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支兴龙

作品数:118 被引量:767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2篇血管
  • 40篇颅内
  • 39篇动脉
  • 38篇动脉瘤
  • 35篇静脉
  • 30篇动静脉
  • 27篇颅内动脉
  • 27篇畸形
  • 26篇栓塞
  • 26篇颅内动脉瘤
  • 26篇静脉瘘
  • 26篇脊髓
  • 25篇动静脉瘘
  • 20篇手术
  • 18篇血管畸形
  • 18篇脊髓血管
  • 16篇颈动脉
  • 15篇血管内治疗
  • 15篇脊髓血管畸形
  • 13篇硬脊膜

机构

  • 1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吉林大学中日...
  • 3篇北京医院
  • 3篇保定市第一中...
  • 3篇北京市海淀医...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厦门市第三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北华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作者

  • 117篇支兴龙
  • 85篇张鸿祺
  • 78篇凌锋
  • 49篇李萌
  • 42篇张鹏
  • 31篇宋庆斌
  • 22篇缪中荣
  • 12篇叶明
  • 10篇吉训明
  • 10篇李慎茂
  • 8篇秦晓红
  • 7篇曾高
  • 7篇李静伟
  • 6篇朱凤水
  • 6篇谌燕飞
  • 6篇鲍遇海
  • 6篇何川
  • 6篇王亚冰
  • 5篇单永治
  • 5篇张鸿琪

传媒

  • 37篇中国脑血管病...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国股血管病...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13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17篇2006
  • 13篇2005
  • 12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30
2003年
目的 总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脊髓MRI和血管造影确诊的 110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结果 本组患者首选经全椎板切除入路夹闭瘘口至脊髓表面的引流静脉 61例 ,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手术 3 7例 ,经血管内栓塞 12例 ,栓塞后复发再手术 3例。患者术后采用了抗凝、血液稀释、早期康复等辅助治疗。 10 6例患者术后复查脊髓血管造影证实瘘口全部闭塞。 89例复查脊髓MRI显示髓周血管流空信号全部消失 ,其中 74例髓内T2高信号消失、15例缩小。术后 98例患者获随访 ,随访时间 3~ 12 0个月 ,5 4例症状完全消失 ,3 4例症状改善 ,10例无变化 ,其中 3例栓塞 1~ 5年后瘘口再通而手术。 结论 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预后良好。经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 。
李萌张鸿祺支兴龙陈革单永治陈文劲吴浩凌锋
关键词:动静脉瘘脊髓硬膜
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的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变位于海绵窦区91例,侧窦区1例。经颈内静脉的起始段探查未显影岩下窦,进入引流静脉窦内栓塞海绵窦区DAVF;通过颈内静脉探查未显影乙状窦,进入静脉窦栓塞侧窦区DAVF。首选可控纤毛弹簧圈进行栓塞,待血流减慢以后,用游离纤毛弹簧圈继续栓塞。若仍存在少量瘘口,通过静脉窦内注射液体栓塞剂(25%~33%Glubran或Onyx18),观察置管的成功率、安全性和栓塞的疗效。术后6个月通过电话、门诊或DSA随访。结果92例患者中,均未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1例海绵窦区DAVF患者置管失败;其余91例患者均顺利置管,并成功进行静脉栓塞。所有患者栓塞后即刻造影,均未见异常静脉窦早显,瘘口消失,达到了影像学上治愈。置管成功率及治愈率均为99%(91/92)。术后6个月对38例进行随访,无一例DAVF复发。对其余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DAVF,尤其对于海绵窦区DAVF,经未显影岩下窦超选择置管进行栓塞,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可作为海绵窦区DAVF的首选常规治疗方法。
张鹏张鸿祺支兴龙李萌宋庆斌凌锋
关键词:硬膜动静脉瘘静脉窦
血流重建结合动脉瘤孤立术治疗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重建结合颅内动脉瘤孤立术治疗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前循环复杂动脉瘤患者,行大脑中动脉血流重建和动脉瘤孤立术。依据动脉瘤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血流重建方式,包括对M2段及其远端的动脉瘤采用低流量旁路移植5例,对M1段动脉瘤采用中流量旁路移植4例,对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采用高流量旁路移植5例。术中或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和血管超声检查,以了解吻合口通畅与否及动脉瘤闭塞状况。本组患者随访期为2~60个月。结果:低和中流量旁路移植的9例患者术后经过顺利,术后造影示吻合口均通畅。5例高流量旁路移植的患者中3例术后经过顺利,2例术后即刻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超声检查显示移植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再次手术取栓后,神经功能障碍1例完全恢复,另1例大部分恢复;术后复查造影示4例吻合口通畅,1例吻合口不通。结论:大脑中动脉血流重建结合动脉瘤孤立术是治疗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应根据动脉瘤部位和侧支循环状态,可选择高、中、低不同流量的旁路移植术式。
李萌张鸿祺支兴龙张鹏焦力群马妍鲍遇海凌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旁路移植术血流重建
儿童脑动静脉畸形复合手术应用探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在儿童脑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经影像学(增强MRI、CTA、MRA或DSA)确诊的19例脑动静脉畸形患儿接受开颅手术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复合手术)治疗,并于术中实时DSA确认畸形团切除范围,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19例患儿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5例;致密度分型为致密型4例、中间型4例、弥散型11例。平均手术时间(307.21±115.64)min,术中出血量150(100,260)ml。术中实时DSA显示3例畸形团残留,继续手术切除,影像学治愈率达100%(19/19)。术后并发症包括命名性失语(1例)、肢体偏瘫(1例)、肺部感染(1例)和癫发作(1例)。平均住院时间(15.74±5.04)d,随访时间32(20,40)个月。预后良好率为84.21%(16/19),无再出血或复发病例。结论与单一手术治疗相比,复合手术治疗儿童脑动静脉畸形具有安全、有效且治愈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Spetzler-Martin分级较高、位于功能区、结构复杂或弥散型脑动静脉畸形,既往接受过外科治疗的患儿亦为适应证范围。
曾高崔德秋李静伟支兴龙杜建新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儿童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价值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和MR检查拟诊为脊髓血管畸形的15例患者进行了CTA。所有患者均在1周内进行了DSA检查,其中4例行手术治疗。将CTA图像与DSA和手术所见进行对照,从判定畸形的类型、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可能存在的瘘口等方面,对CTA图像进行评价。结果15例脊髓血管畸形经DSA和手术确诊,分别为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2例髓周动静脉瘘、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和4例Cobb综合征。CTA对15例患者的分类和对病变累及范围的判断与DSA结果一致。CTA清晰显示了病变的主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5例动静脉瘘中4例CTA判断的瘘口位置与DSA所见一致,另1例为复杂血管畸形,瘘口难以辨别。CTA还清晰显示了4例Cobb综合征位于椎旁和皮下的畸形血管团。结论64层螺旋CTA可以判定脊髓血管畸形的类型,快速、无创地显示其主要病变特征,町作为该病的筛查手段。
杨延辉李坤成刘亚欧刘佳宾曹丽珍高艳杜祥颖支兴龙张鸿祺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的再评价被引量:24
2004年
目的 对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进行再评价。 方法 对30例经正规内科治疗后仍有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并对术后患者的脑血流改善情况及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 术前患者均为一过性缺血发作神经性缺损(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障碍(RIND)和不典型脑缺血症状,术前CT,MRI检查无大面积脑梗死,SPECT·rCBF均有脑血流减低区。术后血管造影显示吻合口通畅率为86.7%,术后局部脑血流改善率为70%,随访仅发现2例患者有2次TIA,无完全性卒中发生,术前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的8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可预防颈内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障碍性脑缺血发展成完全性卒中。
李萌凌锋张鸿祺缪中荣支兴龙陈革单永治莫大鹏
关键词: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重建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
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六例的诊治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 探讨延 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 方法  对6例经脊髓MRI及DSA检查确诊的延 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枕下后正中入路, 电凝阻断瘘口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先行血管内瘘口栓塞,后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 至10年。 结果 术后椎动脉造影复查显示瘘口及粗大的引流静脉影消失。3例患者症状逐渐缓 解,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大小便能够自控,未见复发;2例患者症状无改善;1例患者死于术 后肺部感染。 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直视下切除延 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口,疗效较栓塞治 疗更为确切。早期诊断并及时消除引起静脉高压的始动因素,保证脊髓静脉引流的通畅,是获得 较好疗效的关键。
陈凌凌锋张鸿祺支兴龙李慎茂李萌吉训明陈立华吴浩莫大鹏
关键词: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颈髓瘘口显微外科手术复查
不同术式颅内外血管搭桥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8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闭塞载瘤动脉前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临床资料,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状况,不同术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手术方法等和方法。结果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均不良,经多途径颅内外血管搭桥后闭塞了载瘤动脉,无载瘤动脉远端脑缺血现象发生结论对于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患者,闭塞载瘤动脉前需根据其远端的脑血流需求选择不同途径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术,进行载瘤动脉远端的血流重建。
李萌张鸿祺菅凤增张鹏支兴龙凌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重建术颅内外血管搭桥载瘤动脉
脊髓血管胚胎发育的研究对脊髓血管畸形治疗的指导被引量:19
2002年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胚胎发育对脊髓动静脉畸形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各胎龄胚胎及胎儿、新生儿和成人尸体标本 ,观察脊髓血管。回顾 32 4例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治。结果 描述对脊髓血管胚胎各期的发育特征 ,分析脊髓纵裂畸形和椎体血管瘤伴发的脊髓动静脉畸形病例。在髓内动静脉畸形的手术中发现畸形团与正常脊髓实质之间有一层增生的胶状质相隔。结论 脊髓血管最早发生在脊髓表面 ,逐渐长入或被卷入脊髓实质。脊髓动静脉畸形最早发生在胎龄 3周以前。大部分脊髓动静脉畸形团可以切除 ,而不损伤脊髓。
张鸿祺凌峰李萌支兴龙缪中荣宋庆斌
关键词:脊髓血管畸形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
2003年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间 5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病例。结果 :5例病人的后交通宽颈动脉瘤应用该联合技术均得以成功栓塞 ,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无血管内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技术对颅内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但该技术仍需不断改善 。
贺民凌锋支兴龙张鸿祺宋庆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