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辉

作品数:95 被引量:648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1篇儿童
  • 19篇硫化氢
  • 18篇动脉
  • 15篇血管
  • 14篇血压
  • 14篇高血压
  • 13篇医师
  • 12篇胜任力
  • 12篇住院医师
  • 11篇心血管
  • 11篇细胞
  • 8篇心血管疾病
  • 8篇血管疾病
  • 8篇肺动脉
  • 7篇心脏
  • 7篇主动脉
  • 7篇自发性高血压
  • 6篇蛋白
  • 6篇低密度脂蛋白
  • 6篇氧化型

机构

  • 9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4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教育部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赤峰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伯明翰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河西学院

作者

  • 95篇闫辉
  • 56篇杜军保
  • 32篇齐建光
  • 22篇唐朝枢
  • 21篇张春雨
  • 20篇金红芳
  • 15篇陈永红
  • 15篇张欣
  • 12篇刘雪芹
  • 10篇张清友
  • 9篇李海潮
  • 7篇姜玉武
  • 6篇肖慧捷
  • 6篇张巧丽
  • 6篇廖莹
  • 6篇王玉燕
  • 6篇李雪迎
  • 5篇王瑜丽
  • 5篇刘平
  • 5篇王颖

传媒

  • 14篇中国实用儿科...
  • 10篇北京大学学报...
  • 6篇中国毕业后医...
  • 5篇实用儿科临床...
  • 5篇中华实用儿科...
  • 4篇中国医刊
  • 4篇中华医学教育...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2012北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年份

  • 6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11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9篇2004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冈盂囊肿切除2例报告
<正>李,男,21岁,4414712.篮球9年.主诉:右肩无力4周、加重并活动受限3周患者4周前进行力量训练时,卧推65Kg感右上肢明显无力,无其他不适,也不影响正常篮球训练,未行诊治。3
崔国庆王永建付积杰梅宇肖健闫辉
文献传递
不典型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3例报告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提高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特殊临床和肾脏病理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具有不典型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3例患儿均以急性肾小球肾炎表现起病,例1和例3在病程中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例2在6周后肉眼血尿方转为镜下血尿;例1于病程11周时仍为肾病水平蛋白尿、直至病程30周时尿蛋白消失;例2和例3分别于病程5周和4周恢复肾功能。例2和例3血清补体C3于病程6周内恢复,例1于病程11周恢复。例2和例3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增高。3例患儿的肾活检组织光镜和电镜改变均符合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免疫病理改变例1以IgM和C3沉积为主,例2和例3以C3沉积为主。结论上述3例患儿均诊断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但临床和病理特点具有不典型性。
王芳肖慧捷丁洁闫辉金怡文刘建
关键词: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儿童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2例并文献分析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 探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 总结2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其应用英夫利昔单抗后的临床表现、炎性指标及冠状动脉的动态变化。总结并分析近10年来该药用于 IVIG 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治疗的机制及应用进展。结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川崎病患儿均已应用2剂2 g/kgIVIG 治疗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分别于体温正常后2 d及6 d,再次出现发热等川崎病急性期表现。2例患儿均予英夫利昔单抗(5 mg/kg)单剂静脉滴注,治疗即日体温正常,临床表现显著缓解。近10年中英夫利昔单抗应用于川崎病治疗的4篇基础研究文献及9篇回顾性或前瞻性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英夫利昔单抗可有效缓解川崎病急性炎性反应水平,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治疗难治性川崎病,完全缓解率达72.73% ~92.11% ,治疗后患儿12 h内热退,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伴关节炎者关节痛消退。1例急性期合并肝炎的患儿在恢复期合并胆囊炎。将英夫利昔单抗应用于川崎病患儿的初始治疗方案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结论 英夫利昔单抗可作为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备选药物,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证实,但目前尚属超说明书用药,其应用需签署知情同意,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闫辉陈永红张清友李万镇谢瑶惠秦杜军保
关键词:川崎病英夫利昔单抗肿瘤坏死因子Α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普通儿科门诊就诊现况调查及分析被引量:36
2015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普通儿科门诊就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分层诊疗、优化就医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10-11 8:00~21:0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儿科门诊就诊的儿童及其家属、接诊医生进行调查。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统一设计调查表格,收集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包括患儿就诊的门诊类型、挂号方式、等待时间、接诊时间、就诊原因、就诊次数、就诊距离、病程、疾病诊断、治疗方式,家长与医生对患儿病情严重评估等信息。结果共调查279位患儿家属,患儿就诊时专家门诊占45.5%(127/279),普通门诊占54.5%(152/279);就诊时以挂号为主,占96.0%(268/279);患儿就诊等待时间平均为30(10,60)min。因本次疾病首诊的患儿占46.9%(131/279),多次就诊的患儿占53.1%(148/279)。279例患儿就诊原因前5位分别是发热(69例,24.7%)、咳嗽(67例,24.0%)、复诊(39例,14.0%)、仅开药(25例,9.0%)、腹泻(13例,4.6%)。普通门诊因仅开药患儿就诊率明显高于专家门诊(P〈0.05);夜间门诊因发热、腹泻就诊率明显高于日间门诊(P〈0.05)。279例患儿疾病诊断前5位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107例,38.4%)、支气管炎(30例,10.8%)、肺炎(29例,10.4%)、腹泻病/胃肠炎(26例,9.3%)、癫痫(12例,4.3%)。夜间门诊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病/胃肠炎就诊率均高于日间门诊(P〈0.05)。患儿以单纯口服药物治疗为主,为175例(62.7%),回家观察35例(12.5%),静脉输液32例(11.5%),单纯雾化吸入17例(6.1%),转至专家12例(4.3%),住院治疗8例(2.9%)。夜间门诊单纯口服药物率高于日间门诊(P〈0.05)。49.1%(137/279)的家属认为看病很容易/容易,35.8%(100/279)认为一般,15.1%(42/279)认为很困难/困难。患儿家属和医生对患儿病情评估轻重存在差异(χ2=7.803,P〈0.05)。279例患儿中,接诊医生建
姚弥齐建光闫辉姜玉武郑家强
关键词:门诊医疗
基于ADDIE模型完善儿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23年
临床思维培养是基于胜任力导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应用ADDIE模型建立并探索完善儿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课程。首先针对现有住院医师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迫切需要进行了需求分析和可行性评估,然后进一步设计、开发并实施了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与案例为基础的教学相结合的儿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课程体系,涵盖了儿科住培中要求掌握的各系统主要内容。课程结束后的调查问卷显示所有参与学习的住院医师都认可本门课程,认为对于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非常有益。根据住院医师的建议以及教学需求,第二年对课程进行了再次开发与改进,将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方法融入课程体系中。总之,应用ADDIE模型有机整合多种教学模式,对于改进儿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课程具有比较高效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体系改革中值得借鉴。
闫辉桑田张欣于果齐建光姜玉武
关键词:住院医师儿科
内源性一氧化氮与硫化氢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相互作用被引量:45
2004年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 /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ygnase ,NOS)体系和硫化氢 (hydrogensul fide,H2 S) /胱硫醚γ 裂解酶 (cystathionine γ lyase,CSE)体系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将 2 5只大鼠随机分为 4组 :低氧组 (7只 )、低氧 +L NAME组 (给与NOS抑制剂Nω 硝基 L 精氨酸甲酯处理的低氧组 ,6只 )、低氧 +PPG组 (给与CSE抑制剂炔丙基甘氨酸处理的低氧组 ,6只 )和对照组 (6只 )。低氧 2 1d后 ,测定肺动脉平均压、血浆NO及H2 S含量 ,分别测定低氧组、低氧 +L NAME组及对照组CSE活性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低氧组、低氧 +PPG组及对照组的肺动脉内皮细胞eNOS表达。结果 :低氧 2 1d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力明显增高 ,同时血浆中NO和H2 S含量、肺动脉内皮细胞eNOS表达及肺组织CSE活性亦明显下降 ;而低氧 +L NAME组 ,伴随着NO含量的下降 ,肺动脉平均压显著上升 ,同时 ,血浆中的H2 S含量及肺组织CSE活性较低氧组显著上升 ;在低氧 +PPG组 ,伴随血浆H2 S含量的降低 ,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 ,同时血浆中的NO含量及肺血管内皮细胞eNOS表达也较低氧组显著上升。结论 :内源性NO/NOS体系与H2 S/CSE体系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呈现相互的负性调节作用。
张清友杜军保石琳张春雨闫辉唐朝枢
关键词:内源性一氧化氮硫化氢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免疫组织化学血管内皮细胞
住院医师置信职业行为量表在住培评价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住院医师置信职业行为量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230名住院医师及其71名指导医师为研究对象,指导医师采用住院医师置信职业行为量表对住院医师的15项置信职业行为进行评价。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学科、不同年资住院医师之间置信级别的差异,以确定能否达到分层递进的培训原则。采用概化系数检验住院医师置信职业行为量表的评价信度。结果:住院医师置信职业行为量表的概化系数为0.980。指导医师对内科、妇产科和儿科住院医师的评价中,第二年住院医师的置信级别评价高于第一年住院医师[如妇产科住院医师接诊患者,4.0(0.6)比3.0(0),均矫正P<0.001];第三年住院医师的置信级别评价高于第二年住院医师[如妇产科住院医师接诊患者,4.5(0.8)比4.0(0.6),均矫正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指导医师对外科住院医师的评价中,第一年与第二年住院医师[如一般临床问题识别与处理,4.0(0.3)比4.0(0.5),矫正P=0.591]、第二年和第三年住院医师[如一般临床问题识别与处理,4.0(0.5)比4.0(0.5),矫正P=0.047]的置信级别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医师置信职业行为量表可靠、稳定,能够有效反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其中内科、妇产科、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符合分层递进的培训原则,外科住院医师培训有必要重新规划年度培训计划。
刘喆刘林周文静江哲涵齐建光闫辉李海潮齐心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程序性评价在胜任力导向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2023年
胜任力导向医学教育是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标志,医学教育评价也随之发生变革,历经学习评价-以学促评-学评融合3个不同阶段,并由此产生程序性评价。程序性评价以低利害评价-中期回顾-高利害决策作为基本框架,以胜任力为导向,根据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方法,形成多元化、多维度、多角度、多时空的系统性评价模式。程序性评价通过大量低利害评价和反馈,有效引导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持续改进他们的行为表现;通过教师与学习者的定期交流,强化改进措施;通过专家委员会,最终作出晋级、毕业的高利害决策。基于教学设计原则,围绕课程,构建、实施程序性评价。我国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其优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合理利用程序性评价,加速落实胜任力导向医学教育。
齐心闫辉齐建光李力
关键词:医学教育胜任力
儿童直立不耐受和坐位不耐受的疾病谱及治疗方式十年回顾
2022年
目的:分析儿童直立不耐受(orthostatic intolerance,OI)和坐位不耐受(sitting intolerance,SI)的基础疾病谱,并了解其在临床上采用的经验性治疗方式。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十年期间所有患儿的病例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符合OI和SI诊断标准的患儿纳入研究,分析患儿OI和SI的基础疾病谱,并总结分析其治疗方式。结果:共纳入OI和SI病例资料2110例,其中男943例(44.69%),女1167例(55.31%),年龄4~18岁,平均(11.34±2.84)岁。十年间总体OI和SI患儿例数呈逐渐增多趋势。OI疾病谱中占比最高的是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共826例(39.15%);其次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共634例(30.05%)。而SI疾病谱中占比最高的是坐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sitting tachycardia syndrome,STS),共8例(0.38%);其次为坐位性高血压(sitting hypertension,SHT)2例(0.09%);此外,OI和SI合并疾病中占比最多的是POTS合并STS,共36例(1.71%)。在OI和SI治疗方式中,主要为自主神经功能锻炼757例(35.88%),其次为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s,ORS)687例(32.56%),美托洛尔307例(14.55%),盐酸米多君142例(6.73%),ORS联合美托洛尔138例(6.54%)和ORS联合盐酸米多君79例(3.74%)。POTS合并VVS的患儿相对于POTS或VVS患儿,接受药物治疗者更多(41.95%vs.30.51%vs.28.08%,χ^(2)=20.319,P<0.01),而POTS和VVS患儿的药物治疗占比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POTS及VVS是OI的主要基础疾病,SI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疾病。OI和SI患儿的人数整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主要治疗方式为自主神经功能锻炼和口服ORS。POTS合并VVS的患儿相对于单纯POTS或VVS患儿,更倾向于接受药物治疗。
崔雅茜杜军保张清友廖莹刘平王瑜丽齐建光闫辉徐文瑞刘雪芹孙燕孙楚凡张春雨陈永红金红芳
关键词:儿童直立不耐受疾病谱
家族史与儿童青少年血脂紊乱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家族史与儿童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2004年4月至10月"营养转型期儿童、成人慢性病综合性防治研究"课题组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地区6~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有效调查对象19306名,其中男9665名,女9641名;按年龄及性别分为男性学龄期组、青春期组,女性学龄期组、青春期组。根据家族史背景分为无家族史、有一级家族史、有二级家族史。对其空腹末梢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进行检测。结果有一级家族史者,各年龄段男童组TC及TG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家族史者(P<0.05),学龄期女性儿童组TC显著高于无家族史者([4.07±0.41)mmo/L、(4.00±0.33)mmo/L,P<0.05],青春期女性儿童组TG显著高于无家族史者([1.26±0.75)mmo/L、(1.20±0.66)mmo/L,P<0.05];有二级家族史者,各年龄阶段男性儿童组TC及TG均显著高于无家族史者(P<0.05),各年龄组女性儿童TC均显著高于无家族史者(P<0.05)。将肥胖作为混杂因素行协方差分析后,有不同家族史背景的各年龄性别分组儿童TC水平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期男性儿童组、青春期男性儿童组及学龄期女性儿童组有一级家族史者血脂紊乱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一级家族史者(11.6%、7.1%,11.2%、8.4%,10.8%、8.0%,P<0.05),有二级家族史青春期男性儿童组及青春期女性儿童组血脂紊乱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家族史者(10.3%、7.8%,14.7%、11.8%,P<0.05)。结论不同家族史背景儿童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级及二级家族史在儿童血脂紊乱筛查中具有一定意义。
闫辉米杰刘颖程红陈建军张秀芝杜军保
关键词:儿童血脂紊乱家族史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