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峰睿

作品数:33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炎症
  • 9篇炎症性
  • 9篇炎症性肠病
  • 9篇肠病
  • 7篇结肠
  • 7篇结肠炎
  • 6篇细胞
  • 6篇溃疡
  • 6篇溃疡性
  • 6篇溃疡性结肠炎
  • 4篇肠道
  • 3篇克罗恩
  • 3篇克罗恩病
  • 3篇RNA干扰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炎

机构

  • 3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保山市第二人...

作者

  • 32篇张峰睿
  • 21篇缪应雷
  • 6篇牛俊坤
  • 6篇吴静
  • 5篇罗娟
  • 4篇何波
  • 3篇杨刚
  • 2篇赖爱云
  • 2篇许秀峰
  • 2篇张振光
  • 2篇李树清
  • 2篇梁浩
  • 2篇刘文斌
  • 2篇李小玉
  • 2篇杨新旺
  • 2篇王滢
  • 1篇南琼
  • 1篇杜艳
  • 1篇王红
  • 1篇缪佳蓉

传媒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华精神科杂...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华炎性肠病...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胃肠病学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焦亡与炎症性肠病被引量:7
2021年
细胞焦亡是一种主要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的促炎程序性细胞死亡,特征是快速的膜破裂和促炎细胞内容物的释放。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消化道炎症,可能与肠道的上皮屏障功能、共生微生物群、饮食和免疫系统的改变等有关。目前很多研究证明细胞凋亡、细胞自噬在IBD中的作用,而区别于前两者但有与之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细胞焦亡也逐渐被发现,并证实可能存在于IBD的病程之中。本文将针对细胞焦亡与IBD的联系进行综述。
祁雅婷张峰睿缪应雷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联合硫唑嘌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致药物性胰腺炎一例被引量:13
2019年
药物性胰腺炎(DIP)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胰腺炎类型,诸多药物可以诱发DIP,UC合并DIP更为罕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近期收治了1例患者,在详尽排除各种常见原因所致的急性胰腺炎后,考虑为UC接受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后并发DIP。现报告该病例并回顾相关文献,为临床医师识别和处理UC合并DIP患者提供参考。
张峰睿段丽平吴静冯煜然缪应雷
关键词:药物性胰腺炎单克隆抗体硫唑嘌呤英夫利西溃疡性结肠炎DIP
树鼩血栓性脑缺血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树鼩血栓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MRI表现,探讨其动态演变规律。方法采用3.0 T MR在缺血后4 h、24 h、48 h及72 h对树鼩脑部行MRI,观察各时间点MRI表现,测量和计算出各时间点扩散加权成像(DWI)、T2WI异常信号体积;分别应用HE染色、红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技术显示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病理改变和皮层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缺血后4 h MRI可见信号改变,T2WI为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D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TTC染色所测体积与MRI体积比较,4 h时DWI及T2WI所测体积大于TTC(P<0.05),病理显示周边为水肿带;缺血后4 h至24 h梗死灶体积增大明显(P<0.05);光镜示缺血后中心区神经元可见皱缩,脱失明显,出现嗜酸神经元。结论 MRI可动态反映树鼩血栓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病理演变过程。
何波韩丹何亮张峰睿李树清
关键词:树鼩光化学脑缺血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后诱发银屑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英夫利昔单抗(IFX)是针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嵌合人鼠单克隆免疫球蛋G1抗体,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于炎症性肠病(IBD)及银屑病的治疗,且疗效显著。然而,有意思的是,近年来IFX治疗IBD后诱发、加重银屑病的报道逐渐增多,在IBD的基础上并发银屑病,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IFX相关性银屑病的发病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诊疗等问题亟待解决。在IBD的治疗中,IFX相关性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遗传、IFX血药浓度等因素有关,本文旨在对IFX应用于IBD后诱发银屑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周联玉吴静张峰睿缪应雷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银屑病英夫利昔单抗发病机制
维甲酸治疗SD大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孕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孕妇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全反式维甲酸(RA)治疗的安全剂量及时间点.方法 SD大鼠妊娠第8、11、14天胃饲不同浓度(20~140 mg/kg)RA,至18 d取出胚鼠观察,统计正常胚胎、畸胎、死胎或吸收胎数.结果第8天使用小量RA时胚胎正常率仅为15.79%(20 mg/kg);第11天使用大量RA时畸死胎率分别为100%(140 mg/kg)和95.12%(110 mg/kg);中小量时畸死胎率降至52.63%(50 mg/kg)和63.16%(20 mg/kg);第14天使用RA各剂量致畸、致死率大幅减小,最大量时仅为38.46%(140 mg/kg).结论 RA对神经管闭合由早期至中期、由大剂量至小剂量影响逐渐减弱,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郭梦溪张峰睿杨金伟贺永胜李树清李力燕
关键词: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间点
热休克转录因子2调控线粒体自噬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 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情况下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自噬水平,在临床水平初步探索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自噬与UC的相关性及潜在调控机制。在动物及细胞水平,探索热休克转录...
张峰睿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严重程度
文献传递
抗菌肽HsTx-AMP1及其在改善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抗菌肽HsTx‑AMP1及其在改善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抗菌肽HsTx‑AMP1的氨基酸序列为LWSFLFKAATKLLPSIFGGGKKSSSRR。其应用为在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或用于缓解肠粘膜炎症药物...
牛俊坤杨新旺王滢孟驿吴静李茂涓朱芮张峰睿缪应雷
英夫利西单抗及维得利珠单抗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IFX)及维得利珠单抗(vedolizumab,VDZ)在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20年01月至2023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中重度UC并使用IFX/VDZ治疗的患者110例,其中IFX治疗组55例,VDZ治疗组55例。记录患者在治疗前(0周)及治疗14周、30周、54周的临床症状、疾病活动相关指标、内镜表现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分析2种药物对于中重度UC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否存在差异。结果2组患者在各项基线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IFX治疗组的炎症指标(WBC、PLT、ESR、CRP)水平在第14周高于VDZ治疗组,营养指标ALB水平在第30周低于VDZ治疗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实验室指标在各随访节点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X治疗组及VDZ治疗组的临床应答率在治疗第14周(81.8%vs 85.5%)、第30周(80.8%vs 92.5%)及第54周(91.3%vs 90.0%)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缓解率在治疗第14周(41.8%vs 49.1%)、第30周(50.0%vs 67.5%)及第54周(65.2%vs 63.3%)无显著差异(P>0.05);内镜应答率在治疗第14周(54.3%vs 72.2%)、第30周(41.2%vs 73.3%)及第54周(60.0%vs 75.0%)无显著差异(P>0.05);内镜缓解率在治疗第14周(34.3%vs 55.6%)及第54周(53.3%vs 54.2%)无显著差异(P>0.05),IFX治疗组的内镜缓解率在治疗第30周(23.5%vs 73.3%)低于VDZ治疗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IFX治疗组与VDZ治疗组的失应答率在治疗14周至30周期间(7.3%vs 1.8%)无显著差异(P>0.05),IFX治疗组的失应答率在治疗第30周至54周期间(16.4%vs 0)高于VDZ治疗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IFX治疗组及VDZ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9%vs 5.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重度UC的治疗中,IFX治疗组与VDZ治疗组在第14周、54周的临床应答率及临床缓解率、内镜应答率、内镜缓解率之�
张瀚予罗娟董明志陈杞殷张峰睿张峰睿童俊英郭蕊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回顾性队列研究生物制剂英夫利西单抗
炎症性肠病患者对英夫利昔单抗原发性失应答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英夫利昔单抗是IBD治疗中最早使用也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生物制剂。随着英夫利昔单抗的广泛使用,发现有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对药物失应答。关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IBD失应答的具体原因和机制,特别是关于原发性失应答,目前还不明确。IBD患者体内药物消除、药物浓度和非肿瘤坏死因子驱动的炎症过程及其他可能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都有可能参与原发性失应答的形成。
邱亚丹罗娟张峰睿缪应雷
关键词:英夫利昔单抗炎性肠疾病肿瘤坏死因子Α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累及肺、肾、肝、肠道
2020年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原发性小血管炎,常有全身多系统损害,但因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而易导致误诊。现报告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累及肺、肾、肝、肠道的长期误诊病例,经多学科协作病例讨论后确立诊断并给予适当治疗。
张峰睿罗娟赖爱云李薇周竹何波雷梓吴静冯煜然缪应雷
关键词:多系统损害误诊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