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惠珍
- 作品数:27 被引量:14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miR-155-5p靶向下调FOXO3a信号通路促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复发
- 目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早期复发治疗效果差,亟需研究其发生机制来寻找其靶向治疗策略提高其预后。通过筛选ALL早期复发最相关的miRNA,为ALL早期复发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RNA测序技术分析...
- 唐燕来梁聪刘小俭李毓张晓莉谭惠珍黄礼彬罗学群
- 文献传递
- 自动片段分析的多重PCR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探索
- 目的 国际上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的方法主要是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及实时定量PCR,但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大部分地区尚无法开展该技术.既往用常规的定性PCR结合葡聚糖琼脂凝胶电泳方法不能完...
- 黄礼彬柯志勇张晓莉谭惠珍罗学群
- 单中心52例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疗结果
- 黄礼彬柯志勇谭惠珍张晓莉王丽娜罗学群
- 新生儿黄疸血清白细胞介素及红细胞免疫检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3
- 2017年
- 目的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IL)及红细胞免疫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73例新生儿黄疸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3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与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清IL及红细胞免疫指标,然后将观察组中不同分类及严重程度黄疸者的血清IL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同时以logistic分析处理血清IL及红细胞免疫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IL-2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血清I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免疫指标均差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中不同分类及严重程度黄疸者的血清IL及红细胞免疫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且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血液指标均与新生儿黄疸有密切的关系(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中的血清IL及红细胞免疫均呈现异常表达状态,且不同分类及严重程度黄疸者的表达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应重视对黄疸新生儿上述方面的调节与干预。
- 刘艳薇董淑红魏锋谭惠珍
- 关键词:血清白介素红细胞免疫新生儿黄疸
- 儿童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62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通过分析和总结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儿童LCH的诊断难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LCH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62例患儿中,男女比例1.8∶1;中位年龄2.2岁(1.5个月至14.1岁),〈2岁31例(50%),〈5岁44例(71%)。主要临床表现为体表肿块35例(56.5%),发热22例(35.5%)和皮疹22例(35.5%)。多见的受累器官是肝脾、骨骼、皮肤。其中46例(74.2%)达到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制定的确诊标准。16例(25.8%)患儿因取组织病理活检困难,仅作临床诊断,但诊断性治疗有效。首次入院科室为儿科的有39例(62.9%),另外23例(37.1%)在其他科室就诊。两组患儿从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分别是5 d(1-1 432 d)和30 d(1-1 808 d)。随访49例,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4个月至10年)。死亡5例,恶化3例,41例病情稳定。结论儿童LCH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与非特异性以及部分病例不易取病理活检是LCH的诊断难点,详尽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在诊治中非常重要。未能达到病理确诊的患儿可以尝试诊断性治疗。
- 谭惠珍范爱文张旭媚张映川罗学群柯志勇
- 关键词: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儿童
- miR-155-5p靶向下调FOX03a信号通路促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复发
- 目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早期复发治疗效果差,亟需研究其发生机制来寻找其靶向治疗策略提高其预后。通过筛选ALL早期复发最相关的miRNA,并对该miRNA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这为ALL早期复发寻求新的治疗方法...
- 唐燕来刘小俭李毓张晓莉谭惠珍黄礼彬罗学群
-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中药穴位敷贴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抽选实施转移因子口服液疗法的43例作为对照组,实施中药穴位敷贴疗法的43例作为观察组,统计疾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疾病治疗后的好转率分别为95.3%、76.7%,组间存在统计上的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疾病治疗后的Ig A、Ig G水平明显变化,且组间统计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给予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药穴位敷贴疗法作用突出,可提高患儿免疫力,预防病症复发,值得借鉴。
- 董淑红刘艳薇魏锋谭惠珍
- 关键词:中药穴位敷贴呼吸道感染免疫球蛋白
- 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支气管炎症状改善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支气管炎症状改善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支气管患儿12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63)与对照组(n=63),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啰音、喘憋、咳嗽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 刘艳薇董淑红谭惠珍魏锋
-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炎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淋巴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与预后关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诊治的0~16岁初诊儿童ALL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治疗结果。分析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ALC与危险度分级、年龄、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累计复发率(CIR)和治疗相关死亡率(TRM)的关系。生存曲线和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预测,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预后影响因素用多因素逐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筛选。结果共348例儿童ALL纳入分析。低ALC组(≤0.62×10^9/L)和高ALC组(〉0.62×10^9/L)的5年EFS分别为(61.6±5.6)%和(81.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ALC组和高ALC组的5年CIR分别为(28.0±5.6)%和(15.3±2.4)%,TRM分别为(12.8±3.8)%和(2.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在≤6岁的儿童ALL,低ALC组的预后较高ALC组差[(82.9±3.2)%vs.(45.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ALC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危险比1.95,95%置信区间(1.22,3.11)。结论 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ALC低是≤6岁儿童ALL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治疗相关死亡率和累积复发率相对较高。
- 黎巧茹柯志勇谭惠珍王丽娜罗学群黄礼彬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预后因素
- 川崎病患儿的心率变异性指标与血清NT-proBNP及cTnⅠ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的变异性指标与其血清NT-pro BNP及cTnⅠ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川崎病患儿98例作为观察组,按照患儿有无冠脉损害分为有冠脉损害的观察1组(n=30)与无冠脉损害的观察2组(n=68),并随机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4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儿童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并检查观察1组与观察2组患儿的与血清NT-pro BNP及cTnⅠ水平。结果观察组、观察1组、观察2组患儿的血清NT-pro BNP及cTnⅠ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1组患儿的血清NT-pro BNP及cTnⅠ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2组(P<0.05);观察组、观察1组、观察2组患儿的SDNN、SDANN、VLF以及LF、H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1组患儿的SDNN、SDANN、VLF以及LF、HF均显著低于观察2组(P<0.05);川崎病患儿的血清NTpro BNP水平与SDNN及HF呈负相关(r=-0.517/-0.419,P<0.05);川崎病患儿的血清cTnⅠ水平与SDNN及HF呈负相关(r=-0.391/-0.345,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的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冠脉损害具有相关性,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检测对判断川崎病患儿是否出现冠状动脉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刘艳薇董淑红魏锋谭惠珍
-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NT-PROB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