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艳

作品数:40 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11篇基因
  • 10篇表位
  • 9篇疫苗
  • 9篇抗原
  • 7篇免疫
  • 6篇克隆
  • 6篇病毒
  • 5篇轮状
  • 5篇轮状病毒
  • 5篇RT-PCR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肝炎
  • 4篇CTL
  • 3篇大细胞
  • 3篇调节性
  • 3篇异构

机构

  • 40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重庆工学院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40篇唐艳
  • 37篇吴玉章
  • 12篇邹丽云
  • 11篇李晋涛
  • 11篇倪兵
  • 9篇贾正才
  • 8篇王莉
  • 8篇周伟
  • 7篇魏静
  • 6篇林治华
  • 6篇费蕾
  • 5篇牟芝蓉
  • 5篇王靖雪
  • 5篇姜曼
  • 5篇何海洋
  • 5篇牛微
  • 4篇赵建平
  • 4篇边疆
  • 4篇黎万玲
  • 3篇田易

传媒

  • 14篇免疫学杂志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色谱
  • 1篇中国有机质谱...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4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3
  • 6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建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ery T cells,Treg)免疫磁性细胞分离方法(me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并鉴定其分离效率。方法采用免疫磁珠两步法(即阴性分选和阳性分选2步)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首先采用生物素标记的鸡尾酒抗体和抗生物素标记的磁珠阴性分选CD4+T细胞,再用抗CD25+的磁珠阳性分选CD4+CD25+T细胞。分离后的细胞经抗体染色后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分离纯度;胞内因子染色检测其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频率;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的存活率;3H-TdR掺入法检测其对CD4+CD25-T细胞增殖抑制效应。结果阴性分选CD4+T细胞的纯度为(92.2±1.7)%,阳性分选后CD4+CD25+Treg细胞的纯度为(95.1±1.2)%。胞内因子染色FOXP3在CD4+CD25+Treg细胞中的表达率为(80.4±1.2)%,台盼蓝染色细胞存活率为(95.6±3.3)%3。H-TdR掺入法检测其对CD4+CD25-T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采用免疫磁性细胞分离技术能够高效、快速地得到一群纯度高并且细胞活力好的CD4+CD25+Treg,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了方便。
牛微杨曌尚小云傅晓岚唐艳黎万玲姜曼王莉吴玉章
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7 HLA-A2.1限制性CTL表位的初步鉴定
2006年
目的 预测并初步鉴定轮状病毒Wa株结构蛋白VP7 HLA—A2.1限制性CTL表位。方法 用BIMAS软件预测VP7 HLA—A2.1限制性CTL表位;分子模拟技术对分值最高的4条肽进行分子模建;最后测定候选肽与HLA-A2.1分子的亲和力及结合稳定性。结果 结合BIMAS及分子模拟的预测结果,选择4条肽QLYCDYNLV(132—140)、LLNYILKSV(18—26)、VLMKYDQSL(140—148)及VNWKKWWQV(287—295)作为候选表位肽;4条肽与HLA—A2.1结合的荧光系数(FI)值分别为2.58、3.83、3.19及0.82,肽-HLA-A2.1复合物半数解离时间(DC50)分别为2-4、6-8、8及2h。结论 QLYCDYNLV(132—140)、LLNYILKSV(18—26)及VLMKYDQSL(140—148)为潜在的HLA-A2.1限制性CTL表位。
魏静李晋涛支轶唐艳张小萍王靖雪吴玉章
关键词:轮状病毒HLA-A2.1CTL表位
小鼠肥大细胞瘤基因疫苗的免疫治疗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α 病毒RNA复制酶对基因疫苗的免疫学效应的加强作用 ,寻找更好的基因疫苗形式。方法 将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的肿瘤特异抗原P1A基因克隆到含SFV的RNA复制酶的真核表达载体pSMART2a中 ,以此作为肿瘤基因疫苗 ,观察该疫苗对P815种植瘤的防治作用、特异细胞毒T淋巴细胞激活和抗体的生成情况。结果 该重组基因疫苗在体外有很好的表达 ,注射后CTL的最大杀伤效率为 60 % ,而普通载体疫苗形式pCI neo P1A则只有 40 %的杀伤活性 ;在观察期限内 ,前者的动物成瘤率和动物生存率分别为 2 0 %和 40 % ,后者则分别为 60 %和 2 0 %。两种情况下都不能检测到任何特异抗体的产生。结论 α 病毒RNA复制酶对基因疫苗的免疫学效应有加强作用。
倪兵吴玉章李艳秋林治华唐艳王莉邹丽云贾正才周伟
关键词:基因疫苗肥大细胞瘤基因治疗
肿瘤抗原MAGE-A3新的HLA-A2限制性CTL表位的发现与鉴定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鉴定肿瘤抗原MAGE-A3新的HLA-A2限制性CTL表位。方法:采用CTL表位预测的基序法与二级锚点相结合预测 MAGE-A3的 HLA-A2限制性CTL表位;用计算机分子模拟进行表位的初步筛选;以标准51Cr释放试验检测特异性CTLs诱导活性。结果:在所筛选的4个候选CTL表位中,MAGE-A3201-209可在体外有效诱导特异性CTLs的产生,杀伤靶细胞。结论:MAGE-A3201-209为肿瘤抗原MAGE-A3的新的HLA-A2限制性CTL表位。为基于MAGE-A3的肿瘤治疗性多肽疫苗的设计、研究奠定了基础。
贾正才吴玉章万瑛周伟王祥智邹丽云唐艳
关键词:肿瘤抗原MAGE-A3黑色素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
溶剂诱导固相合成MAGE-2表位多肽异构的LC-MS研究
2001年
近年来随着黑色素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发现及其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的预测及鉴定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及其多肽疫苗研制的重要前提.预测黑色素瘤抗原基因-2(MAGE-2)的HLA-A2限制性CTL表位的方法也日显成熟,预测出的表位其组成通常为10个氨基酸左右的多肽,随后进行固相合成.因不同氨基酸活化方式及偶联效率的差异,通常对合成的表位多肽进行梯度反相高压液相色谱(RP-HPLC-UV)分析制备,以确保下一步细胞功能性研究即细胞杀伤验证的特异性;MAGE-2众多表位多肽都表现较强的疏水性,虽然分析制备前可供疏水肽选择的有机溶剂系统较多,乙醇及甲醇溶剂系统可能最具代表性.当用乙醇或甲醇溶解众多MAGE-2疏水性表位多肽样品后进行色谱分析时发现,合成的MAGE-2表位多肽的RP-HPLC分析时,214 nm峰面积积分百分比都偏小,显示其合成时氨基酸偶联率较低,由此色谱分析结果推出的合成的低偶联率与理论上单个氨基酸99.5%的平均偶联率差距太大;随后的表位氨基酸组成分析也未发现有诸如半胱氨酸等可能导致折叠异构的氨基酸存在;如何消除这一困惑?正基于此,本实验随机选用了固相合成MAGE-2表位(161-169),通过不同溶剂处理后,在LC-MS技术平台上对其反相行为作了初步的研究.……
周伟吴玉章边疆贾正才唐艳邹丽云
人源多克隆抗血清识别的HBsAg模拟表位筛选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获得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人源抗血清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呈现模拟多肽 ,加深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B细胞表位的了解。方法 基于噬菌体小衣壳蛋白 (gpⅢ )构建 12氨基酸随机肽库。经混合多克隆人源HBsAb阳性血清的三轮筛选 ,阳性噬菌体经ELISA和竞争实验证实 ,并测定其对应呈现多肽的插入序列 ,分析其氨基酸序列与HBsAg的相似性。结果 两个噬菌体颗粒在ELISA实验中呈阳性 ,其中之一被竞争实验证实 ,此模拟多肽序列与HBsAg135~ 14 6相似。结论 采用疾病抗原的人源多克隆抗血清筛选噬菌体随机肽库 ,能获得抗原的模拟表位 。
万瑛吴玉章唐艳边疆
关键词:乙型肝炎HBSAGB细胞表位
乙肝治疗性多肽免疫刺激复合物的制备及鉴定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为有效提高小分子多肽在体诱导CTL应答的能力 ,制备了乙肝治疗性多肽免疫刺激复合物 (ISCOMs) ,并对其形成进行了鉴定。方法 乙肝治疗性多肽ISCOMs采用透析法制备获得 ,并经小分子多肽的SDS PAGE电泳法确定了复合物中小分子多肽的存在 ,采用Bradfords法测定了复合物中多肽的结合量。结果 在电镜下呈典型的蜂巢状亚微型颗粒结构 ,所制备的ISCOMs中多肽的结合量约为 0 .30mg/ml。结论 ISCOMs的成功制备 。
管孝鞠吴玉章贾正才石统东唐艳
关键词:免疫刺激复合物乙型肝炎
人源轮状病毒的小型猪腹泻模型建立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建立人源轮状病毒的小型猪腹泻模型,为人源轮状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致病机制及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ELISA与RT-PCR相结合分离鉴定野生型人源轮状病毒;用野生型人源轮状病毒G1与G3血清型口服接种不同日龄的小型猪,观察粪便排泄等临床症状,ELISA及免疫荧光分别检测粪便与小肠上皮组织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小肠上皮组织的病理变化与病毒样颗粒。结果3~5日龄小型猪均出现了典型的临床腹泻症状;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排泄可平均持续5~7d;小肠组织可见明显的病理变化,同时用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可在小肠组织中检测到特异性轮状病毒抗原;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在小肠组织的超薄切片中可见到大量的轮状病毒颗粒。30~35日龄小型猪可出现明显腹泻临床症状,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排泄可持续4~7d;56~60日龄小型猪接种野生型人源轮状病毒G1血清型后,均未出现典型的腹泻症状,但可持续排毒2~3d。结论小型猪可作为人源轮状病毒的理想腹泻动物模型。
李晋涛魏静牟芝蓉张蓓王靖雪唐艳何海洋费蕾吴玉章
关键词:小型猪腹泻模型
小型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频率年龄依赖性初探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日龄小型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的频率,初步探讨小型猪免疫细胞功能的发育时限。方法分别取3日龄、2月龄、6月龄、1周岁及2周岁小型猪的外周血,提取单个核细胞,进行胞内细胞因子IFN-γ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日龄小型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的频率。结果3日龄、2月龄、6月龄1、周岁及2周岁小型猪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的频率分别为2.73%、3.80%、10.00%、38.09%及41.03%。结论小型猪免疫细胞功能具有明显的发育时限。1周岁以上小型猪的免疫细胞功能发育基本成熟。
魏静李晋涛张蓓王靖雪唐艳何海洋费蕾吴玉章
关键词:小型猪单个核细胞IFN-Γ
RORγ-CTAP融合蛋白及RORγ相互作用蛋白的捕获方法
本发明涉及RORγ-CTAP融合蛋白,所述RORγ-CTAP融合蛋白从氨基末端到羧基末端依次由RORγ和CTAP融合标签组成,所述RORγ指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所述CTAP融合标从氨基末端到羧基末端依次由SBP、TE...
黄泽民倪兵吴玉章唐艳田志强田易张轶倪东京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