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聿原
-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冬季东海及南海北部海域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采用14C与15 N核素示踪方法,于2008年12月—2009年1月对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环境制约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呈近岸高、外海低,表层高、真光层底部低的分布趋势。东海海域的积分初级生产力(IPP)和积分新生产力(INP)均低于南海北部海域,f比值为东海海域>南海北部海域,东海海域新生产力(NP)对初级生产力(PP)的贡献大于南海北部海域。浮游植物对氨盐的吸收速率(ρNH4)显著大于对硝酸盐的吸收速率(ρNO3)(P<0.05)。水柱平均新生产力与环境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盐是影响冬季调查海域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温度和盐度为次要因素。
- 王磊林丽贞谢聿原黄邦钦
-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南海北部
- 中国东海和南海北部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系
- 初级生产过程是海洋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过程之一,是分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对中国海初级生产过程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初级生产力的量级和时空分布方面,缺少对初级生产过程的微观研究以及对初级生产力的调控机制的定量研究...
- 谢聿原
- 关键词:海洋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 中国东海和南海北部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及其指示因子
- 谢聿原黄邦钦
-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底质环境因子对底栖微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本研究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潮间带滩涂采集表层底质沉积物样品,研究环境因子对红树林生境底质中的底栖微藻总初级生产力、群落呼吸速率和群落净生产力的影响和调控机制.结果表明,红树林滩涂生境底质中底栖微藻总初级生产力为(2. 4±0. 8) mmol C/(m^2·h),与温度正相关,呈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温度是影响底栖微藻总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子;受红树林凋落物的影响,红树林生境底质中群落呼吸速率较高,使得秋、冬、春季一些月份群落净生产力出现负值,群落净生产力全年均值为(0. 5±1. 8) mmol C/(m^2·h),基本上处于二氧化碳收支平衡的状态.本研究显示底栖微藻的初级生产力影响了红树林生境底质的二氧化碳源汇格局,在红树林湿地碳循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邱勇王源勇谢聿原谢聿原
-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环境因子
- 厦门大嶝岛潮间带底栖微藻叶绿素荧光对温度和光照变化的响应被引量:4
- 2014年
- 采用PAM叶绿素荧光技术,于2013年5月在厦门大嶝岛潮间带,对不同底质类型(泥质、泥砂质和砂质)底栖微藻的光合作用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底栖微藻的光合系统II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呈泥质(0.33)〉泥砂质(0.28)〉砂质(0.01);底栖微藻叶绿素a含量亦呈上述变化趋势.不同温度(15-35℃)和不同光照透射率(0-100%)的短期(0.5-2.0 h)培养实验表明,底栖微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27℃左右)接近于环境温度,体现了其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过高的温度(35℃及以上)会抑制光合作用活性,进而限制其生长;此外,光照实验表明底栖微藻可通过自身的运动和变化来适应光照强度的变化,不同底质类型可能存在不同的光适应策略.
- 穆文华谢聿原黄邦钦
-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叶绿素荧光温度光照潮间带厦门海域
- 中国东海和南海北部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及其指示因子
- 对中国海初级生产力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量级和时空分布方面,缺少对初级生产过程的微观研究以及对指示因子的定量研究.本研究以中国东海和南海北部两个边缘海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控制机制与指示因子...
- 谢聿原黄邦钦
- 关键词:南海北部初级生产力
- 厦门筼筜湖潟湖底栖微藻光合色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
- 2013年
- 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技术研究了厦门筼筜湖潟湖表层沉积物的底栖微藻生物量(以叶绿素a计)和光合色素组成,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检出岩藻黄素、别藻黄素、玉米黄素、叶绿素b四种光合色素,对应的微藻类群包括硅藻、隐藻、蓝藻和绿藻.底层(表层沉积物)与水层(水体)微藻叶绿素a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但底层-水层对应的光合色素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暗示底层光合色素主要是底栖微藻的贡献,而非来自水层浮游微藻的沉降.底栖微藻生物量随时间变化明显,夏季(6~8月)较低(1.30 mg/m2),冬季(12月至翌年2月)较高(86.16 mg/m2).各测站底栖微藻生物量存在空间差异,随湖区的水深增加而降低,与沉积物表层光辐照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岩藻黄素与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别藻黄素与水体无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玉米黄素分布主要受温度影响,除玉米黄素外,其他光合色素含量与光辐照度呈正相关.初步估算表明,底栖微藻占该浅水潟湖生态系统水层-底层微藻叶绿素a生物量和固碳量的27.64%和12.56%.
- 李欣徐松立肖武鹏谢聿原黄邦钦
-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光合色素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