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测量肢体的二维径线数据在评估单侧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PLEL)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132例经确诊为PLEL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下肢MRI检查。采用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测量双侧小腿软组织纵向及横向的总径线(TD)、肌骨径线(MD)和皮下软组织径线(SD),分别计算患侧与健侧TD及SD的差值(DTD、DSD)。依据2020年国际淋巴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ymphology,ISL)临床分期标准对患者进行相关分期。对所有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MRI径线测量方法在PLEL临床分期中的可行性。结果横径TD(R=0.492)、SD(R=0.596)、DTD(R=0.608)、DSD(R=0.620)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明显大于纵径的TD(R=0.430)、SD(R=0.532)、DTD(R=0.547)和DSD(R=0.519),横径DSD与临床分期相关性最高。无论横径或纵径,淋巴水肿Ⅰ期患者TD、SD、DTD及DSD的值明显小于Ⅱ期及Ⅲ期(P<0.05),而Ⅱ期与Ⅲ期之间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径鉴别临床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纵径,其中横径DSD(AUC=0.930)鉴别Ⅰ期与Ⅱ期的AUC值最高。结论基于MRI测量软组织径线可以作为一种单侧PLEL临床分期的定量方法,推荐横径的皮下软组织差值DSD作为鉴别Ⅰ期与Ⅱ期淋巴水肿的最佳评估指标。
目的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成像(Cine PC MRI)对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后瘘口区脑脊液流动情况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对15例因中脑导水管狭窄或闭塞行ETV的病人,行Cine PC MRI检查(研究组),并选择15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瘘口区脑脊液流动情况,测量并计算瘘口区的收缩期最大流速(MSV)、舒张期最大流速(MDV)、平均流率(AFR)及1个心动周期脑脊液搏动量(SV)、净流量(NV);并对两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瘘口区脑脊液流动表现为与对照组导水管区相似的双向搏动。研究组脑脊液进入收缩期时间点为(35.52±10.26)%,对照组为(24.47±7.64)%;研究组脑脊液达到MSV时间点为(54.89±12.8)%,对照组为(42.95±10.88)%;研究组SV为(121.27±75.97)μl,对照组为(41.77±20.05)μl;研究组AFR为(20.79±10.16)ml/min,对照组为(7.28±2.42)ml/min;以上参数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脑脊液收缩期占心动周期的百分比、MSV及M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e PC MRI可对ETV后瘘口区脑脊液流动行定性、定量分析。瘘口区收缩期较正常导水管区滞后,但SV和AFR明显大于正常导水管区。
目的测量正常小儿中脑导水管区脑脊液流速、流量。方法应用MRI对15例健康小儿志愿者行中脑导水管区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成像(Cine PC MRI),测量并计算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收缩期最大流速(MSV)、舒张期最大流速(MDV)、平均流率(AFR)及1个心动周期脑脊液搏动量(SV)、净流量(NV)。比较不同性别之间各参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正常小儿MSV和MDV分别为(-3.73±0.81)cm/s及(3.72±1.09)cm/s,AFR为(7.61±2.84)ml/min;1个心动周期的SV及NV分别为(40.53±13.89)μl及(-8.89±5.09)μl。各参数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MRI对正常小儿中脑导水管区脑脊液流速、流量正常值,为进一步定量分析小儿导水管区脑脊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