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晨

作品数:1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抗体
  • 10篇基因
  • 6篇单克隆
  • 6篇单克隆抗体
  • 6篇轻链
  • 6篇轻链可变区
  • 6篇轻链可变区基...
  • 6篇重链
  • 6篇可变区
  • 6篇可变区基因
  • 6篇克隆
  • 5篇细胞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CD
  • 3篇细胞瘤
  • 3篇淋巴细胞瘤
  • 3篇抗CD3单克...
  • 3篇活性
  • 2篇双特异性

机构

  • 1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6篇徐晨
  • 15篇杨纯正
  • 15篇彭晖
  • 12篇熊冬生
  • 11篇朱祯平
  • 11篇许元富
  • 11篇邵晓枫
  • 9篇范冬梅
  • 8篇赖增祖
  • 5篇杨铭
  • 4篇刘银星
  • 3篇刘汉芝
  • 3篇齐静
  • 3篇郑梦杰
  • 2篇朱桢平
  • 1篇廖晓龙
  • 1篇梁中琴
  • 1篇谢雍
  • 1篇王彩云
  • 1篇韩俊岭

传媒

  • 2篇高技术通讯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第四届中国新...

年份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Inhibitors of BCR-ABL Tyrosine Kinase via Virtual Screening
彭晖黄牛齐静谢评徐晨王建祥杨纯正
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关键,STI571是第一个靶向ABL激酶的药物,但是临床上很快出现耐药性,开发新的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解决耐药问题的有效手段。我们以ABL激酶区为靶点,应用三维数据...
关键词:
关键词:BCR-ABLTYROSINEKINASEVIRTUALSCREENINGINHIBITORS
抗CD3单克隆抗体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抗CD3单克隆抗体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由所述基因编码的多肽,含有所述基因的载体及所述的基因和多肽在制备诊断和治疗肿瘤的药物及在器官移植中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药物中的应用。
杨纯正朱祯平熊冬生许元富彭晖赖增祖邵晓枫范冬梅徐晨
文献传递
抗CD_3/抗CD_(20)偶联物的制备及其介导激活T细胞杀伤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研究抗CD3/抗CD20抗体偶联物介导的激活T细胞杀伤活性。方法:通过SPDP偶联,经分子筛层析法纯化得到抗CD3/抗CD20抗体偶联物,并用FACS和玫瑰花环试验鉴定纯化产物;采用51Cr释放试验测定该抗体偶联物介导的体外靶向杀伤活性。结果:纯化的抗CD3/抗CD20抗体偶联物具有与Jurkat(CD3+)和Daudi细胞(CD20+)的结合活性,且能同时将Jurkat和Daudi细胞结合形成玫瑰花环;在体外能介导激活的T细胞杀伤Daudi细胞。结论:抗CD3/抗CD20抗体偶联物体外能介导激活的T细胞杀伤表达CD20抗原的肿瘤细胞,为B细胞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彭晖范冬梅徐晨杨纯正熊冬生刘汉芝韩俊岭朱祯平
关键词: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B淋巴细胞瘤
抗CD<Sub>20</Sub>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抗CD<Sub>20</Sub>单克隆抗体HI<Sub>47</Sub>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由所述基因编码的多肽,含有所述基因的载体及所述的基因和多肽在制备用于B淋巴细胞瘤的治疗和诊断的药物中的应用。
杨纯正朱祯平熊冬生许元富彭晖赖增祖邵晓枫范冬梅徐晨
文献传递
抗CD3单克隆抗体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抗CD3单克隆抗体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由所述基因编码的多肽,含有所述基因的载体及所述的基因和多肽在制备诊断和治疗肿瘤的药物及在器官移植中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药物中的应用。
杨纯正朱祯平熊冬生许元富彭晖赖增祖邵晓枫范冬梅徐晨
文献传递
抗CD3基因工程嵌合抗体IgG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和活性测定被引量:3
2003年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将鼠源性抗CD3抗体HIT3a的可变区和人源抗体 (IgG)的完整的恒定区连接起来 ,构建全抗型抗CD3嵌合抗体 ,该型抗体具有较低的免疫源性可作为免疫抑制剂应用于器官移植 ,减少受体产生免疫排斥 ,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利用PCR方法从抗CD3ScFv重组噬菌体表达载体pCANTAB 5E上扩增抗CD3抗体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 ,将轻链和重链可变区组装到含有人抗体 (IgG)恒定区的表达载体中 ,构建抗CD3嵌合抗体IgG的轻链和重链表达载体PKN10 0和PG1D10 5 ,并用脂质体法共转染CHO细胞。结果证明 ,抗CD3嵌合抗体的VL 和VH 与HIT3a抗体的VL 和VH 完全相符 ,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证实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含有抗CD3嵌合抗体IgG的表达 ,表达产物能与Jurkat细胞结合 ,并能竞争性抑制HIT3a抗体和Jurkat细胞结合活性 ,3H TdR掺入实验表明 ,抗CD3嵌合抗体与亲代抗体HIT3a一样 ,具有促进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的作用。我室构建的全抗型抗CD3嵌合抗体分子表达载体可在CHO细胞中稳定表达 ,表达产物有较好生物活性 。
邵晓枫徐晨许元富熊冬生刘银星杨纯正彭晖杨铭朱桢平
关键词:基因工程抗体嵌合抗体抗CD3抗体
抗CD<Sub>20</Sub>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抗CD<Sub>20</Sub>单克隆抗体HI<Sub>47</Sub>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由所述基因编码的多肽,含有所述基因的载体及所述的基因和多肽在制备用于B淋巴细胞瘤的治疗和诊断的药物中的应用。
杨纯正朱祯平熊冬生许元富彭晖赖增祖邵晓枫范冬梅徐晨杨铭刘银星郑梦杰
文献传递
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和应用被引量:5
1999年
双特异性抗体具有两个不同的抗原结合,可同时识别连接两种细胞或结构而将效应细胞或其偶连的药物、酶、放射性核素等富集到靶部位。目前可通过杂交—杂交瘤技术,化学偶连和基因工程方法制备BsAb,应用于肿瘤的免疫诊断与治疗、激活化疗原药、定向溶栓等方面,能够提高特异性,减小副作用。
徐晨杨纯正
关键词:双特异性抗体
抗CD_3基因工程嵌合抗体片段Fab′的构建、表达和活性测定被引量:2
2000年
PCR扩增抗CD3单抗轻链可变区 (VL)和重链可变 (VH)片段基因 ,将其重组到Fab′表达载体中 ,构建成抗CD3嵌合抗体Fab′表达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 16C9进行可溶性表达。产物经蛋白G亲和层析柱纯化。免疫荧光竞争结合实验和3H掺入实验证实能与小鼠抗CD3IgGHIT3a竞争性结合表达CD3的T淋巴细胞 。
徐晨熊冬生许元富彭晖邵晓枫朱祯平杨纯正
关键词:嵌合
抗CD_3抗体(HIT3a)基因突变及其表达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提高可溶性抗CD3 scFv片段的表达量 ,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用PCR法致抗CD3 scFv基因突变 ;用DNA限制性酶切指纹图谱以及Westernblot法筛选突变克隆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活性 ;用12 5I标记抗体 ,进行竞争抑制试验 ;采用51Cr释放试验 ,进行抗CD3scFv片段介导的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测定。结果 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抗CD3 scFv抗体突变克隆菌株m2为重链第六位氨基酸突变 ,即E(GAG)→Q(CAG)。突变后的可溶性抗CD3 scFv片段表达量(1μg/ml)比突变前 (0 .0 1μg/ml)高 10 0倍。突变前、后的抗CD3 scFv片段与Jurkat细胞 (CD3 + )的结合特异性未改变。m2能竞争性封闭亲代鼠源性抗体HIT3a与CD3 阳性的Jurkat细胞的结合位点。体外杀伤实验结果显示 ,由m2与IL 2共刺激产生的CD3 A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比单用IL 2刺激产生的LAK细胞强。结论 通过对抗CD3 scFv抗体基因进行定点突变 ,实现了该抗体片段的高表达 ;m2能与CD3 + 的Jurkat细胞结合 ;也能激活人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产生CD3
许元富熊冬生杨纯正赖增祖刘汉芝何学鹏彭晖邵晓枫徐晨廖晓龙谢雍朱祯平
关键词:抗体基因突变基因表达抗CD3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