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克难
- 作品数:16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脊柱手术后脑血管意外的预防
- 2005年
-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2004年11月间1 169例脊柱手术患者中3例发生脑血管意外者的原因及转归.[结果]3位患者均为脑梗,2例治愈,1例经内科治疗1.5 a后仍有右侧不完全性偏瘫.[结论]脊柱手术后的患者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危人群,应积极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 王会民刘海鹰金朝晖张健缪克难
- 关键词:脊柱手术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脊柱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
- 腰椎管狭窄与膝骨关节退变相关性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通过建立兔子的腰椎管狭窄模型,观察其后肢运动功能及关节软骨病理形态改变,来阐明腰椎病变和膝骨关节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36只健康成年兔子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用椎管内填塞骨片法制作腰椎管狭窄模型,对照组只打开椎管,椎管内不填塞任何材料。造模后4、8、12周时依据改良Tarlov法评价其运动功能,光镜观察股骨内侧髁关节软骨,依据Mankin’s评分标准对病理改变进行评分。结果模型组4、8周时可见早期骨关节炎的改变,表现为滑膜充血增生,关节渗出增多,软骨表层不平整,基质染色轻染,Mankin评分为3.3~4.5分,运动功能Tarlov评分3~4分;12周时可见骨关节炎中期改变,表现为滑膜增生明显,滑液少,软骨表层裂隙形成,软骨细胞排列紊乱,基质染色不均,Mankin评分为7~9分,Tarlov评分2~3分。对照组大部分为正常关节软骨,Mankin评分0~1分,Tarlov评分4分。结论腰椎管狭窄与膝关节软骨退变可能存在相关性。
- 缪克难刘海鹰张胜国朱震奇钱亚龙王波
- 关键词:椎管狭窄腰椎骨关节炎
- 腰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近端邻近节段前凸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近端邻近节段前凸的可能原因,探讨合理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2月至2005年8月345例进行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患者,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像学检查观察近端邻近节段前凸情况,测量邻近节段椎间角、腰前凸角、腰骶角,并分析年龄、融合节段范围、腰骶力线对近端邻近节段前凸形成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随访2~6年(平均3.8年),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9.7~46.2(平均19.6±10.7)。78例(22.6%)术后出现近端邻近节段前凸,37例(10.7%)出现临床症状,21例(6.1%)接受再次手术。年龄大于60岁、术后腰前凸减小、垂直骶骨的患者近端椎间角前凸发生率较高,而与固定节段数目无明显关系。结论腰椎短节段后路固定对恢复生理曲度无明显作用,年龄大于60岁、腰前凸减小、骶骨垂直可能是近端邻近节段前凸的危险因素。
- 刘海鹰王波王会民缪克难金朝晖
-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脊柱前凸
- 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35例远期随访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回顾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后的远期临床效果,分析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合理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1997年9月至2002年9月,采用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经椎弓根螺钉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35例。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效果,影像学检查评价术后融合节段以及邻近节段病变,测量侧凸冠状位Cobb角、腰前凸角,脊柱冠状面平衡,并分析融合范围、脊柱力线与远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术后ODI为17.8~62.2(平均34.7),患者对手术的主观满意率为71.4%。13例患者发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7.1%,10例出现临床症状,6例进行翻修手术,4例拒绝再次手术。远期并发症包括:近端交界区侧凸4例、近端交界区后凸4例、近端椎体压缩骨折1例、融合区假关节形成1例、远端椎管狭窄2例,螺钉松动1例。交界性后凸与脊柱力线异常无明显关系,融合至L1及以下邻近节段病变发生率(9/18)明显高于融合至T12以上(4/17)。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远期并发症较高,术前应仔细评价脊柱力线情况,为减少远期近端交界性侧凸,近端可融合至T12以上。
- 刘海鹰王波王会民张健缪克难金朝晖
- 关键词: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手术并发症
- 双节段Hybrid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评估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结合颈椎椎间融合(Hybrid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邻颈椎节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共17例因颈椎病行双节段Hybrid手术患者(Hybrid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ACDF)的17例患者作为对照(ACDF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C2-7,整体活动度、手术相邻颈椎节段活动度等结果进行对照评价。结果Hybrid组和ACDF组患者术后JOA评分、NDI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JOA:t=-8.790--5.803,P〈0.05;NDI:t=10.717-13.514,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均明显降低,Hybrid组由术前46°±11°降至术后6个月的41°±8°(t=3.170,P〈0.05),ACDF组由术前的45°±13°降至术后6个月的38°±15°(t=6.709,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ybrid组患者术后1、3个月上位相邻节段和下位相邻节段的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位:t=5.622和4.032,P〈0.05;下位:t=2.879和2.207,P〈0.05),术后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术后颈椎相邻节段活动度术后3、6个月时下位相邻节段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8和-13.540,P〈0.05),术后6个月时上位相邻节段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3,P〈0.05)。结论双节段Hybrid手术对于治疗颈椎病拥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Hybrid手术患者在随访期间相邻节段颈椎活动度降低,而ACDF手术患者在随访期间相邻节段颈椎活动度增加。Hybrid手术的远期临床效果,还需要进-步随访验证。
- 刘海鹰许晓诺王波王会民朱震奇缪克难
- 关键词:颈椎病颈椎脊柱融合术椎间盘假体植入
- 一种植入式膀胱功能修复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入式膀胱功能修复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极、神经信号放大器、神经信号处理电路、神经电刺激器;其中,电极与骶神经根袖贴合;电极与神经信号放大器相连,用于将接收自骶神经根袖中的骶神经后根的神经电信号发送到神经信号...
- 刘海鹰王会民王波朱震奇金朝晖缪克难王伟炎王凯丰张恒维
- 文献传递
- Topping-off手术预防相邻节段退变加重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 探讨单节段融合节段上位相邻椎间盘存在轻中度退变时,Topping-off手术预防相邻节段退变加重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所有行L5~S1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PLIF)+L4~5棘突间固定(ISP)置入术的患者资料(Topping-off组);回顾同期所有行L5~S1 PLIF的患者资料(PLIF组).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椎间盘分级均匹配.患者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腰椎功能评分(JOA).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X线片进行测量.结果 Topping-off组及PLIF组分别有25及42例患者资料完整.随访时间平均为24.8及23.7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症状学相邻节段退变.Topping-off组手术时间为(120±24)min,PLIF组为(106±21)min.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与术前相比,VAS、腰椎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侧位片L4~5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4~5椎间隙角及腰椎前凸角均显著增大(Topping-off组:t=-2.30和-2.24,P<0.05;PLIF组:t=-2.76和-1.83,P<0.05).动力位X线片Topping-off组L4~5节段腰椎向前活动角度及L4椎体向前滑移距离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L4~5节段过伸位活动角度及L4椎体后缘向后活动距离明显减小(t=5.83和4.92,P<0.01).PLIF组L4~5节段过屈及过伸位活动角度(t=-7.82和-4.90,P<0.01)及L4椎体前后滑移距离(t=-15.67和-18.58,P<0.01)均明显增大.结论 当单节段融合节段上位相邻椎间盘存在轻中度退变时,Topping-off术式与单节段PLIF术式中短期疗效及安全性相近,Topping-off术式可限制过伸位时相邻节段活动,并可防止上位腰椎前后过度移动,具有潜在的预防相邻节段退变的作用.
- 刘海鹰周健王波王会民金朝晖朱震奇缪克难
- 关键词:椎管狭窄椎间盘移位脊柱融合术
-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行清创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定期随访,观察感染有无复发,X线片评价腰椎融合效果是否受到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出院时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平均随访35个月(6~52个月),未发现感染复发,术区腰椎融合效果未受损害。[结论]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应做好感染危险因素的评估,落实各项预防感染的措施,一旦发生感染要早期诊断,积极的外科清创术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 王会民刘海鹰张健缪克难陈茁
- 关键词:腰椎内固定器
- 选择性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结合后路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后路融合结合选择性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技巧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融合结合选择性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95例患者资料.随访时间平均7.8(5~13)年.临床疗效评价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患者满意度,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脊柱侧凸主弯Cobb角、顶椎偏移距离、顶椎旋转Nash-Moe分级、腰椎前凸角和胸腰交界区后凸角.结果 术前ODI评分平均(32.2±8.6)分,末次随访平均(11.1±6.8)分,术前VAS评分平均为(8.9±2.0)分,末次随访平均为(2.0±1.2)分,两者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患者满意度为88.2% (84/95).末次随访时,Cobb角、顶椎偏移距离、顶椎旋转Nash-Moe分级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01);腰椎前凸角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P<0.001);胸腰交界区后凸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DI评分减少程度与腰椎前凸角增加呈正相关(r=0.62,P=0.01).术后远期并发症包括:断棒2例,冠状面交界区新发侧凸4例,L5~S1滑脱2例,L5~S1再狭窄5例,其中有11例患者行翻修手术.结论 后路融合结合选择性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具有良好的远期临床疗效.选择性节段行TLIF不仅提高了椎间融合率,并有利于进一步恢复腰椎前凸角度、矫正椎体侧方移位和不对称椎间隙,从而取得更好的三维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
- 朱怡刘海鹰王波王会民钱亚龙朱震奇缪克难
- 关键词: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
- 后路椎间融合器在腰椎再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索椎间融合器在腰椎后路再手术中应用的适应证及技术要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腰椎后路再手术,手术顺序为腰椎椎管减压、硬膜及神经根粘连松解、椎间盘髓核摘除、后路椎间融合器植入、经椎弓根内固定、腰椎横突间植骨术。定期随访,按Macnab法疗效标准评定临床效果。腰椎椎间融合效果按照Brantigan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涉及的23个椎间隙(L3-4 5例,L4-58例,L5-S14例)内植入27枚融合器,所有患者术后2周下地行走,出院时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5例术中硬膜破裂,缝合后未发生脑脊液漏。Macnab法疗效评定标准,88.2%的患者术前下肢的神经症状明显缓解,运动能力明显改善,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并评价手术效果,平均随访18个月(12-43个月)。Brantigan评定标准评价未见内固定失败迹象,术后半年腰椎融合成功,手术疗效始终稳定。结论后路腰椎再手术中使用椎间融合器既解决了神经卡压的问题,消除了椎间盘源性的疼痛,恢复腰椎的生理曲度及对线,同时又完成了腰椎的内固定以及前柱的融合,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 王会民刘海鹰王波张健缪克难
-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腰椎再手术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