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

作品数:16 被引量:44H指数:3
相关作者:于亚萍郑亮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防基础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机械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压阻
  • 2篇压阻式
  • 2篇微机器人
  • 2篇机器人
  • 2篇感器
  • 2篇传感
  • 2篇传感器
  • 1篇单细胞分析
  • 1篇弹性模量
  • 1篇电池
  • 1篇电磁
  • 1篇电压
  • 1篇电致变色
  • 1篇多特征融合
  • 1篇压力传感器
  • 1篇压阻式压力传...
  • 1篇雅可比
  • 1篇雅可比矩阵
  • 1篇亚像素
  • 1篇亚像素边缘

机构

  • 16篇苏州大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吉首大学
  • 2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苏州一光仪器...
  • 1篇上海航天设备...

作者

  • 3篇黄海波
  • 2篇孙立宁
  • 2篇张峰峰
  • 2篇李相鹏
  • 1篇孟松鹤
  • 1篇单德彬
  • 1篇范立成
  • 1篇王春举
  • 1篇潘明强
  • 1篇郭斌
  • 1篇陈立国
  • 1篇徐文奎
  • 1篇匡绍龙
  • 1篇张建法
  • 1篇于亚萍
  • 1篇郑亮
  • 1篇刘洋

传媒

  • 3篇精密成形工程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微纳电子技术
  • 1篇工程设计学报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仪表技术与传...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 1篇信息记录材料
  • 1篇光学仪器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Transa...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介质阻挡放电电压对阳极键合材料表面性能的影响
2017年
通过亲水角和表面形貌两个标准,探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电压对低温阳极键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1 mm厚的玻璃片和2 mm厚的氧化铝陶瓷片作为阻挡介质,在放电时间为10 s,放电间隙1.5 mm的放电条件下进行活化。实验表明,放电电压为24 kV时,活化效果较好,此时玻璃片亲水角14.3°,硅片亲水角33.5°,玻璃片粗糙度为0.643 nm,硅片粗糙度0.419 nm。
方智立潘明强李正潮陈立国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阳极键合
基于小波变换的多特征融合sEMG模式识别被引量:21
2016年
针对单一特征值表征能力差的情况,根据小波变换的多分辨分析思想,采用基于多种母小波的多特征融合的特征提取方法对表面肌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本实验对十名测试人员进行肌电信号的采集,对日常生活中的四个基本下肢动作进行测试。首先,分别基于DB、Dmey和Bior三种不同的母小波,采用离散小波变换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对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然后,通过分析发现,不同肌肉在不同特征提取方式下表征效果存在差异,为了结合不同特征方式的特点对基于不同小波基的特征值进行融合分析并比较。最后,将特征值分别输入到Elman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并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不同特征值进行识别比较,融合处理的特征值可以达到98.7%的识别率,并且,BP神经网络相较于Elman神经网络识别效果更好。
于亚萍孙立宁张峰峰张建法
关键词:表面肌电模式识别多特征融合小波变换
机械-电磁混合驱动磁控微机器人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23年
设计了一种新型磁控微机器人驱动系统,采用机械-电磁混合驱动方式控制磁性微机器人在二维平面内进行任意方向的运动。对磁场发生装置和控制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论述,并进行了基于位置信息的自动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机械-电磁混合驱动系统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具有转向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验证了混合驱动系统的有效性,为磁控微机器人驱动系统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庆伟徐冬秦牛福洲孙立宁杨浩
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设计与成形技术综述被引量:12
2022年
氢燃料电池具有清洁、高效等诸多优点,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极板是其重要部件之一。综述了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设计、成形等方向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在金属双极板设计方向,从极板平面流场分布设计、3D流场设计、考虑电堆结构的极板流场设计以及微流道尺寸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综述;在金属极板成形方向,从刚模冲压成形、软模冲压成形以及成形质量与电池性能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最后,结合笔者对行业的调研和理解,对未来金属极板的方向发展进行了展望。
华日升张文泉程利冬王春举
关键词: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冲压成形
放疗床多目标协调机构参数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随着精确放疗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放疗床的研发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达到使放疗床的工作空间和结构尺寸能够满足实际使用要求的目的,提出针对6-HTRT并联构型放疗床的一种多目标协调的机构参数优化方法.研究过程中首先对放疗床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合运动学逆解约束条件,对双端虎克铰形式的并联放疗床进行工作空间的精确分析,并得到工作空间随各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为放疗床的参数优化提供依据.其次,针对提高虎克铰强度及刚度问题,提出了一种虎克铰初始安装角度优化方法.之后考虑工作空间、放疗床受力、雅可比矩阵条件数,同时构建关于条件数全域均值、条件数波动情况的目标函数,对放疗床进行参数的具体优化.最终得到了放疗床各结构参数,经验证使得放疗床的雅可比矩阵条件数在工作空间内较小且分布均匀.由上述可知,所研究的放疗床多目标协调机构参数优化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减小雅克比矩阵条件数,使经过参数优化后的放疗床得到合理的工作空间和结构尺寸,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
杨诗怡张峰峰范立成匡绍龙孙立宁
关键词:参数优化雅可比矩阵
裂纹分形特征对脆性材料热冲击后统计剩余强度的影响
基于脆性固体统计强度分形理论,建立了陶瓷材料热冲击后统计剩余强度分形模型,给出了热冲击前后陶瓷材料的强度衰减比。结果表明,强度衰减比与材料中裂纹数量以及扩展裂纹分形维数相关。裂纹数量增加使得材料的强度衰减比减小,但衰减幅...
孟松鹤齐菲郭浩解维华许承海
关键词:脆性材料热冲击分形
文献传递
燃油蒸汽压力传感器的封装研究
2022年
为了实现面向汽车燃油蒸汽压力检测的压阻式微压传感器封装,应对其油污、振动的使用环境,减小封装结构应力对压敏芯片的影响,采用芯片背面承压,与电路集成在一块陶瓷基板上,再同塑料外壳组装成完整传感器的封装方式。通过仿真软件辅助设计,研究了贴片胶、外壳以及基板对压敏芯片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封装结构和参数,封装样品经过测试全温区最大误差约为1.2%FS,满足使用需求,通过这种封装方式降低了传感器的尺寸和成本。
杜奋豪王冰薛立伟刘雨墨张雯霞陈立国
关键词: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有限元仿真传感器封装
微悬臂梁传感器用于测量酵母菌弹性模量被引量:4
2016年
在微尺度方面,力反馈能实现有效和可靠的操作,陈述了基于压阻式微悬臂梁传感器在微操作方面对酵母菌弹性模量的定量测量。采用惠斯通电桥采集微悬臂梁传感器信号,通过信号调理电路模块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微力测量。在传感器力标定上,依靠激光多普勒干涉仪准确得出传感器探针变形量,校准探针能给出微悬臂梁作用力的大小,两者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分辨率达到纳牛级。基于此测力装置,实现了对酵母菌弹性模量的测量,测得酵母菌弹性模量为(2.9±2.2)MPa,表明该压阻式悬臂梁传感器能对微米级尺度的细胞进行力学测量。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准确性、高精度和低成本等优点。
徐文奎黄海波李相鹏
关键词:力反馈弹性模量酵母菌
纯铝微刻痕爆破膜片破裂行为研究
2023年
目的确定动力系统贮箱管路爆破膜片刻痕形态及尺寸对破裂压力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纯铝金属膜片的破裂行为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膜片破裂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行为及破裂演变过程,通过刻痕位置的应变随时间变化的突变点确定膜片发生破裂的初始阶段。分析刻痕剩余厚度、刻痕角度、单面/双面刻痕、C形/Ω形刻痕对破裂压力、破裂时间、开口幅度等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结合纯铝膜片爆破实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膜片在达到破裂压力后,在刻痕弧长中点处首先发生破裂并快速向双侧扩展。刻痕剩余厚度是影响破裂压力的主要因素,当破裂压力为(0.4±0.1)MPa时,C形纯铝膜片的刻痕剩余厚度为0.06~0.17 mm。刻痕角度对破裂压力的影响相对较小。在相同剩余厚度条件下,单面刻痕膜片相对于双面刻痕膜片发生破裂所需时间更短。结论对刻痕剩余厚度及刻痕形态进行了优化设计,数值模拟结果可对爆破膜片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与C形膜片相比,Ω形膜片破裂后开口幅度更大,这有利于提高泄放量。初步的纯铝膜片爆破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规律一致。
刘洋程利冬张志超郭立杰王春举
关键词:数值模拟
超声振动辅助T2紫铜薄板软模微胀形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解决薄板微胀形工艺中尺度效应导致的零件尺寸精度及形状精度不稳定以及板料减薄带来的成形极限下降等问题。方法对T2紫铜薄板进行多球冠微结构胀形工艺研究,对比刚模微胀形和超声振动辅助软模微胀形工艺条件下球冠微结构的成形质量,分析壁厚减薄率的变化规律,研究超声振动保压时间对球冠形貌及胀形高度的影响,对比分析紫铜薄板厚度对球冠胀形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超声振动辅助软模微胀形工艺能够提高球冠微结构胀形极限,促进材料均匀变形,改善壁厚分布,相比于刚模微胀形,在超声作用下壁厚减薄率降低了约7%。超声振动保压时间越长,球冠贴模性越好,当保压时间为80 s时,球冠相对高度提升了0.1 mm。板料厚度越薄,成形极限越低,当板料厚度为100μm时,球冠成形质量及成形精度最高,在超声振动辅助软模微胀形工艺条件下,球冠成形极限进一步提高。结论超声振动与软模相结合的复合成形方法能够降低T2紫铜薄板微胀形尺度效应的不利影响,抑制壁厚过度减薄,显著提升胀形精度和成形极限。
王春举王春举刘洋程利冬单德彬郭斌
关键词:超声振动软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