语义的角度去研究古代文献语言的方式方法及规律的科学。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理,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同是一国的语言文字,之所以有古今方俗的分歧,需要解释,是因为语言文字随时代、地域而变迁的缘故。“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正如清陈澧所说:“
路红
关键词:《毛传》训诂学家语言解释陈澧修辞义
论话语组织中错综离合与宛转伏应的审美功能——话语组织语用原则的表层视界之三
1998年
本文认为,错综离合,绵延宛转,伏应自如,是汉语话语组织中普遍遵循的语用原则,而数千年来大量的优秀作品,也成功地体现了这些原则.错综的原则,是汉民族辨证思维特征在话语组织上的具体体现;华夏民族古老的圆道观念,则是人们追求话语回环复沓和宛转绵延的哲学基础,而汉语话语组织中绵延宛转的语用原则,又可看作人们对汉语潜在的诗性功能由非自觉运用到自觉挖掘的体现.
曹晓宏
关键词:辩证思维
论艺术语言中“艺术”的含义——兼与郑荣馨同志商榷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认为,修辞(尤其是深层修辞)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因此,按照艺术的和审美的规律,去探寻语言的艺术性、语言艺术化的运思过程和艺术创造的各种手段,揭示艺术语言负载信息的特点,就不仅是艺术语言学的任务,而且也是修辞学的职能之一。骆小所先生在《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2期发表的《修辞学的性质新论》中关于“修辞学属于艺术部门而不属于科学部门”的阐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修辞学的性质所作的科学界定,而郑荣馨同志对此所持的否定态度,其实质则在于未能理解艺术语言中“艺术”的含义以及“艺术”与“科学”的界限,他提出“质疑”的其中几点,前提并不存在。
曹晓宏
关键词:艺术知觉拟态
形象词语及其审美信息被引量:3
1998年
形象词语是一种艺术辞藻,它具有语言形态和审美形态的双重特性,因而也就承载着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形象词语所负荷的审美信息表现为一种显潜的双层复合体,两层信息互为表里,共同作用,产生强烈的修辞审美效应.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形象词语的性质、作用和修辞审美价值;二、形象词语的表现形式;三、形象词语的显、潜审美信息;四、形象词语审美信息产生的基础和动因.
陈兰香
关键词:形象词语审美信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