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俊坤

作品数:28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炎症
  • 12篇肠病
  • 11篇炎症性
  • 11篇炎症性肠病
  • 7篇结肠
  • 7篇结肠炎
  • 6篇细胞
  • 6篇溃疡
  • 6篇溃疡性
  • 6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依从
  • 3篇依从性
  • 3篇内镜
  • 3篇RNA干扰
  • 3篇CACO-2...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炎
  • 2篇炎症因子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真核

机构

  • 27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作者

  • 28篇牛俊坤
  • 26篇缪应雷
  • 7篇吴静
  • 6篇张峰睿
  • 3篇罗娟
  • 3篇杨刚
  • 3篇刘晓琳
  • 2篇李树安
  • 2篇董向前
  • 2篇周丽峰
  • 2篇刘文斌
  • 2篇李小玉
  • 2篇杨新旺
  • 2篇王滢
  • 1篇南琼
  • 1篇杜艳
  • 1篇王红
  • 1篇缪佳蓉
  • 1篇张海蓉
  • 1篇王昆华

传媒

  • 9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胃肠病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炎性肠病...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炎症性肠病(IBD)由遗传、环境、免疫及肠道微生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动物模型的合理运用,在探索IBD的发病机制、药物筛选中具有重大意义.既往化学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是研究IBD发病机制的最主要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IBD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近期出现的斑马鱼和基因工程动物模型逐渐发展,引领IBD发病机制研究的浪潮.本文就IBD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做一评述,以期为IBD的基础研究提供帮助.
李时杰牛俊坤缪应雷
关键词:动物模型肠病
铁死亡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特殊细胞死亡方式,已成为当前炎症性肠病(IBD)研究中的热点。铁离子代谢失衡和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不仅是铁死亡发生的关键因素,而且在IBD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肠道内铁死亡的发生会损害肠道屏障功能,并加剧炎症反应。因此,干预铁离子的代谢过程和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对控制IBD进展至关重要。尽管目前对铁死亡在IBD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了解相对有限,但通过调控铁死亡可能为IBD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闫镜先白欣宇缪应雷牛俊坤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干扰和过表达热休克转录因子2对肠上皮细胞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2015年
目的: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过表达和干扰肠上皮细胞热休克转录因子2(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2,HSF2)表达,研究不同HSF2水平对肠上皮细胞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选取HT-29(人结肠癌细胞株)作为研究材料,丁酸钠(设置不同时间点/浓度)诱导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周期.按实验结果选取最佳丁酸钠浓度及时间位点;(2)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过表达和干扰结肠上皮细胞HSF2表达;用倒置荧光显微镜、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基因在细胞中的转染效率;(3)细胞迁移实验(划痕法/Transwell小室)检测过表达和干扰HSF2后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4)经过表达和干扰HSF2后的细胞,给予丁酸钠诱导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结果:(1)MTT实验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NC组)的HT-29细胞增殖活性在实验观察期间(0-96 h)不断升高,48 h后,实验组的细胞对4个丁酸钠浓度组均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抑制,相对于NC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故丁酸钠对HT-2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NC组有少量凋亡,总凋亡率为0.548%±0.113%,而实验组经4个不同浓度丁酸钠处理48 h后,总凋亡率分别为51.588%±5.110%、77.732%±2.746%、90.115%±1.438%、94.247%±1.243%,与NC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当丁酸钠浓度>2.5 mmol/L,凋亡率较1.25 mmol/L明显上升.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与NC相比,1.25 mmol/L丁酸钠处理HT-29细胞48 h,G0/G1期HT-29细胞未显示出明显差异(P=1.00>0.05),即无明显细胞周期阻滞;而2.5、5.0、10 mmol/L以上浓度在各观察点均出现明显的细胞周期阻滞现象,呈明显的G1/G0期阻滞(P<0.01);(2)慢病毒载体转染效果检测: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100)观察可发现,各组HT-29细胞经慢病毒载体转染后均�
杨刚牛俊坤李小玉张峰睿缪应雷
关键词:RNA干扰过表达HT-29细胞凋亡迁移
抗菌肽HsTx-AMP1及其在改善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抗菌肽HsTx‑AMP1及其在改善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抗菌肽HsTx‑AMP1的氨基酸序列为LWSFLFKAATKLLPSIFGGGKKSSSRR。其应用为在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或用于缓解肠粘膜炎症药物...
牛俊坤杨新旺王滢孟驿吴静李茂涓朱芮张峰睿缪应雷
溃疡性结肠炎妊娠期合并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2016年
患者女,31岁,因反复黏液血便4年余,伴发双下肢脓疱、溃疡1个月,于2014年10月23日入院。入院时孕24周4d,该患者4年前因黏液血便行肠镜和病理检查(图1和2),确诊为UC(初发型,广泛结肠型,活动期中度)。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上海信谊嘉华药业有限公司,0.25g/片)4g/d诱导缓解,并以3g/d的剂量维持治疗,治疗后2年粪便正常.无腹痛、里急后重等,自行停药,停药后2年内疾病处于缓解期。
李茂涓罗娟牛俊坤缪应雷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坏疽性脓皮病妊娠期黏液血便柳氮磺吡啶孕24周
超声内镜、计算机断层扫描小肠造影、磁共振小肠造影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6年
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反应性疾病,包括UC和CD。目前,IBD的诊断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其他肠道疾病的基础上作出诊断。近年来,一些影像诊断方法如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小肠造影(computedtomographyenterography,CTE)和磁共振小肠造影(magneticresonanceenterography,MRE)在IBD诊断中占重要地位。超声内镜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
杨莉牛俊坤缪应雷
关键词:影像诊断方法计算机断层扫描超声内镜炎症性肠病慢性非特异性
HSF2在溃疡性结肠炎粘膜愈合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检测 HSF2(Heat Shock Factor 2,HSF2)在不同 MES(Mayo endoscopic subscore,MES)评分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粪便...
牛俊坤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文献传递
胶囊内镜在426例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评估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胶囊内镜检查的426例患者的疑诊小肠疾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胶囊内镜体内运行时间、通过幽门和小肠时间、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率、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和病变检出率。结果426例患者以住院患者为主(65.96%),其中1例(0.23%)因肠道准备差未能完成检查,12例(2.82%)滞留于胃腔,经胃镜引导至小肠。其中1例(0.23%)出现胶囊滞留,转至外科行手术治疗。全小肠检查成功率为99.53%,小肠疾病检出率为60.56%。检出的小肠病变以非特异性炎症为主,占35.44%。其对腹痛、小肠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胶囊内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肠疾病检查手段,尤其是对腹痛、小肠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王婷吴静刘文斌缪应雷牛俊坤张峰睿李茂涓
关键词:胶囊内镜小肠疾病小肠出血
专业团队多途径健康教育模式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被引量:22
2021年
目的探讨专业团队多途径健康教育模式对IBD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复发率的影响,为制订科学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IBD患者,根据是否参加过健康教育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38例)。分别采用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8(MMAS-8)和中文版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知识问卷(CCKNOW)评估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和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MAS-8评分、药物依从性差的比例、CCKNOW评分和随访48周时的疾病复发率。统计学方法采用两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干预组患者的MMAS-8总分和CCKNOW总分均高于对照组[(5.58±1.96)分比(4.47±1.44)分、(10.87±4.21)分比(9.23±4.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6、-2.79,P均<0.05)。干预组患者药物依从性差的比例和随访48周时的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56.0%(56/100)比86.2%(119/138)、20.0%(20/100)比31.9%(44/1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18、4.17,P均<0.05)。结论专业团队多途径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IBD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和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复发率。
刘晓琳牛俊坤吴静李树安缪应雷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药物依从性疾病知识
干扰和过表达热休克转录因子2对肠上皮细胞炎症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脂质体法干扰和过表达肠上皮细胞的热休克转录因子2(heat shock factor 2,HSF2),探讨其对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和涉及的信号通路,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及诊治靶点提供线索。方法选取结肠肿瘤上皮细胞Caco-2作为研究材料,采用脂质体法分别转染HSF2siRNA和pCMV-HSF2-FLAG重组质粒,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生理特性的变化;并用脂多糖(LPS)刺激转染组及对照组细胞,Griess Reagent System测定各组细胞的NO浓度;RT-PCR检测细胞炎性酶iNOS、COX-2,炎症因子TNF-α、IL-8mRNA转录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中TNF-α、IL-8含量;Western Blot检测COX-2、IκB、NF-κB p65蛋白水平,以及ERK1/2、JNK和p38磷酸化水平。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脂质体法转染入siRNA或重组质粒对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干扰HSF2后,LPS刺激Caco-2产生iNOS、COX-2、TNF-α及IL-8,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表达上调(P<0.05),这一过程中信号通路IκB表达降低,而NF-κB p65表达升高,MAPK中ERK1/2磷酸化水平降低,而JNK和p38则呈增强趋势。转染入重组质粒过表达HSF2后,结果则相反。结论 HSF2通过增强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抑制JNK、P38及NF-κB表达,能有效抑制LPS引起Caco-2细胞的炎性酶及炎性因子的表达,在炎症反应中起保护性作用,对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可能成为其治疗新的靶点。
周丽峰牛俊坤缪应雷童明霞
关键词:CACO-2细胞炎症因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