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安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位心脏移植的初步体会
- 2006年
- 目的总结9例原位心脏移植经验,探讨该方法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心脏移植病人9例,均患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术前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为0.10-0.29(0.21±0.03),均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用标准法处理5例,用双腔静脉法4例。供心热缺血时间2.6-6.7(4.2±1.0)min,冷缺血时间110- 175(141±16)min。抗排斥反应采用环孢素、麦考酚酸酯和甲泼尼龙三联方案,以环孢素为主。维持其血药浓度200μg/L;综合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观察排斥反应,必要时行心内膜活检。结果手术全部成功,病人均在术后1-3月内出院,出院时心功能均恢复到0-Ⅰ级。随访4-42(27±20)个月,除1例病人在8个月时自行停服免疫抑制药因排斥反应死亡外,其余8例病人健康状况良好,6例病人已恢复工作。结论原位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术前认真选择供体和受体,并造好血液配型及组织配型,移植过程中尽量缩短热、冷缺血时间和良好吻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应用免疫抑制药和密切观察排斥反应是取得远期疗效的重点。
- 姬尚义姚滨杨建安王小雷叶晓青刘志红陈伟新王湘陈长春杨晓涵谭敏
- 关键词:心脏移植组织配型免疫抑制药
- 原位心脏移植临床经验(附10例报告)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总结10例原位心脏移植经验,探讨该方法的近、远期疗效。方法10例心脏移植患者均为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术前左室射血指数(EF)值10%~29%(21.2±3.3)%,10例患者术前均有频发室性早搏。5例患者用标准法,5例为双腔静脉法。供心热缺血时间2.6~6.7(4.2±1.0)min,冷缺血时间110~175(.141.2±16.3)min。抗排斥反应采用环孢素(CSA)+骁悉(MMF)+甲基泼尼松(Pred)三联方案。结果10例患者均在术后1~3个月内康复出院,出院时心功能均恢复到0~Ⅰ级。随访4.0~42.5(36.4±19.6)个月,晚期死亡2人,8人状况良好。结论原位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做好供、受体的选择,血液配型及组织配型,尽量缩短热、冷缺血时间和术中良好的吻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抗排斥反应药物的应用和抗排斥反应的密切观察是取得远期疗效的重点。
- 姬尚义姚滨杨建安王小雷叶晓青刘志红陈伟新陈长春杨晓涵谭敏张艳辉张玉萍
- 关键词:心肌病充血性心脏移植
- 老年冠心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总结老年冠心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间146例≥70岁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男性114例,女性32例,年龄70~84(72.9±4.1)岁。术前心功能Ⅱ级55例,Ⅲ级62例,Ⅳ级29例;LVEF18%~69%,<30%49例,30%~50%90例,>50%7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病29例,合并糖尿病30例,有心肌梗死史28例,合并瓣膜病21例,合并室壁瘤11例,合并心腔内黏液瘤2例,合并室壁瘤+室间隔穿孔1例,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15例,2支病变29例,3支及以上病变102例;15例患者行单支CABG,29例2支桥,3支桥58例,4支桥41例,5支2例,6支1例,人均2.9支桥。合并其他心脏病变者均在CABG的同期行矫治手术。结果死亡7例。死亡原因:低心排3例,突发心室纤颤2例,心包填塞1例,肾功能衰竭1例。随访126例,随访时间1~52(26.7±7.8)个月。晚期死亡6例,死亡原因:肿瘤3例,车祸1例,猝死1例,原因不明1例。本组患者术后有59人发生各种不同并发症,发生率为40.4%。结论老年是CABG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只要处理适当,95%左右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还是可通过CABG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
- 姬尚义杨建安王志伟谭敏陈长春张玉萍
-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