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团 作品数:15 被引量:31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科技计划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精囊炎性假瘤1例报告 2024年 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PT)是一种罕见的非特异性慢性炎性增殖性病变,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学与侵袭性恶性肿瘤类似,常累及肺部和眼眶。本文报道1例行腹腔镜前列腺切除+精囊切除术的精囊炎性假瘤患者,随访1年症状明显缓解。 肖雄 陈铭哲 张洪团 姜行康 刘冉录关键词:炎性假瘤 精囊腺 手术治疗 NUCB2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沉默后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前列腺癌(Prostatic Carcinoma,PCa)是西方国家男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PCa发病率居第一位,死亡率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发病率虽远低于西方国家,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 张洪团关键词:前列腺癌 基因治疗 重组质粒 生物学行为 开放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安全共识 被引量:3 2020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群健康意识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检查的广泛应用,我国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男性健康的恶性肿瘤[1]。对于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是重要的治愈性手段之一。 无 戴波 董柏君 李响 李永红 刘冉录 徐勇 严维刚 张洪团 周智恩 赵维明关键词:开放手术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患者管理 疗效评估 淋巴血管侵犯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生化复发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淋巴血管侵犯(LVI)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生化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0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403例RP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7(47~81)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中位值18.0(1.9~813.0)ng/ml。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6分44例(10.9%),3+4分65例(16.1%),4+3分62例(15.4%),≥8分232例(57.5%)。其中73例(18.1%)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403例均行RP+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0例行开放手术,144例行腹腔镜手术,249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采用χ^(2)检验分析LVI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LVI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无生化复发生存期,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03例中,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6分68例(16.9%),3+4分87例(21.6%),4+3分89例(22.1%),≥8分159例(39.5%);切缘阳性179例(44.4%);精囊侵犯95例(23.6%);病理分期T_(1-2)期167例(41.4%),T_(3-4)期236例(58.6%);淋巴结阳性39例(9.7%);LVI阳性62例(15.4%),LVI阴性341例(84.6%)。LVI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穿刺Gleason评分、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精囊侵犯率、淋巴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59例(64.3%)行辅助内分泌治疗,70例(17.4%)行辅助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6~89)个月。截至末次随访,LVI阳性患者中23例(37.1%)出现生化复发,中位无生化复发生存期41个月;LVI阴性患者71例(20.8%)出现生化复发,中位无生化复发生存期尚未达到,与LVI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A水平、穿刺Gleason评分、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病理分期、切缘阳性、精囊侵犯、淋巴结转移和LVI是RP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LVI伴有更高的穿刺和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精囊侵犯率、淋巴结阳性率,LVI预示着更短的无生化复 马申飞 常泰浩 张洪团 王晓明 刘冉录 徐勇关键词: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生化复发 单中心214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风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14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数量、大小(多发肿瘤以最大肿瘤直径定义)、分期、组织学分级,术后是否即刻灌注治疗,静脉化疗等因素进行生存分析,初次复发或进展为终点事件,运用Log-Rank检验,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比较各因素无病生存率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214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平均就诊年龄68.5岁,男:女=1.4:1,随访时间8~48个月,复发63例(总复发率29.3%)。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是否行即刻膀胱灌注治疗与复发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是否行即刻膀胱灌注治疗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膀胱即刻灌注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保护因素。 吴雨征 杨同 安泽生 薄志强 张洪团 张昌文 徐勇关键词:膀胱肿瘤 复发 尿脱落细胞吖啶橙荧光染色结果与膀胱癌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连振鹏 张洪团 王茜 刘冉录前列腺结核并发前列腺癌1例报告 被引量:1 2011年 前列腺结核并发前列腺癌国内外尚未见有相关文献报道,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4岁。因查体发现前列腺低回声结构2周入院。患者半年前出现尿频,尿急,进行性排尿困难,偶伴尿痛。50余年前曾患肺结核。 张洪团 徐勇 张志宏关键词:前列腺结核 前列腺癌 泌尿生殖系结核 结直肠癌合并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累及泌尿系统或合并泌尿系统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2019年我院收治的75例结直肠癌累及泌尿系统或合并泌尿系统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结直肠癌累及一个或多个泌尿系统器官,其中16例全部累及膀胱,同时累及输尿管1例;59例同时或异时性合并泌尿系肿瘤,其中33例单纯合并膀胱癌,17例单纯合并前列腺癌,3例单纯合并输尿管癌,1例单纯合并肾盂癌,1例合并膀胱癌及肾癌,1例合并输尿管癌及前列腺癌,3例合并膀胱癌及输尿管癌。Dukes分期(以病理分期最晚的一个为准):A期0例,B期46例,C期21例,D期8例。75例中伴有淋巴结转移者29例。结直肠癌累及膀胱的16例中,结直肠癌根治联合膀胱部分切除14例,其余2例因肿瘤累及膀胱三角区行全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结直肠癌累及膀胱及输尿管的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受累输尿管切除、输尿管吻合术。同时性多重癌7例,异时性多重癌52例,与原发癌间隔时间半年至19年,其中小于2年者15例,2~5年者7例,大于5年者30例。54例异时性多原发癌的初发癌均行根治性手术,14例二重癌和2例三重癌均行根治性切除术。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和异时性多原发癌初发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5%和70%。结论:结直肠癌合并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利用膀胱镜、电子结肠镜及腹部强化CT进行仔细检查,避免漏诊或误诊,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直肠及泌尿系统肿瘤可能使患者生存获益。 李鹏昊 郝敬鹏 王晖 张洪团 张昌文 张志宏关键词:多原发癌 结直肠肿瘤 泌尿系统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mpMRI联合^(68)Ga-PSMA PET/CT诊断高度可疑前列腺癌免穿刺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行性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mpMRI)联合^(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PET/CT诊断的高度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免穿刺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临床前瞻性研究。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身体一般状况良好,年龄≤80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②mpMRI和^(68)Ga-PSMA PET/CT结果提示高度可疑局限性前列腺癌,无远处淋巴结、骨骼、内脏转移。排除标准:①明显心肺功能异常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检查结果提示可疑远处转移病灶;③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手术风险和术后病理可能后,行免穿刺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以最终病理结果为参照,评估mpMRI联合^(68)Ga-PSMA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按^(68)Ga-PSMA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将患者分为低SUV_(max)组(SUV_(max)<10)和高SUV_(max)组(SUV_(max)≥10),比较两组的切缘、精囊侵犯、pT分期和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分组情况。比较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组和非CsPCa组[无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isPCa)+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GPIN)]的基线特征。分析CsPCa组中,不同pT分期、ISUP分级分组和危险度亚组中基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前列腺体积、SUV_(max)、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例患者。中位年龄^(68)(48~79)岁。中位体质指数25.6(21.9~31.4)kg/m^(2)。中位PSA 23.5(5.6~94.7)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37.6(16.2~127.9)ml,中位PSA密度(PSAD)0.56(0.11~2.86)ng/ml^(2)。mpMRI的PI-RADS评分4分15例,5分16例。^(68)Ga-PSMA PET/CT的中位SUV_(max)13.3(4.6~36.7)。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术后中位住院时间5(4~7)d。围手术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6个月内均恢复尿控。术后病理结果提示H 马申飞 连振鹏 何兆伟 姜行康 张洪团 刘冉录 徐勇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BPH患者组织学前列腺炎与PSA、前列腺体积、PSAD、IPSS、Qmax及PVR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BPH患者组织学前列腺炎与PSA、前列腺体积、PSA密度(PSAD)、IPSS、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VR)的相关性。方法:手术切除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BPH患者673例。按照是否伴有组织学前列腺炎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BPH伴组织学前列腺炎;B组:BPH不伴有组织学前列腺炎。比较两组患者PSA、前列腺体积、PSAD、IPSS、Qmax及PVR。结果:A组PSA水平为(5.64±2.48)μg/L,前列腺体积(43.66±13.11)ml,PSAD 0.129±0.048,IPSS(24.72±5.39)分,Qmax(6.94±3.23)ml/s,PVR(124.90±49.80)ml;B组PSA水平为(4.97±1.99)μg/L,前列腺体积(40.41±11.44)ml,PSAD 0.123±0.034,IPSS(23.40±6.21)分,Qmax(7.75±3.52)ml/s,PVR(112.73±50.03)ml。A组PSA水平、前列腺体积、IPSS和PVR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Qmax明显低于B组(P<0.05);PSA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学前列腺炎能明显增加患者的PSA水平、前列腺体积、IPSS和PVR,降低患者Qmax。但是组织学前列腺炎与PSAD无关;组织学前列腺炎是影响BPH临床进展的重要因素。 张洪团 徐勇 畅继武 张志宏 刘冉录 马宝杰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