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媛
- 作品数:20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法在高级英语课程中的教学实践被引量:6
- 2006年
- 高级英语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促进学生整体语言能力提高的关键课程。长期以来高级英语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效果并不理想。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本文探讨了高级英语课程目标、教学现状和如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 罗媛
- 关键词:课程目标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 论麦克尤恩在《赎罪》中对战争暴力的书写被引量:3
- 2015年
- 麦克尤恩在《赎罪》中严肃地书写暴力历史,通过对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战争暴力的生动再现,颠覆了英国民族记忆里关于大撤退奇迹的叙事,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杀戮肆虐的战场上,士兵们遭遇移情腐蚀后,显露出冷漠的人性,表现出潜伏于人性深处的残暴习性。在麦克尤恩看来,人类只有直面这与文明相伴而生的战争历史,直面战争对人性移情能力的严重腐蚀后果,才能深入洞察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法弥补的创痛和灾难,从而汲取教训,有意识地维护和平。
- 罗媛宋艳芳
- 关键词:《赎罪》
- 谁该赎罪?何以赎罪?——《赎罪》的伦理经纬被引量:14
- 2012年
- 英国作家麦克尤恩的代表作《赎罪》以主人公布里奥妮从"犯罪"到赎罪的心路历程为主线,穿插了一对青年男女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蕴含了麦克尤恩对于伦理、人性的深度拷问:究竟谁该赎罪?何以赎罪?赎罪何益?本文认为,从文本内部来看,《赎罪》以个体在战乱中的命运映射了人类整体所犯的罪;从文本外部来看,《赎罪》引发的"剽窃风波"和作者对战争的描述则涉及到作家的叙述伦理问题。但《赎罪》的重心不是追究"谁之过?"而是呼唤人们对自我之存在、自我之伦理意识的反思。
- 宋艳芳罗媛
- 关键词:《赎罪》伦理
- 寻找生存的意义——解读《寻找格林先生》
- 2007年
- 《寻找格林先生》的主人公乔治·格里布一天的主要工作是在经济大萧条后的芝加哥黑人社区找到一个名叫"特利弗·格林"的人把救济支票送到他手里。寻找格林先生的过程也是边缘知识分子格里布在分崩离析的世界里探寻生存价值的过程,他一路上生发出的形而上的思索和执着的求真态度映现出他内心的光辉。格里布寻找的过程比结果更具哲学意义,因为它体现了一种人生态度和信念。该短篇小说表现了贝娄作品中一贯的肯定伦理观。
- 罗媛
- 寻找生存的意义——解读索尔·贝娄的《寻找格林先生》被引量:7
- 2008年
- 《寻找格林先生》是索尔·贝娄的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边缘知识分子乔治·格里布在一天的主要工作是在经济大萧条后的芝加哥黑人社区找到一个名叫特利弗.格林的人,并把救济支票送到他手里。寻找格林先生的过程也是格里布在分崩离析的世界里探寻生存价值的过程,其生发出的形而上的思索和执着的求真态度映现出他内心的光辉。格里布寻找的过程比结果更具有哲学意义,因为它体现了一种人生态度和信念。该短篇小说体现了贝娄作品中一贯的肯定伦理观。
- 罗媛
- 论丁玲小说《母亲》中曼贞的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 2024年
- 本文旨在分析丁玲长篇小说《母亲》中曼贞的女性主义意识的阶段性转变,即从对男女不公命运的愤怒到对教育赋能女性的觉悟,再到自我意识与民族意识的交融,以此来揭示国际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新女性形象,启迪21世纪的青年女性传承新女性的勇敢探索自我的精神品质,发展积极健康的性别平等意识、建构具有家国情怀的身份认同。
- 闫雨嘉罗媛
- 关键词:新女性形象《母亲》女性主义意识觉醒
- 中日初中英语教材插图对比研究——以译林版与东书版为例
- 2021年
- 本文选取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社的初中英语教材NEW HORIZON与中国译林出版社的初中英语教材English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发现:两版教材插图数量均呈递减发展,具象性、描绘型、独立型插图所占比例较高,组织性插图所占比例较低;两版教材插图数量递减速率存在差异;东书版教材在发散性与实物型插图的设置上更具特色;译林版教材的序列插图更完整,更具动态效果。
- 黎玲罗媛
-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材插图
- 国外伊恩·麦克尤恩研究述评被引量:1
- 2014年
-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当代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本文对国外(主要是英语界)麦克尤恩研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回顾、归纳和梳理。文章指出,有关道德、伦理问题的争论、探究渗透于麦克尤恩研究的各个阶段,并变得愈加复杂和深入。批评者们从最初对作品道德主旨的简单探索逐渐拓展至对叙述伦理的考量;也有学者跨学科地借鉴当代伦理学的批评话语或将文本的审美形式研究与伦理批评结合起来,探究文本内外的人物、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多重伦理关系问题。国外麦克尤恩研究在研究视角日趋多元化的态势下,对其作品中伦理、道德问题的多维度探究依旧是日后麦克尤恩研究的热点。
- 罗媛
- 关键词:伦理批评
- 西方文学批评之“伦理转向”述评
- 2013年
-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学批评界出现的"伦理转向"进行述评,追溯该"转向"的背景并综述"伦理转向"后的主要伦理批评流派。文章指出,西方文学批评界出现"伦理转向"(ethical turn)后,无论是关注道德自我成长的新人文主义伦理批评,还是以他者为尊的解构主义伦理批评,都强调人的主体性,是对后现代主义时期主体性解构热潮的反驳;探究自我与他人之间的道德生活、伦理关系成为伦理批评的重要内容。
- 罗媛
- 关键词:文学批评伦理转向
- 追寻真实——解读朱利安·巴恩斯的《福楼拜的鹦鹉》被引量:14
- 2006年
- 本文对朱利安·巴恩斯的作品《福楼拜的鹦鹉》进行文本细读,指出巴恩斯在《福楼拜的鹦鹉》里通过后现代主义叙事人布雷斯韦特对福楼拜历史真实和对自己个人生活真实的追寻和探究展示了后现代主义时期人类的生存困境,表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文章认为《福楼拜的鹦鹉》既体现了对传统认识论、历史观、语言观的质疑和再认识,也表达了一种对极端的后现代主义历史怀疑论、语言论的批判意识。
- 罗媛
- 关键词:朱利安·巴恩斯《福楼拜的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