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宝民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重症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衰...
  • 1篇血必净
  • 1篇血必净注射液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炎症反应综合...
  • 1篇术后
  • 1篇术后肺部感染
  • 1篇衰竭
  • 1篇器官
  • 1篇器官功能
  • 1篇器官功能衰竭
  • 1篇气管
  • 1篇气管切开
  • 1篇切开
  • 1篇全身
  • 1篇全身炎症

机构

  • 4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宿州卫生学校

作者

  • 4篇张宝民
  • 4篇孙艳
  • 4篇徐继来
  • 4篇潘利平
  • 1篇张志萍
  • 1篇秦伟

传媒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ICU 68例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结果共分离出97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NB)占67.01%,革兰阳性球菌(GPC)占27.84%,真菌占5.15%。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分离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6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株。所分离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为多重耐药。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与基础疾病、使用呼吸机、昏迷、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结论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致病菌以GNB为主,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检查及耐药性的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张宝民孙艳张志萍徐继来潘利平
关键词:肺部感染气管切开病原菌重症监护病房
血必净注射液对危重症患者多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危重症患者多器官功能保护的机制并观察疗效。方法:将52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血必净组和对照组。2组常规治疗相同,包括抗感染、对症及营养支持治疗等,外伤患者给予相应的处理以及手术治疗,如病情需要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血必净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 l,每天2次静脉滴注,共10天。分别于治疗第1天和治疗后第4、10天测定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IL-8等炎性介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4、10天的血清TNF-α和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而血必净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2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血必净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危重症患者的肝脏、肾脏、心脏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张宝民孙艳徐继来秦伟潘利平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衰竭血必净注射液危重症患者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ALI/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34例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UTI治疗组(n=17)和对照组(n=17);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UTI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推注乌司他丁20万u,每8h1次,连用10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以及治疗前及治疗第4天、第7天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水平变化。结果:UTI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TNF-α、IL-1、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TI治疗组的TNF-α、IL-1、IL-6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1),UTI治疗组中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平均动脉压下降,血气分析证实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气浓度明显上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抑制机体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炎性反应对机体的损伤,改善ALI/ARDS的预后。
张宝民孙艳徐继来潘利平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乌司他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降阶梯治疗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使用降阶梯方案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评价其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我院ICU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46例,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和降阶梯治疗组,传统治疗组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为经验性治疗方案;降阶梯治疗组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去甲万古霉素作为经验性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初始治疗恰当率、感染控制率和感染控制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降阶梯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的初始治疗恰当率为73.91%vs52.17%,P<0.01,治疗有效率82.61%vs47.83%,P<0.05,感染控制所需的天数为7.3±2.8vs13.4±4.3,P<0.05。结论对于ICU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使用降阶梯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且亚按培南/西司他丁+去甲万古霉素作为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起始经验性用药,可防止病情迅速恶化,随后根据病原学及临床效果换用针对性抗菌药物的降阶梯疗法有其合理性。
张宝民孙艳徐继来潘利平
关键词:降阶梯治疗ICU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