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家民

作品数:28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文学
  • 5篇叙事
  • 5篇文化
  • 5篇民族
  • 3篇新作
  • 3篇少数民族
  • 3篇视域
  • 3篇作家
  • 3篇小说
  • 3篇美学
  • 3篇解构
  • 3篇传统文化
  • 2篇短信
  • 2篇人性
  • 2篇人性世界
  • 2篇书面
  • 2篇女性
  • 2篇主义
  • 2篇嬗变
  • 2篇历史巨变

机构

  • 11篇南开大学
  • 11篇信阳师范学院
  • 5篇伊犁师范学院
  • 2篇昌吉学院

作者

  • 27篇刘家民
  • 2篇贾延飞

传媒

  • 3篇百家评论
  • 2篇哈尔滨学院学...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重庆社会科学
  • 2篇柳州师专学报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电视
  • 1篇新疆社科论坛
  • 1篇当代文坛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天府新论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学术探索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石家庄学院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安康学院学报
  • 1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新疆财经大学...
  • 1篇民间文化论坛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存在主义美学的解构叙事被引量:1
2012年
叙事在当代不仅表现为一种修辞方式,更体现为一种思维,存在主义美学在20世纪的发展表明,宏大叙事已经转变为复数的小叙事,一种"家族相似"似的发展现状成为美学发展的趋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传统哲学美学的突破。从叙事的角度出发来审视美学现状,阐释小叙事的特性,能够使我们对美学的特性有更多的体悟。
刘家民
关键词:叙事解构
《蓝雪》的文体特性及其生成机制
2014年
《蓝雪》作为新时期优秀的哈萨克族短篇小说,其独特的文体特性不仅对于民族文化意蕴的揭示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民族艺术特质的呈现也有重要价值。《蓝雪》的文体机制显示了本民族文学元素与主流文学元素的共同作用。
刘家民
关键词:文体
存在主义美学叙事论
2009年
存在主义美学提倡非理性,强调个人的直觉及内心体验,是一种以个人式的感悟对文明弊病抵抗的人生哲学美学。这种美学叙事与传统哲学制造出来的元叙事极为不同,体现出一种解构型的美学话语叙述特性。
刘家民贾延飞
关键词:存在主义美学叙事解构
文学批评的当下状况与价值重构
2017年
文学批评的当下境遇迫切需要"价值"的出场。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文学批评展示出了价值的主导性与多样性。考察与探究现当代文学批评价值的演变与生成,政治、科学与人文则是三种最主要的思想基础,也即百余年文学批评价值取向的"元思想"。现当代文学批评价值的得失虽由多种因素导致,但从元思想的层面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并有助于对当下文学批评价值问题的审视与解决。
刘家民
关键词:文学研究
历史巨变下人性的丰厚书写——评次仁罗布长篇小说《祭语风中》的人性世界被引量:1
2018年
藏族作家次仁罗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性"的精心书写。在中短篇小说中,次仁罗布从多方面表现了在急剧变化的当代社会中藏族人民的多样化人性世界,而在长篇小说《祭语风中》则集中书写了在历史巨变下藏族人民的人性所经历的各种历练、考验,从而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挖掘与丰厚书写。次仁罗布的人性书写是一种辩证的呈现,他在藏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致力开掘的是一种充满人类共通性的人性精神。
刘家民
关键词:人性书写
当代口头诗学视域下黑格尔史诗观理论考察
2014年
如果说口头诗学深刻展现了史诗的口头传承,黑格尔史诗观则以其对史诗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入探究而将人们的目光引到史诗研究的另一面,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二者能够形成对史诗研究的有益互补。从黑格尔史诗观到当代口头诗学,既是一种学术观念方法的转变,又是日益发展的现实情境的生动反映。或者说,从黑格尔史诗观到口头诗学是对现实口头艺术发展的一种回应。
刘家民
关键词:口头诗学
少数民族现代叙事文学中的民间资源运用被引量:1
2015年
民间资源在少数民族现代叙事文学中以故事和话语的方式进入文学。在故事方面,叙事文学的题材、人物品格、空间呈现等方面都或多或少有民间因素的参与。叙述文学的话语层面主要体现在表述层面上。人物的言语、情节的展现、语体的选择等都经常受民间元素影响。民间资源进入叙事文学反映出少数民族现代作家的民间立场。大致来看,局内人式批判、改造性呈现以及诗性创造是三种主要的民间立场类型。少数民族现代作家对民间资源的运用总体上可归结为集成与转化,而转化则受到民族国家意识、启蒙意识和革命斗争意识、民间革新观念以及"五四"精神的综合作用。
刘家民
关键词:民间立场现代性转化
俗世中“堂·吉诃德”的精神之光——评梁鸿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中的梁光正形象
2020年
梁光正带着一种理想的光辉出现在梁鸿创造的人物系列中。他喜好幻想、满怀热情、乐于助人,浑身好像有着无穷的热情与精力。然而,他的一生却不断遭遇挫折,他的理想与追求在无情的现实面前一个个破灭。梁光正就像中国化的堂·吉诃德,尽管我们对他的鲁莽、热情和失败不乏唏嘘和感慨,但他身上投射出的精神之光却令人敬佩。梁光正或许正在现实中逐渐逝去,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珍惜。
刘家民
论哈萨克民间动物故事在本族当代作家叙事文学中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哈萨克民间动物故事在当代书面叙事文学中经常出现,可细分为显性存在和隐性存在。民间动物故事以主题层面和艺术层面的路径进入哈萨克当代书面叙事文学。二者的关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刘家民
米德的文化模式对当代美学多元化发展的启示
2009年
美学研究的巨大转变使得美学发展的多元化存在得以成为现实,多元的美学也预示了更多的变数、更复杂的现实处境和更模糊的角色定位。对米德的文化模式理论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对当代美学多元化发展的启示。
刘家民
关键词:文化模式代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