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振强

作品数:25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油藏
  • 7篇低渗
  • 7篇低渗透
  • 7篇东营凹陷
  • 7篇凹陷
  • 5篇油田
  • 5篇储层
  • 4篇低渗透油藏
  • 4篇采收率
  • 3篇提高采收率
  • 3篇成藏
  • 3篇大芦湖油田
  • 2篇低渗透储层
  • 2篇油藏描述
  • 2篇砂岩油藏
  • 2篇山岩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滩坝
  • 2篇滩坝砂
  • 2篇气藏

机构

  • 22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化胜利...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25篇毛振强
  • 2篇于红军
  • 2篇徐亮
  • 2篇冯延状
  • 2篇张翔宇
  • 2篇生如岩
  • 2篇王志杰
  • 2篇董平志
  • 1篇刘洪营
  • 1篇李伟忠
  • 1篇徐永辉
  • 1篇陈丙申
  • 1篇张伟忠
  • 1篇谷建伟
  • 1篇丁良成
  • 1篇周传宏
  • 1篇张云银
  • 1篇王友启
  • 1篇王少冰
  • 1篇青强

传媒

  • 7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矿物岩石
  • 2篇胜利油田职工...
  • 1篇石化技术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小型油气藏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2
  • 1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滩坝砂低渗透储层成因及开发对策研究——以东营凹陷为例
东营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该区经历了近五十年的油气勘探,发现油田33个,探明地质储量24.88亿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区。东营凹陷沙四段上亚段发育了丰富的滩坝沉积成因砂体,滩坝砂体是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的主要...
毛振强
关键词:滩坝砂低渗透储层储层预测东营凹陷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以大芦湖油田为例被引量:6
2005年
大芦湖油田属于低渗透油藏,目前处于开发中后期。为了进一步挖潜,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大芦湖油田各砂层组的采出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不同砂层组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完善井网、抽稀井网、不稳定注水等提高采收率技术方法。模拟结果表明,砂层组的采出程度最高,井网相对比较完善,砂层组的主要调整重点应该放在42小层。
徐亮毛振强
关键词:大芦湖油田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提高采收率不稳定注水
减阻-渗吸-驱泄协同开发技术机理及应用被引量:3
2023年
低渗透油藏是胜利油区重要的产油阵地之一,其储量占油田总储量的20%以上。低渗透储层具有孔喉半径细小、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导致水驱过程出现注入压力高、难注入等问题。目前主要采取活性剂降压增注、高压注水、缩小注采井距等措施来提高开发效果,但仍存在有效时间短、单井注入量低、单井采出液量低、波及体积小等生产问题,因此,开展新型高效的开发方式刻不容缓。“十三五”以来,开展了水井增注补能、采油井渗吸增油、注采井间驱泄扩波及协同开发方式,可以实现提高驱替压力梯度、增强水驱、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该协同开发模式在纯化油田开展了矿场应用,纯化油田62区块水井的注入压力降低20%,注水量提高25%,对应的采油井单井日产油量由0.45t/d增至5.08t/d,增产效益明显,整体采收率提高8%以上。
束青林穆蒙张翔宇张星毛振强刘恒黄文欢蒋焱
关键词:减阻渗吸低渗透油藏
花沟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胜利油田花沟气田开采近 10a ,已进入产量递减期。在分析气藏的开采特征、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和剩余气分布特点的基础上 ,指出了挖潜方向和提高采收率的主要途径 ,包括 :①针对不同的气藏驱动类型采取不同技术措施 ;②合理配产 ,既充分发挥气藏的生产能力 ,又避免底水过早大幅度锥进、破坏储集层结构 ;③底水气藏投产时适当提高气层的射孔底界 ,充分利用层内或层间夹层 ;④采用先期防砂等先进的采气工艺技术 ,并重视开发全过程的气层保护 ;⑤开发中后期采用化学排水等排水措施及增压采气工艺措施 ;⑥强化科学管理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冯延状毛振强生如岩
关键词:采收率剩余气气田开发
高青油田孔店组火山岩成藏特征被引量:1
2004年
综合利用钻井地质、测井和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应用勘探阶段油藏描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采取测井约束反演等技术手段,对本区火山岩的喷发期次、空间展布、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与油气成藏规律等进行研究,找出了油气分布的有利部位,明确了滚动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徐亮毛振强李伟忠
关键词:高青油田火山岩成藏特征油藏描述石油地质
滩坝砂低渗透储层成因及开发对策研究
东营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该区经历了近五十年的油气勘探,发现油田33个,探明地质储量24.88亿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区。东营凹陷沙四段上亚段发育了丰富的滩坝沉积成因砂体,滩坝砂体是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的主要...
毛振强
关键词:滩坝砂低渗透储层储层预测东营凹陷
文献传递
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性能评价及应用
2024年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中低注入能力、低采液速度、低采出程度的难题,提出了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对驱油用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分子结构设计,评价了不同分子结构时的界面性能,优选出界面性能最好的样品G-3,进行了不同浓度时的乳化性能和驱油性能评价,并结合微观刻蚀玻璃模型阐明了驱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2%的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能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0.0039 mN/m,此时能与原油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乳状液液滴粒径为12μm;对于渗透率为6.966 mD的岩心,水驱后注入0.5 PV质量分数为0.2%的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G-3溶液,再次水驱采收率提高值达9.6%,降压率达17.4%;微观驱油机理为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残余油乳化聚并。该驱油技术在胜利油田低渗透区块进行了矿场试验,实施后区块水井的注入能力提高了2倍,油井的日增油量为5.7 t/d,含水率下降了11.0%,截至2023年6月区块累积增油量为1791 t,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张翔宇孙玉海渠慧敏毛振强徐永辉齐迪王聪
关键词:分子结构设计性能评价
博兴洼陷沙三下段湖相沉积岩性特征及识别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明确济阳坳陷博兴洼陷沙三下段湖相沉积的岩性特征,利用录井和测井等资料,优选出自然伽马、密度、声波时差、感应电阻率等多个对岩性敏感的测井响应曲线,采用两步岩性识别法建立岩性识别图版。识别结果表明:博兴洼陷沙三下段岩性多样,泥岩最为发育,碳酸盐岩含量次之,在深湖相可见富有机质纹层,认为沙三下中期识别后的灰质泥岩和泥质灰岩是页岩油的有利勘探层位。
毛振强夏宇高刚邓虎成周明军滕娟
关键词:博兴洼陷湖相沉积岩性识别
地层水判断油气运移方向方法研究
2023年
储层内流体势是判定油气运移的重要依据。主要分析了东营凹陷内地层水的矿化度和水型的分布规律,指出其与油藏圈闭保存条件密切相关。异常高压是油气运移的重要动力,是流体势大小的重要指标,高势区的部位往往是油气源区,可以提供流体运移的动力,油气运移由高势点向低势点运移。通过对流体势低势区的分析,可以预测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东营凹陷由此形成油气藏围绕主要生烃中心呈“环带状”分布的格局。利用地层水化学变化规律和地层压力变化趋势可以判断油气运聚方向。
毛振强
关键词:地层水地层压力流体势运移方向油气成藏东营凹陷
纯化油田中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界限被引量:3
2002年
针对纯化油田地质及开发特征 ,评价了该油田目前的开发效果。利用统计分析和油藏工程方法 ,确定了纯化油田中、高含水期开发的技术界限 ,包括合理井网密度、合理注采比、合理井底流压、合理采油速度、合理注水速度、合理注水压力、平均单井日产油量及经济极限含水率等开发指标。
周传宏于红军毛振强吕爱民王少冰
关键词:纯化油田中高含水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