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星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冻害
  • 1篇冻害分析
  • 1篇植物
  • 1篇暖温带
  • 1篇转地
  • 1篇转地放蜂
  • 1篇温带
  • 1篇物候
  • 1篇冷冬
  • 1篇花期
  • 1篇观赏
  • 1篇观赏植物
  • 1篇放蜂
  • 1篇春季
  • 1篇刺槐
  • 1篇刺槐花期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篇杜星
  • 2篇陈效逑
  • 1篇尉杨平
  • 1篇徐琳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北京观赏植物的冬、春季冻害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在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期间,北京地区出现了异常低温。与2000~2008年同期相比,平均气温降低了2.6℃,日均温<0℃天数的频率增加了9.6%。这样的极端低温导致北京市植物园观赏植物的严重冻害。2010年春、夏季对17种160余株树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广玉兰、紫薇、毛泡桐和天目琼花受冻害最为严重;其次是雪松、白皮松和紫叶李。冬季低温的强度与持续时间、树木的产地与抗寒性能以及栽植的生境等是导致树木受冻害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陈效逑杜星尉杨平
关键词:冷冬观赏植物冻害
中国东部暖温带刺槐花期空间格局的模拟与预测被引量:12
2013年
模拟刺槐开花日期与气温之间的空间关系,对于揭示蜜源植物物候空间格局形成的生态机制和掌握养蜂生产的时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中国东部暖温带26个站点1986—2005年的刺槐开花始期、盛期和末期数据,建立了基于日均温的多年平均和逐年物候空间模型,模拟多年平均和逐年刺槐开花日期的空间格局,并对模型进行了空间外推检验。进而,将1986—2005年8 km×8 km分辨率的日均温格点数据代入多年平均和逐年物候空间模型,得到连续地理空间多年平均和逐年刺槐开花日期的空间格局,并尝试设计了研究区内转地放蜂的适宜路线。结果表明:中国东部暖温带1986—2005年多年平均及逐年最佳期间日均温的空间格局分别控制着多年平均和逐年刺槐开花日期的空间格局。各地多年平均刺槐开花日期的空间序列与最佳期间日均温的空间序列呈显著负相关(P<0.001),多年平均气温-物候空间模型对刺槐开花始期、盛期和末期的方差解释量分别为87%、86%和77%,模拟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5、2.7 d和4.1 d。同样,各地逐年刺槐开花日期的空间序列与最佳期间日均温的空间序列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逐年气温-物候空间模型对刺槐开花始期、盛期和末期的方差解释量分别介于44%—94%、57%—92%和39%—84%之间,模拟的平均RMSE分别为3.9、4.0 d和5.4 d。预测得到的连续地理空间多年平均刺槐开花日期呈现出自南向北、从平原向丘陵和山地逐渐推迟的空间演进特征。据此,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转地放蜂可以沿西线、中线和东线进行,放蜂的大致持续时间可达40—50 d。此外,预测得到的连续地理空间1986—2005年期间刺槐开花始期、盛期和末期的线性趋势以提前为主,呈显著提前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78%、26%和32%。
徐琳陈效逑杜星
关键词:刺槐花期转地放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