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6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赵琳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纳米
  • 3篇近红外
  • 3篇红外
  • 2篇样品前处理
  • 2篇适配体
  • 2篇配体
  • 2篇前处理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金纳米颗粒
  • 2篇近红外光
  • 2篇近红外光谱
  • 2篇挥发性
  • 2篇挥发性成分
  • 2篇光谱
  • 2篇红外光
  • 2篇红外光谱
  • 2篇分子
  • 2篇分子印迹
  • 2篇比色

机构

  • 16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湖南省农业科...

作者

  • 2篇李宗军
  • 2篇单杨
  • 1篇李罗明
  • 1篇赵琳
  • 1篇邹晓卓
  • 1篇李珂
  • 1篇李华丽
  • 1篇邢虎成
  • 1篇黄亚芳
  • 1篇刘婷
  • 1篇廖勇

传媒

  • 3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食品科学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技
  • 1篇中国油脂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性分子印迹纳米粒子对四环素的富集分离被引量:1
2019年
以羧基化的Fe3O4纳米粒子为载体,四环素为模板分子,采用表面印迹技术制备对四环素具有特异性识别的磁性分子印迹纳米粒子。分别优化磁性分子印迹纳米粒子的制备条件和富集分离四环素的条件,为食品中四环素残留的富集分离及后续检测,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结果表明,当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1∶8(总体积为110 mL),羧基化Fe3O4纳米粒子的添加量为0.5 g,洗脱液甲醇-乙酸溶液的体积比为8∶2时,所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纳米粒子吸附性能最佳。应用最优条件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纳米粒子10 mg,对2 mL 0.08 mg/mL的四环素进行吸附,当反应时间为40 min时,其吸附效率可达94.10%。
高婉茹李跑黄昭覃思曹亚男刘霞
关键词:磁性纳米粒子分子印迹聚合物四环素
苎麻籽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研究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比较苎麻籽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芦丁和槲皮素为对照品,比较直接测定法、NaNO2-Al^3+-NaOH法、AlCl3法3种比色方法下苎麻籽(70%乙醇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光谱图,并通过精密度、稳定性、干扰试验、加标回收率试验对所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芦丁和槲皮素均不适合作为直接测定苎麻籽总黄酮的对照品;NaNO2-Al^3+-NaOH法最大吸收波长为500nm,但受某些非黄酮类物质干扰,使得该方法下的总黄酮含量测定值虚高;AlCl3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401nm,在0.004~0.02mg/m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值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8,该法受干扰小,精密度高,平均回收率为(99.46±4.16)%,显色后在20~60min内吸光值稳定。结论AlCl3法简单可行,适用于苎麻籽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赵振刘霞黄昭李跑邢虎成曹亚男
关键词:总黄酮分光光度法
不同品牌豆浆粉与假冒豆浆粉无损鉴别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2020年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一种适合于假冒以及国内外不同品牌豆浆粉的无损鉴别方法。采集国内外不同品牌豆浆粉以及假冒豆浆粉共132个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扣除光谱中的背景和基线干扰,基于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筛选出特征波长,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品牌与假冒豆浆粉进行鉴别。结果表明:连续小波变换能够有效消除基线的干扰,波长筛选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鉴别的准确性。采用该方法,假冒豆浆粉、进口豆浆粉与国产豆浆粉之间的鉴别准确率达100%,而不同品牌豆浆粉之间的鉴别准确率达93.94%。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可有效实现对国内外不同品牌豆浆粉以及假冒豆浆粉的快速无损鉴别分析。
李尚科董怡青李跑单杨蒋立文刘霞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豆浆粉连续小波变换主成分分析
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在食用油脂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8年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具有样品前处理简便、快速高效、可以实现多组分同时分析等优点的新型无损分析技术,在食用油脂分析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近10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脂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概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分析类型,在食用油脂和食用油脂原料分析方面的应用。通过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种类食用油脂的快速鉴别分析,食用油脂的各项理化指标(如游离脂肪酸的含量、碘值、酸值、过氧化值、皂化值等)的快速检测,食用油脂无损掺假检测,食用油脂原料(如玉米、棉籽、油菜籽等)含油量的无损分析。此外,针对当前食用成品油快速无损分析过程中的难题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脂无损分析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曾子琦蒋立文刘霞李跑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食用油脂
柑橘多农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我国是重要的柑橘产地之一,柑橘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生产量和消费量居世界前列。然而现阶段仍存在柑橘农药使用过量或使用禁用农药的问题,相关监管监测制度也应运而生。由于新型农药的开发、多种农药同时使用、农药残留量低、样品基质复杂等原因,柑橘多农药残留快速高通量检测的难度不断增大。本文对近十年国内外柑橘多农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技术文献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简要介绍了柑橘中常检出农药的种类,重点从柑橘多农药残留提取和净化的新型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开发、高通量检测仪器的改进、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制等方面阐述了柑橘多农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柑橘多农药残留高通量检测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苏光林蒋立文李跑刘洋
关键词:柑橘多农药残留样品前处理
杂交链式反应介导赭曲霉毒素A的比色/荧光双模检测
2024年
以赭曲霉毒素A(OTA)为目标物,以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作为载体,负载赭曲霉毒素适配体和HCR引发链(cDNA)杂交的DNA双链,构建了一种比色/荧光双模信号输出的高灵敏检测平台。在最优条件下,荧光信号回归方程为ΔF=1033.78lgc+13652.89,检出限为6.11×10^(-14)g/mL;比色信号回归方程为A=0.02587lgc+0.7537,检出限为1.33×10^(-13)g/mL。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中OTA的检测,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吴家浩陈丽叶谢新辉江紫萍赵倩石星波
关键词:赭曲霉毒素A适配体金纳米颗粒
不同减菌预处理技术对辣椒品质影响的对比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探讨不同减菌预处理技术对辣椒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臭氧杀菌、紫外线照射和短时热烫对辣椒进行减菌化预处理,然后进行低温贮藏。考察了3种处理方式对辣椒减菌率、失水率、色差值以及贮藏过程中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和色差值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均能明显减少辣椒表面的菌落总数,当臭氧浓度为10 mg/m^3处理2 min时,减菌效果最佳,且失水率和色差值均低于紫外线照射和短时热烫处理。在低温贮藏过程中,臭氧处理能有效延缓辣椒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并且较好地保持辣椒的色泽。综合分析得出10 mg/m^3的臭氧处理2 min为最佳减菌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辣椒表面菌落总数,较好地保持原料辣椒品质。
曾希珂张喻罗凤莲王燕
关键词:辣椒臭氧紫外线照射热烫
基于适配体吸附金纳米颗粒比色传感检测组胺
2022年
建立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吸附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比色传感方法特异性检测组胺的方法。利用组胺的双重作用,1)能与其适配体特异性识别,暴露AuNPs表面;2)多余组胺中的咪唑环结构能取代AuNPs表面的柠檬酸根离子,破坏AuNPs间的相互静电作用,导致聚集现象,进而引起从红到蓝的颜色变化,从而实现组胺的定量检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度计考察AuNPs的吸光度变化,得出比色方法的检测限为8.89 nmol/L,线性范围为50 nmol/L~1.2μmol/L(R^(2)=0.999)。同时,利用手机成像样品,并利用Image J软件分析各样品的红(R)、绿(G)、蓝(B)各通道的值,选用G/R作为检测信号,得出RGB方法的检测限为24.91 nmol/L,线性范围为150 nmol/L~1.0μmol/L(R^(2)=0.997)。此外,该方法对组胺具有很好的选择性,两种信号输出方式在水样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82%~102.27%、98.96%~102.89%;在鱼肉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9.77%~108.92%、88.96%~109.82%。本方法简单、快速、便携,尤其RGB方法无需借助精密仪器,即能实现现场即时分析样品的需求,以期该方法能推广于高灵敏监测动物源性食品的新鲜度。
罗倩鲁迨黄晨涛石星波
关键词:适配体金纳米颗粒组胺RGB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类以磁性材料为载体,具有特定分子识别位点的聚合物。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该聚合物可直接选择性的富集分离分析物,故可有效的解决食品样品前处理耗时长、分离难等问题。将其与分析检测仪器联用,可实现食品中农兽药、违禁添加物等物质的快速、准确的检测。该文总结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基本制备方法,并讨论其优缺点;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高婉茹黄昭李跑覃思曹亚男刘霞
关键词:分子印迹样品前处理食品安全
基于HS-SPME-GC-MS的襄荷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探讨襄荷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差异,以便从襄荷植株提取天然香料成分。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襄荷不同部位(根、茎、叶、花苞)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从襄荷四个部位中共鉴定了197种化合物,其中根92种,茎67种,叶64种,花苞96种。烯烃类和醇类化合物是各部位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而桧烯(sabinene)为根和花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约占13%,但在叶中的含量只有1.98%。β-蒎烯(β-pinene)为茎和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在叶中的含量占到53.46%。此外,α-蒎烯(α-pinene)、隐品酮(cryptone)、α-松油醇(α-terpineol)等化合物在襄荷各部位挥发性成分中的占比也较高。襄荷不同部位中均有其特殊的挥发性成分,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为23种。
邓淼秦枫怡李子怡江鸿翎卿志星赵玲艳罗凤莲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