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红军

作品数:11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油田
  • 4篇低渗
  • 4篇低渗透
  • 3篇纯化油田
  • 2篇低渗透油田
  • 2篇油藏
  • 2篇油田开发
  • 2篇特低渗
  • 2篇特低渗透
  • 2篇注水
  • 2篇含水
  • 2篇含水率
  • 2篇含水期
  • 2篇高含水
  • 2篇高含水期
  • 2篇薄互层
  • 1篇大型压裂
  • 1篇氮气泡沫
  • 1篇氮气泡沫驱
  • 1篇弹性开发

机构

  • 11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11篇于红军
  • 2篇冯其红
  • 2篇王少冰
  • 2篇毛振强
  • 2篇吕爱民
  • 2篇赵淑霞
  • 1篇徐亮
  • 1篇刘树根
  • 1篇彭彦素
  • 1篇徐国强
  • 1篇李道轩
  • 1篇谷建伟
  • 1篇赵锡奎
  • 1篇周传宏
  • 1篇张小兵
  • 1篇青强
  • 1篇彭松水
  • 1篇蒲玉国
  • 1篇王斌
  • 1篇马瑞国

传媒

  • 4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石油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复杂油气藏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纯化油田套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被引量:4
2005年
通过分析产生套损的机理,并结合纯化油田的实际地质开发特征,认为导致套损的原因在于断层的影响、泥岩蠕变、吸水膨胀、高压注水、采取了酸化或压裂的增产措施、腐蚀以及套管质量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限制注水压力、油层改造过程中采取一定保护措施、提高封固质量以隔绝腐蚀介质与套管之间的通道、采用厚壁、小直径、高强度套管等相应的防治对策。
于红军
关键词:套损断层影响泥岩蠕变高压注水纯化油田
流体势原理在注水油田开发中的潜力区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6
2000年
油田的注水开发同其成藏一样,本质上都遵循了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聚的流体势原理,即开发中可动的油气一部分 将运聚到更低势区的油井而被采出,另一部分将它集在圈闭中无并控制的低势闭合区而成为开发中所谓的潜力区。文中 应用流体势原理,对潜力区进行了本质上的阐述,指出注水油田潜力区的控制因素为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两个方面,由此 分析研究了目前注水老油田潜力区的形成原因,划分出三种基本类型,并总结了其特征与分布形式;在此研究认识的基础 上,应用于纯化油田的挖潜增效工程,在三种类型的潜力区中均获得了显著的增储上产效果,尤其在高注低采的实例中, 通过分析研究其流体势格局与低势闭合区形成分布状况后,在该低部位特高含水区的更低部位打井获得了初产不含水的 显著效果,同时原高含水报废多年的老并适时恢复生产(动态型潜力区)等方面也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由此突破了目 前老油田所谓的潜力区即是正向型微构造区而缺乏油田中因水动力作用及变化对潜力区形成作用的认识与实践的局限 范围,从而拓开了注水油田的挖潜方向,展示了注水油田可观的潜力,对目前注水油田进一步提高开发水平具有现实的参 考价值。
蒲玉国李道轩王斌徐亮于红军
关键词:流体势水动力注水油田油田开发油田注水
纯化薄互层低渗透油田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被引量:11
2010年
纯化油田为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含油小层多,层间渗透率差异大,储量丰度低,早期采用一套层系开发,层间干扰严重、各小层动用不均衡、储量损失大等矛盾造成开发效果差。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对油田开发层系的技术政策进行研究,确定了油田开发层系划分方案。同一层系内的层间渗透率级差中部地区不宜大于5,边部地区不宜大于3,应尽可能单采3~5个主力小层,射开厚度必须控制在6m左右,单井控制储量一般应大于10×104t,隔层要具有分层卡封的可行性。根据研究结果,在C2块、C23块等5个单元实施,增加可采储量117.8×104t,提高采收率5.2%,表明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合理划分开发层系可有效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于红军
关键词:纯化油田低渗透油田薄互层油田开发
一种用于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的新方法被引量:46
2004年
针对目前利用流管法建立水驱效果评价理论曲线存在的问题 ,建立了一套新的评价水驱开发效果的典型曲线。首先 ,根据相关经验公式确定区块的水驱采收率 ;再利用童氏校正水驱曲线 ,建立起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存水率随采出程度的变化关系式 ;最后建立了含水率采出程度和存水率采出程度的典型曲线。根据区块实际的含水率采出程度和存水率采出程度曲线与典型曲线的位置关系 ,就可以评价区块目前的水驱开发效果。实例应用结果表明 ,该方法简单可行 。
冯其红吕爱民于红军马瑞国
关键词:水驱技术含水率采出程度存水率
氮气泡沫驱提高高渗透特高含水油藏采收率技术——以梁家楼油田纯56块为例被引量:28
2010年
梁家楼油田纯56块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剩余油主要富集于构造顶部及厚油层上部,常规措施挖潜效果越来越差,剩余储量动用难度大,油藏处于低效开发状况,为此,开展了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重建了该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进行历史拟合和注入参数优化,预测氮气泡沫驱开发指标及经济效益,通过对氮气水、氮气泡沫同注或交替注入4类36个方案开发指标的分析对比,选择氮气泡沫同注,6口注入井分为3组交替注入2个周期,平均单井氮气注入量为73.6×104m3,起泡剂用量为75t,预计提高采收率5.7%。先导试验选取井组1注7采,6口井见效,综合含水率下降0.8%,增油量为8.1t/d,取得了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赵淑霞彭彦素于红军王少冰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高渗透氮气泡沫驱采收率
纯化油田中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界限被引量:3
2002年
针对纯化油田地质及开发特征 ,评价了该油田目前的开发效果。利用统计分析和油藏工程方法 ,确定了纯化油田中、高含水期开发的技术界限 ,包括合理井网密度、合理注采比、合理井底流压、合理采油速度、合理注水速度、合理注水压力、平均单井日产油量及经济极限含水率等开发指标。
周传宏于红军毛振强吕爱民王少冰
关键词:纯化油田中高含水期
济阳坳陷前中生界潜山形成的构造过程与油气聚集规律被引量:11
2004年
近年来随着富台油田勘探成功,济阳坳陷新一轮潜山油气藏勘探顺利展开。作者根据渤海湾盆地区经历的大地构造演化,分析了济阳坳陷前中生界潜山所经历的构造背景和发育过程。指出古生代两次大隆大坳和轻度褶皱,为潜山构造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印支期的构造运动对潜山储层性能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燕山晚期以来的张性块断作用,使得局部剥蚀潜山定型和断块潜山形成。济阳坳陷潜山型油气藏类型具有多样性、成带性,前中生代业已形成的大型潜山带是油气有利运聚方向,但不是整体富集带,而紧邻生油坳陷的各类潜山是勘探的重点部位。
赵锡奎徐国强罗志立张小兵王颖刘树根王军于正军于红军
关键词:油气
BP网络方法在油田措施规划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2年
提出用BP网络方法建立油田产量、含水等开发指标与各种措施的定量时变关系模型 ,用于预测各种措施对油田开发效果的贡献。以吨油措施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 ,以产油量、产水量和措施控制总量为约束条件 ,建立措施规划的优化模型 ,在此基础之上利用Monte carlo随机模拟方法 ,实现措施的最佳配置。根据纯化油田的资料建立了纯化油田的指标预测模型和措施规划模型 ,并编制了该油田的“十五”措施规划。应用结果表明 ,本方法实用性强 ,结果可靠性高。表 1参 4(冯其红摘 )
陈玲冯其红于红军
关键词:油田
滩坝砂特低渗透油藏经济动用技术研究与实践被引量:6
2009年
针对滩坝砂特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埋藏深、层多且薄、物性差、改造难度大、注水难,常规开采难以经济动用的矛盾,以经济动用为出发点,突出压裂技术的改进与优化,通过应用降滤失和控制缝高2项主导技术,实现了压裂规模及产能的突破。通过单井经济极限产油量的研究、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的确定,结合压裂裂缝研究,优化部署了弹性开发井网。2004年以来运用大型压裂弹性开发模式在梁112块等6个区块实施了产能建设,动用石油地质储量达1781×10^4t,建成产能达21.8×10^4t,实现了滩坝砂特低渗透薄互层油藏的经济有效动用。
赵淑霞于红军
关键词:滩坝砂薄互层特低渗透大型压裂弹性开发博兴洼陷
樊31北块特低渗透油藏初始含水率的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06年
樊31北块属于特低渗透油藏,其初始含水率要比中高渗透油藏的初始含水率高得多,并且开井生产后含水率会持续下降一段时间。通过分析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流体流动的微观机理认为,油藏构造特征、地层沉积特征、钻井和压裂过程造成的水锁效应、贾敏效应、地层微裂缝的动态变化、启动压力梯度和岩石物性特征是引起初始含水率差异的因素,并利用樊31北块的物性参数定量计算了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
毛振强李明于红军青强
关键词:水锁效应贾敏效应特低渗透油藏初始含水率启动压力梯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