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宇
-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难治性心房颤动的分期式导管心内膜-胸腔镜心外膜联合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评估全胸腔镜下心外膜消融对心内膜导管消融难治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至2015年期间51例在阜外医院接受导管消融复发后愿意接受胸腔镜外科消融的房颤患者,于胸腔镜下应用双极消融钳进行肺静脉隔离、左心房后壁隔离、Waterston’s沟神经节消融、左心耳切除及Marshall韧带离断术。术后3、6、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术后1例患者失访,其余50例患者均完成了12个月的随访。术后3个月,窦性心律总维持率为86.0%(43/5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9.5%(34/38例)及75.0%(9/12例)。术后12个月,在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36例(72.0%)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其中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分别有28/38例(73.7%)及8/12例(66.7%)维持窦性心律。复发的14例患者中,12例表现为房颤,2例为左心房扑动。术中及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对导管消融难治性房颤患者再次行胸腔镜外科消融手术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李浩杰郑黎晖郭金锐吴灵敏乔宇孙巍丁立刚梁二鹏杜忠鹏陈刚郑哲姚焰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胸腔镜
- 在局部麻醉下行改良房间隔穿刺技术指导左心耳封堵器植入的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和冠状静脉窦辅助定位的改良房间隔穿刺技术指导下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男性12例,平均年龄(71.0±6.0)岁,CHA_2DS_2-VASc评分为(4.1±1.5)分,均为华法林治疗禁忌证或华法林相关不良反应者,于局部麻醉下行经皮LAmbre或Amplatzer Cardiac Plug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均应用冠状静脉窦导管作为解剖标志完成房间隔穿刺。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房间隔穿刺,无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15例(94%)患者左心耳封堵成功,1例患者因左心耳解剖结构特殊放弃封堵。平均手术时间为(65.0±23.0)min,X线曝光时间(12.0±3.0)min。植入封堵器的固定盘平均直径(32.5±6.0)mm。结论:局部麻醉下,以冠状静脉窦导管作为解剖标志指导房间隔穿刺行左心耳封堵术总体而言安全、有效。
- 郑黎晖吴灵敏孙巍郭金锐乔宇丁立刚陈刚姚焰
- 关键词:心房颤动
- 血管迷走性晕厥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自主神经调控与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室早)患者自主神经调控对室早发生的影响,并评估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此类室早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入选血管迷走性晕厥合并频发室早的患者20例。基线时采集24 h动态心电图数据,行心率减速力检测和室早分析,以心率减速力定量评估心脏迷走神经张力,分析室早负荷同心率减速力、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的相关性。根据每小时室早负荷同心率减速力的相关性,将患者分为减速力相关室早组(D-PVC组,n=14)和减速力无关室早组(I-PVC组,n=6)。20例患者均接受左心房自主神经节丛(GP)消融,其中16例同时行室早消融,术后再次评估室早负荷及心率减速力。结果:D-PVC组患者室早负荷同心率减速力呈正相关(P<0.05),同平均心率呈负相关(P<0.05),而I-PVC组患者室早负荷同心率减速力、平均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不相关(P均>0.05)。20例患者标测并消融了39个呈阳性反应的GP,平均每例患者(1.9±0.9)个阳性GP。4例患者术中无室早,故未行室早的标测和消融治疗,其余16例患者经电生理检查证实室早均起源于流出道,其中15例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源,1例为左冠窦起源。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早的即刻成功率为100%,平均随访(8.6±4.5)个月,晕厥复发1例,室早复发1例,未出现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心率减速力指标较术前显著减低(P<0.001),仅接受左心房GP消融且术后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4例患者室早负荷同基线相比显著降低(P=0.040)。结论:自主神经调控在部分血管迷走性晕厥合并室早患者中影响了室早的发生和维持,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时心率减速力相关室早患者的室早出现更加频繁,选择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 孙巍郑黎晖郑黎晖乔宇侯炳波吴灵敏郭金锐
-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室性早搏射频导管消融
- 压力感知导管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非透壁性损伤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应用压力感知导管观察左心房不同部位的导管贴靠情况并了解其对消融效果的潜在影响.方法共纳入2014年3月至5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23例,男21例,平均年龄(53.6±10.6)岁,其中15例阵发性房颤,采用压力感知导管,在关闭压力显示窗口下由同一名熟练消融术者在左心房15个部位(左心耳-左肺静脉嵴部上、中、下段;顶部-左上肺静脉口、正中、顶部-右上肺静脉口;左上-下肺静脉间后壁、右上-下肺静脉间前、后壁;二尖瓣峡部游离壁上、中、下段、间隔峡部上、中、下段)进行贴靠,操作者采用传统方法根据局部电位大小、阻抗、透视及三维导航判断贴靠满意时记录导管-心房接触力(contactforce,CF).CF<10g为贴靠不佳,10g~<40g为贴靠良好,≥40g为过度贴靠.结果在23例房颤患者中共记录345个点,CF中位数为25g(Q3:10~23g),其中,贴靠不佳、贴靠良好、过度贴靠的点分别为85个(24.6%)、241个(69.9%)、19个(5.5%).贴靠不佳的位置最常见于嵴部上、中、下段,其CF分别为7g(Q1-Q3:3~12g)、8g(Q1-Q3:4~12g)及10g(Q1-Q3:4~22g),贴靠不佳的点分别占56.5%(13/23)、52.2%(12/23)及47.8%(11/23).过度贴靠的位置最常见于顶部-右上肺静脉口、间隔峡部上、中段,其CF分别为27g(Q1-Q3:17~32g)、26g(Q1-Q3:13~37g)及23g(Q1-Q3:20~30g),过度贴靠的点分别占17.4%(4/23)、21.7%(5/23)及17.4%(4/23).结论在传统消融方法下,左心耳-左肺静脉嵴部是导管贴靠最困难的位点,可能为房颤复发的重要原因,而右侧肺静脉口周围则易压力过高,导致心脏压塞的风险相对较高.
- 乔宇姚焰吴灵敏侯炳波陈刚丁立刚张澍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接触力
- 转子在心房颤动维持及消融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与维持的电生理机制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主流假说有多子波折返、肺静脉触发、局灶兴奋伴颤动样传导等[1],然而在房颤中究竟是否存在转子( ro-tor),以及其对房颤维持、消融的价值均受到较大争议。
- 姚焰乔宇
- 关键词:心房颤动转子电生理机制肺静脉
- 组合铅屏在电生理介入诊疗中对术者的防护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X线透视仍然是目前电生理检查及治疗不可或缺的影像学技术。本研究旨在评估组合悬挂式铅屏和滑轮可移动式铅屏对电生理介入术者的防护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单一术者实施电生理介入治疗的117例患者,在使用防护铅屏和未使用防护铅屏的情况下分别测量右前斜30°、后前位、左前斜30°和左前斜45°投照角度下术者左侧胸部水平的辐射剂量率,同时记录每例患者剂量表面乘积和累及皮肤表面入射剂量。结果使用组合铅屏防护后,右前斜30°、后前位、左前斜30°和左前斜45°投照角度下测得的辐射剂量率分别从(14.8±4.8) mSv/h、(26.9±15.6) mSv/h、(72.7±13.4) mSv/h和(131.4±75.5) mSv/h降低至(0.8±0.7) mSv/h、(2.4±0.7) mSv/h、(2.0±1.3) mSv/h和(2.6±1.6) mSv/h(P<0.001)。不同体质指数(BMI)亚组中,高BMI组(BMI≥25.0)在未使用组合铅屏防护时在后前位、左前斜30°和左前斜45°投照角度下测得的辐射剂量率均显著高于正常BMI组(BMI<25.0)患者(P<0.001),使用组合铅屏防护后两组在各个投照角度下测得的辐射剂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组合铅屏在电生理介入治疗操作中可有效降低电生理介入术者的辐射剂量,是实用的个人防护措施。
- 孙巍郑黎晖姚焰张奎俊乔宇侯炳波吴灵敏郭金锐张澍
- 传统导管贴靠标准对导管-心房接触力的影响
- 目的:导管贴靠不良导致无法形成透壁性损伤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应用压力感知导管了解采用传统的贴靠标准能否达到良好导管-心房贴靠。方法:本研究纳入23例首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男性...
- 乔宇吴灵敏侯炳波姚焰张澍
- 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2015年
- 经皮导管消融已经成为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一线治疗手段,然而房颤消融围术期的出血和栓塞事件发生率较高,且常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的合理抗凝治疗对于降低出血、栓塞风险来说至关重要.达比加群酯是Ⅰ类以凝血酶为作用靶点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其应用于非瓣膜性房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已得到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验证,但达比加群酯应用于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特别是与目前常用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相比,不同临床试验的结果仍存在争议.本文对达比加群酯应用于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一综述.
- 乔宇姚焰
- 关键词:达比加群酯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抗凝治疗围术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口服抗凝药物
- 肺静脉大环隔离术对房间传导的影响
- 目的:Bachmann束是右房激动向左房传导(房间传导)最重要的优势传导通路,而肺静脉大环隔离术(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CPVI)的消融径线往往经过Bachma...
- 乔宇牛国栋张奎俊姚焰张澍
- 用于心房颤动肺静脉隔离的冷冻消融器械被引量:4
- 2013年
- 目前,经皮导管消融已经成为心房颤动的重要治疗手段,而肺静脉隔离是心房颤动消融的基石。应用射频能源进行肺静脉隔离的风险较大,因而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冷冻能源则具有独到的优势。近年来,冷冻球囊的临床应用大大简化了肺静脉隔离的操作,减少了血栓形成、肺静脉狭窄等消融并发症,然而与此同时,冷冻球囊引起的膈神经麻痹也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冷冻球囊应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乔宇郭炜姚焰张澍牛国栋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