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芳
- 作品数:29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应物兄》中知识分子的空间位移和情感变迁
- 2023年
- 李洱的《应物兄》充满对人物在不同空间中的情感变化描述。主人公应物兄在私人领域、职场空间、社会网络、内心世界等不同空间中的挣扎反映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困境,也揭示了当代人在万物纠缠中的迷惘。文章将《应物兄》置于国际学院派小说研究的语境中,借鉴情感研究、空间理论等分析方法,探讨空间与情感的联系,进而思考当代知识分子普遍的处境和可能的突围策略。
- 宋艳芳
- 关键词:知识分子情感
- 狂奔、停滞还是忧虑?——《历史人物》中的人与历史被引量:1
- 2017年
- 当代英国学院派作家布雷德伯里的小说《历史人物》以黑格尔的"历史人物"概念为切入点,探讨了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在自由人文主义思想不再流行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激进英国,人何以自处?像黑格尔的"历史人物"那样策马狂奔、创造历史?像"被沙子吞没的狗"一样故步自封,成为历史的牺牲品?还是像"忧郁天使"一样在追求"进步"的表象下深深疑虑和忧郁?小说通过刻画一组相互对照的人物,展现了不同类型的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隐含了作者对不同历史进步观的评判,这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亦有借鉴意义。
- 宋艳芳
- 关键词:历史发展
- “假公知”还是“真斗士”——从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看中国“公知”现状
- 2015年
- 文章在国内公共知识分子被“污名化”的大背景下分析探讨了这种“污名化”的成因及其影响,然后参考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中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和理解,结合具体公共知识分子实例,详细分析了当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生存现状,列举了其在日常生活中对普通民众价值判断的影响,最终指出:虽然中国当代公共知识分子的处境十分尴尬。但是仍有一批知识分子在困境中不断努力探索,寻找出路。
- 张思嘉宋艳芳陈灿
- 关键词:萨义德
- 寄生、共生还是对抗?——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关系转变及当代英国“学院小说”被引量:4
- 2006年
- 从所谓的寄生干文学创作走向与其互依共生,在共生中又遭遇作家和文本的抵制,文学批评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变化微妙而复杂。本文通过细读英国当代学院派作家的小说和批评著作,从中管窥西方当代学者们在探讨和表现该问题时对这一组二元对立的建构、解构和重建,进而表明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正是在依赖、颠覆和冲突等张力中求得生存和动态发展。
- 宋艳芳
- 关键词:寄生抵制
- 斜目而视下的英国20世纪60-70年代社会景观--《历史人物》中作为“歪像”的大学校园、现代都市与日常生活空间
- 2024年
- 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的学院派小说《历史人物》所描述的文化空间——大学校园、现代城镇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提供了一系列“歪像”,让读者得以从不同侧面审视20世纪60—70年代英国的社会景观,探察其背后的现实。虚构的大学校园反映了现实中英国的“新大学运动”及遍布国内外的激进主义潮流;沿海的南方城镇影射了英国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以及人们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日常生活空间里上演着女权主义运动的戏剧性故事,同时也揭示了女性抗争所受到的局限。小说以小见大,以戏仿反映现实,虚实之间既关照了历史,也彰显了空间与文化的关联与互动。
- 宋艳芳
- 关键词:文化
- 谁该赎罪?何以赎罪?——《赎罪》的伦理经纬被引量:14
- 2012年
- 英国作家麦克尤恩的代表作《赎罪》以主人公布里奥妮从"犯罪"到赎罪的心路历程为主线,穿插了一对青年男女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蕴含了麦克尤恩对于伦理、人性的深度拷问:究竟谁该赎罪?何以赎罪?赎罪何益?本文认为,从文本内部来看,《赎罪》以个体在战乱中的命运映射了人类整体所犯的罪;从文本外部来看,《赎罪》引发的"剽窃风波"和作者对战争的描述则涉及到作家的叙述伦理问题。但《赎罪》的重心不是追究"谁之过?"而是呼唤人们对自我之存在、自我之伦理意识的反思。
- 宋艳芳罗媛
- 关键词:《赎罪》伦理
- 学院派小说被引量:6
- 2013年
- 学院派小说以早期的"校园小说"为前身,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变化,在20世纪中期的英美文学界蓬勃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它将学院派作家强烈的自觉意识融入创作实践,以幽默讽刺的方式表达对知识分子的嘲弄或同情、对高等教育之弊端的批判、对学术研究健康发展的期望。它常贴近现实又超越现实,以独特的视角勾勒出一幅幅"学界风俗画",反映了20世纪中期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界的风云变幻,成为不同领域虚构或真实的学者型人物思想碰撞和交流的特殊阵地。它有其自身的局限,却仍充满生机,并有望得到更好的发展。
- 宋艳芳
- 《克里米纳博士》中的名人丑闻及功过辨析
- 2019年
- 当代英国学院派作家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的小说《克里米纳博士》以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解构思潮与海德格尔事件和保罗·德曼丑闻为文化语境,融合真实的地点、人物、文化和历史,刻画了一位虚构的伟大思想家,进而揭露了他盛名之下的秘密、过错和背叛行为。作品以虚探实,以史明智,辨析了知识分子名誉、思想、境遇及政治观和伦理观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如何客观看待名人功过是非的问题。
- 宋艳芳
- 悲剧故事中的复杂心理与情感——《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叙事技巧和人物心理分析被引量:4
- 2001年
-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 ,其中体现了作者的一些艺术手法和写作技巧 ,如时序颠倒、多视角叙述及并置对照等 ,批评家对此也多有阐述。但除此以外 ,福克纳在描述故事、刻画人物的过程中 ,借助其模糊的语言风格 ,对叙述者心理的探索及由此所暗示的他本人的心理真实更值得深入分析。
- 宋艳芳
- 关键词:心理真实隐含意义人道主义精神
- 戴维·洛奇的“问题小说”观被引量:2
- 2011年
- 戴维·洛奇结合自己的文学创作体会和理论思考,提出了"问题小说"这一小说批评概念。本文探讨了"问题小说"产生的背景,分析其实质,展示其实践,一方面是为了说明洛奇提出"问题小说"这一概念的原因及该概念的深层内涵,另一方面是为了厘清这一概念以及"寓言体小说"、"非虚构小说"等类似标签所寓示的当代小说的发展进程,揭示当代学者和作家面对"小说之死"的困境,力图以创新求发展的努力。
- 王守仁宋艳芳
- 关键词:文学批评寓言体小说非虚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