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瑾 作品数:80 被引量:327 H指数:9 供职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重庆市科委院士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水杨酸类药物耳毒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2001年 朱瑾关键词:水杨酸 耳毒性 毒理 rhCTLA4Ig对烧伤创面异基因移植皮肤存活期的影响 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重组CTLA4Ig蛋白延长烧伤创面异基因移植皮肤存活情况。方法 在大鼠背部烧伤创面移植人断层皮肤 ,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给予不同剂量rhCTLA4Ig对移植皮肤存活情况的影响。 结果 rhCTLA4Ig能一定剂量依赖性延长大鼠烧伤创面移植人断层皮肤的存活时间 ,且存活时间及病理学检查均发现术后 2 4h给药较术后立即给药效果更好。 罗高兴 吴军 陈希炜 贺伟峰 易绍萱 郑峻松 杨世昕 朱瑾 张小蓉 周立新关键词:烧伤 存活期 免疫排斥反应 T细胞活化 肝部分切除术后P13K/Akt信号途径对肝窦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2005年 肝窦内皮细胞(HSE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释放多种介质,如: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等[1],这些细胞因子和介质在肝再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张林 陈平 丁纪明 朱瑾关键词:肝窦内皮细胞 信号途径 内皮细胞功能 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1例 2003年 张学渊 朱瑾 袁伟 魏运军 钟诚 黄茂华关键词:视神经 外伤 鼻内镜 减压术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通氧对脂肪变供肝移植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04年 采用术前短期大剂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脂肪变供肝进行预处理,同时在冷保存时辅以通氧,来观察其对脂肪变供肝移植的保护效应. 叶晟 韩本立 董家鸿 李昆 朱瑾 陈莉君 熊燕 张玉君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 肝移植 CTLA4胞外区蛋白在GSII5酵母中的表达和活性鉴定 目的:获取具有生物学活性 CTLA4胞外区蛋白。方法:构建 CTLA4胞外区蛋白的酵母表达载体,在 GS115酵母细胞中表达。通过硫酸铵粗分离和离子交换层析等,获取纯化的目的蛋白,并 朱瑾 吴军 易绍萱 陈希炜 罗高兴文献传递 地塞米松对水杨酸钠减低豚鼠耳蜗血流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检测水杨酸钠对耳蜗血流量(Cochlearbloodflow,CoBF)的影响,探讨水杨酸盐耳毒性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激光多谱勒血流计(LDF)测定生理盐水对照组、地塞米松对照组、水杨酸钠模型组和地塞米松预处理组在用药前和用药后5、10、20、30minCoBF的变化。结果:水杨酸钠模型组在用药后10minCoBF开始下降(P<0.05),20min较其它组明显减少(P<0.01),30min较用药前减少近40%;地塞米松预处理组CoBF在用药后5、10、20min无明显改变,30min时较用药前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仍非常显著(P<0.01)。结论:水杨酸钠可减少耳蜗血流量,地塞米松可减轻水杨酸盐对耳蜗血流量的影响。 朱瑾 刘兆华关键词:水杨酸盐 耳毒性 地塞米松 原代培养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凋亡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检测原代分离培养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SECs)的凋亡状况。方法用胶原酶灌注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加选择性贴壁的方法分离SEC;用光镜形态学、Ⅷ因子和CD1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ECA-1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法及SEM鉴定SEC;采用TEM及AnnexinⅤ联合PI双染的方法检测SEC的凋亡。结果分离培养的SEC得率为(2.06±0.35)×107/只大鼠,活力≥92%,纯度达90%;光镜下细胞形态典型,Ⅷ因子染色阴性而CD14染色阳性,RECA-1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阳性,SEM下可见SEC表面具有典型的窗孔结构;即使在培养基中加入ECGF,TEM下仍可观察到SEC出现凋亡的典型形态特征,且随培养时间延长,凋亡率明显升高,培养12 h的SEC凋亡率与新鲜分离的相比,差异已具有显著性(F=53.11,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SEC存在明显的自发凋亡,且这种凋亡呈生长因子抵抗性。 朱瑾 陈平 李晓武 熊燕 董家鸿关键词:肝窦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凋亡 原代培养 大鼠肝窦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5 2004年 肝脏是由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组成的具有复杂功能的器官,其中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SEC)占肝非实质细胞的40%[1],在肝窦内形成一连续的带窗孔结构的衬垫细胞层,是肝内物质交换的屏障.与普通血管内皮细胞相比,SEC具有特殊的表面标志、结构和功能,在肝脏的生理、病理及器官移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SEC的原代分离培养十分困难,因此阻碍了对其功能的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建立大鼠SEC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为其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朱瑾 陈平 董家鸿 董晓灵 杨丽华 熊燕关键词:肝窦内皮细胞 鼠肝 肝内 窗孔 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窦内皮细胞对肝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探讨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窦血管内皮细胞(LSEC) 对再生肝细胞增生的影响. 方法:建立Wistar大鼠70%的肝切除模型和肝窦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分离与培养方法,在术后不同的时相点分离残肝的肝细胞和肝窦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实验分组: 肝部分切除组(PO)和假手术组(SO);肝细胞培养分两组:A组(肝细胞)、B组(肝细胞+LSEC上清液),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细胞DNA合成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细胞PCNA表达指数的变化. 结果:在术后的6、24 h,B组的肝细胞的PCNA表达指数较A组显著升高(5.9±0.1 vs 8.9±0.1 P<0.05;38.6±2.6 vs 58.0±3.9 P<0.01).而且B组肝细胞的DNA合成量较A组显著升高(226±18 vs 8.9±0.1 P<0.05;38.6±2.6 vs 58.0±3.9 P<0.011. 结论:体外实验证实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窦内皮细胞上清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增生,促进肝细胞的DNA合成,增强再生肝细胞增生活性. 董晓灵 陈平 朱瑾 熊燕关键词:肝细胞 肝部分切除术 增生 肝窦内皮细胞 鼠肝 DNA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