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晨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内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表现及比较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颅内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表现,从肿瘤内微出血的角度评估SWI区分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价值。方法 2008年至2011年于本院手术,经病理证实的42例神经鞘瘤与31例脑膜瘤患者入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SWI。评估并比较二者肿瘤内磁敏感性低信号(ITSHIA)发生率及IT-SHIA频数评分的差异。结果神经鞘瘤瘤体内ITSHI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膜瘤(χ2=40.958,P=0.000)。神经鞘瘤瘤内ITSHIA的半定量评分明显高于脑膜瘤(Zc=6.088,P=0.000)。结论 SWI能够评估肿瘤内部结构和病理特征。由于微出血及其代谢产物的敏感性使SWI成为鉴别诊断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有效序列。在除外钙化的情况下,该序列可作为常规序列的补充。
- 韩彤刘力雷静白旭刘卉郭军韩静张晓晨廉凯西刘梅丽
- 关键词:脑膜瘤
- 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治疗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总结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治疗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行内镜扩大经鼻蝶手术切除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5例颅咽管瘤患者中,肿瘤部分切除11例,近全切除4例。术后主要并发症:腺垂体功能减退(11/15),尿崩症(8/15),鼻出血(3/15),脑脊液鼻漏(1/15)。给予对症或再次手术治疗,好转10例,嗜睡1例,多器官衰竭3例,死亡1例。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治疗颅咽管瘤手术术前需充分评估、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术中保护重要的神经血管,避免损伤正常垂体、下丘脑,完善颅底重建,以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鼻内镜的标准步骤以及临床医师的手术经验非常重要,且需多学科共同合作。
- 卢醒杭伟刘卉薛凯张晓晨刘钢
- 关键词:内镜经鼻蝶入路颅咽管瘤并发症
- 颅内脑动脉变异的部位及特征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越法(3D—TOF)磁共振动脉成像(MRA)对颅内脑动脉变异发生的部位及特征的显示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接受3D—TOFMRA检查的81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脑底动脉环变异的存在、数量及形态特征,并分析大脑前动脉变异与大脑后动脉变异间的关系。结果大脑前动脉变异发育不良与缺如的比例问无统计学差异,在不同性别、不同侧别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一侧后交通动脉显示的比例显著高于双侧后交通动脉显示(P〈0.05),女性一侧后交通动脉显示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P〈0.05)。典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比例渺著高于完全胍胎型大脑后动脉及双大脑后动脉(P〈0.05),且右侧发生典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比例显著高于左侧及双侧(P〈0.05)。单侧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者发生同侧后交通动脉增粗、同侧胚胎学后交通动脉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单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者(P〈0.05)。结论脑动脉3D—TOFMRA可以清晰显示脑动脉变异的存在,以大脑后动脉变异发生率最高,且多数大脑后动脉变异与大脑前动脉变异存在协调关系。
- 张晓晨
- 关键词:MRA脑动脉
- 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颅底脊索瘤切除术后生活质量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颅底脊索瘤切除术后生活质量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2016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手术的14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采用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手术后生活质量,采用Point‑Biserial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究SF‑36评分及其各维度评分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相关分析显示,SF‑36评分中躯体健康总分之躯体疼痛维度评分与头痛(r=‑0.998,P=0.043)、复视(r=‑0.999,P=0.032)、视力障碍(r=‑0.998,P=0.037)、海绵窦症状(r=‑0.997,P=0.047)、肿瘤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r=‑0.998,P=0.038)呈负相关,与术后放射治疗(r=0.998,P=0.038)、全斜坡型肿瘤(r=0.998,P=0.036)、肿瘤体积>20 cm3(r=0.999,P=0.035)呈正相关。结论脊索瘤患者可存在术前头痛、复视、视力障碍、海绵窦症状以及术中肿瘤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的特征,可降低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手术后生活质量,临床对此类患者应予以关注。
- 卢醒张晓晨于焕新翟翔杭伟刘钢
- 关键词:脊索瘤颅底生活质量神经内窥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