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丽霞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黄鱼
  • 4篇大黄鱼
  • 3篇生物保鲜
  • 3篇生物保鲜剂
  • 3篇冷藏
  • 3篇保鲜
  • 3篇保鲜剂
  • 2篇养殖
  • 2篇养殖大黄鱼
  • 2篇气调
  • 2篇气调包装
  • 2篇冷藏条件
  • 2篇腐败菌
  • 2篇复合保鲜
  • 2篇保鲜方法
  • 1篇多酚
  • 1篇优势腐败菌
  • 1篇柠檬
  • 1篇柠檬酸
  • 1篇贮藏

机构

  • 5篇浙江工商大学
  • 2篇渤海大学

作者

  • 5篇孙丽霞
  • 4篇朱军莉
  • 2篇励建荣
  • 2篇王桂阳
  • 2篇陆海霞
  • 1篇李学鹏
  • 1篇田迪英
  • 1篇董靓靓

传媒

  • 1篇茶叶科学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冷藏大黄鱼腐败菌群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动态变化规律被引量:9
2015年
为阐明水产品贮藏品质劣变与群体感应的内在关联,研究了大黄鱼在4℃冷藏中腐败菌群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动态变化,鉴定和分析了优势腐败菌及其腐败菌产群体感应的能力。结果表明:冷藏大黄鱼细菌生长显著(P<0.05),第5天为货架期终点,其中产H2S菌优势生长,而肠杆菌和乳酸菌生长缓慢。鱼肉贮藏初期检测到AI-2信号分子,其随着细菌增长活性逐步增强(P<0.05),而高丝氨酸内酯类信号分子含量很低。采用16S r DNA和PCR-DDGE技术鉴定冷藏大黄鱼的细菌组成,结果发现在贮藏初期鱼体细菌表现多样性,包括希瓦氏菌(24%)、假单胞菌(24%)、鳗弧菌(24%)等9种细菌;而贮藏终点细菌种类明显下降,希瓦氏菌为优势腐败菌(76.4%),其中波罗的海希瓦氏菌比例最高。进一步发现6株希瓦氏菌都能产生AI-2,其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波罗的海希瓦氏菌XH2在对数生长期AI-2活性最高。波罗的海希瓦氏菌是冷藏大黄鱼的优势腐败菌,该菌产生的AI-2信号分子可能参与调控大黄鱼的腐败进程。
朱军莉赵二科孙丽霞黄旭镇励建荣田迪英
关键词:大黄鱼腐败菌
一种大黄鱼的复合保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品的保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大黄鱼的复合保鲜方法。该保鲜方法主要包括以臭氧水杀菌处理后,茶多酚、乳酸链球菌素(Nisin)和壳聚糖为生物保鲜剂结合气调包装养殖大黄鱼。具体是,将鲜活养殖大黄鱼采用碎冰冻死,...
朱军莉陆海霞孙丽霞王桂阳
文献传递
茶多酚复合柠檬酸和氯化钙对秘鲁鱿鱼丝贮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研究评价了加工工艺中0.15%茶多酚及0.05%茶多酚复合5 mmol/L柠檬酸和5 mmol/L氯化钙处理对秘鲁鱿鱼丝25℃贮藏过程中理化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鱿鱼丝在贮藏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pH和还原力均显著下降(P<0.05)。鱿鱼丝L*显著降低,C*明显增加(P<0.05),表明贮藏过程中发生明显的褐变反应。鱿鱼丝中乳糖不断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P<0.05),氧化三甲胺(Trimetlyamineoxde,TMAO)降解成二甲胺(Dimethyamine,DMA)和甲醛(P<0.05),特别是在贮藏的90 d。而茶多酚及复合柠檬酸和氯化钙处理能显著减少水分损失,抑制乳糖分解和TMAO降解,延缓脂肪氧化和TVB-N积累(P<0.05)。因此,茶多酚和柠檬酸复合添加剂对改善鱿鱼丝贮藏过程中的品质效果良好。
朱军莉孙丽霞董靓靓李学鹏励建荣
关键词:鱿鱼丝褐变茶多酚柠檬酸
一种大黄鱼的复合保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品的保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大黄鱼的复合保鲜方法。该保鲜方法主要包括以臭氧水杀菌处理后,茶多酚、乳酸链球菌素(Nisin)和壳聚糖为生物保鲜剂结合气调包装养殖大黄鱼。具体是,将鲜活养殖大黄鱼采用碎冰冻死,...
朱军莉陆海霞孙丽霞王桂阳
文献传递
气调包装结合生物保鲜剂对冷藏大黄鱼品质及菌相的研究
大黄鱼是中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水产品养殖中单产量最高的鱼类。鱼类的肌肉中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无机质等。在鱼死后储藏期间,由于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以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鱼肉质量快速降低,进而引起腐败,...
孙丽霞
关键词:养殖大黄鱼气调包装优势腐败菌生物保鲜剂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