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绪广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醉
  • 4篇麻醉深度
  • 3篇双频指数
  • 3篇脑电双频
  • 3篇脑电双频指数
  • 2篇七氟醚
  • 2篇全麻
  • 1篇药物
  • 1篇异丙酚
  • 1篇异氟醚
  • 1篇诱发电位
  • 1篇镇痛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静脉镇痛
  • 1篇听觉
  • 1篇听觉诱发
  • 1篇听觉诱发电位
  • 1篇全麻药
  • 1篇全麻药物
  • 1篇全麻诱导

机构

  • 6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广州市番禺区...
  • 1篇荆门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阮绪广
  • 8篇詹鸿
  • 2篇全小会
  • 2篇吴涯雯
  • 2篇江伟航
  • 2篇程平瑞
  • 1篇孟利刚
  • 1篇谭灿辉
  • 1篇陈浩文
  • 1篇陈浩文
  • 1篇林定
  • 1篇陶红斌
  • 1篇陈郡兴
  • 1篇陈友权
  • 1篇黄焕娟

传媒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熵在全身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评价熵在全身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AsAl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熵指导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根据反应熵(RE,维持在40~50)调控用药,Ⅱ组根据临床经验用药。记录静息态和全麻诱导、维持及苏醒期的MAP和HR。结果两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及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Ⅱ组比较,Ⅰ组异氟醚用量明显减少(P〈0.05),平均MAC低(P〈0.01),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在关腹时Ⅱ组RE比Ⅰ组低(P〈0.01),HR比Ⅰ组慢(P〈0.01);两组术后均否认有术中知晓。结论熵监测麻醉深度有一定临床意义,有助于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减少麻醉药的用量,苏醒快、拨管快。
阮绪广詹鸿全小会
关键词:麻醉深度
熵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麻醉深度一直是麻醉医生所关注的问题。全身麻醉是一种特殊而非常复杂的状态,包括催眠、记忆缺失、疼痛应激抑制和肌肉松弛等方面的因素。熵(entropy)是通过对脑电图(elelctroencephalogram,EEG)及前额肌电图(frontal electromyogram,FEMG)的采集,运用一种特殊的运算方式将反映脑电信号的复杂程度用数值表述出来。Datex—Ohmeda公司经过数年与临床合作研究开发,于2003年在全球推出了S/5TMM—Entropy模块,将熵指数的概念第一次作为监测的一种手段提供给麻醉医师,使其真正在临床得以实践。现就麻醉深度和熵在临床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阮绪广詹鸿江伟航程平瑞
关键词:麻醉深度
状态熵及反应熵应用于全身麻醉深度监测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熵指数(entropy)在静吸复合全麻期间监测的有效性和特点。方法:选择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病例。麻醉诱导:丙泊酚2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维持:异氟醚吸入,维持在1.0最低有效浓度,追加芬太尼及丙泊酚。麻醉全过程同时监测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切皮即刻、恢复期呼之睁眼各时间点所对应的状态熵(SE)、反应熵(RE)及BIS值,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值;同时比较两者术中受电刀干扰的程度。结果:SE基础值低于RE;诱导后RE、SE、BIS值均显著下降;恢复期呼之睁眼时明显回升,但未能完全回到基础值,RE值回升最明显。SE值、RE值与BIS值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及0.91。MAP和HR变化趋势与SE值、RE值和BIS值变化趋势相一致。熵指数和双频指数受术中电刀干扰程度分别为12%和62%。结论:熵指数能够及时反映麻醉期间患者意识水平变化;受术中电刀干扰的程度较双频指数小。
陈浩文吴涯雯阮绪广陈郡兴孟利刚詹鸿
关键词:麻醉全身脑电双频指数
肌松药对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期间熵指数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肌松药对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期间熵指数的影响。方法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单次维库溴铵,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全麻诱导:2组均接受了目标浓度的丙泊酚输注直到病人意识消失。意识消失后的2分钟,试验组给予单次维库溴铵0.1m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记录脑电双频指数及状态熵和反应熵指数。结果在意识消失时的两组间结果相似。病人意识消失后对照组用药后较意识消失时的脑电双频指数(P<0.002),状态熵(P<0.05),反应熵(P<0.01)均下降。试验组在脑电双频指数(P<0.0001),状态熵(P<0.0001),反应熵(P<0.0001)下降。试验组在双频指数(P<0.05)和反应熵(P<0.01)方面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结论浅麻醉病人给予肌松剂时双频指数和反应熵下降,而状态熵则变化不明显。
吴涯雯詹鸿陈友权阮绪广林定
关键词:肌松药熵指数
近似熵:一种新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被引量:2
2006年
阮绪广詹鸿
关键词:麻醉深度监测方法近似熵全身麻醉听觉诱发电位全麻药物
布托啡诺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2006年
目的:观察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合适剂量。方法:3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两组(C1和C2),45例普外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三组(P1,P2和P3),C1和P1组使用镇痛方法1:布托啡诺5mg、氟哌利多2mg加盐水至60mL;C2和P2组使用镇痛方法2(布托啡诺6mg,余同方法1);P3组使用方法3(200mg曲马多加至方法2),手术结束静脉给1mg布托啡诺负荷量后接持续镇痛泵(2mL/h)。观察术后2、4、8、12、16、20、24和30小时的镇痛效果(VAS评分)、镇静程度、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同种手术镇痛效果比较:方法2比方法1好,方法3最好;同种镇痛方法在不同种类手术比较:妇产科手术镇痛效果比普外手术效果好,用方法3对普外大手术也能取得很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和其他组一样轻微。结论:布托啡诺静脉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低,对较大手术加用曲马多效果满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陈浩文阮绪广詹鸿陶红斌黄焕娟谭灿辉
关键词:布托啡诺静脉镇痛
七氟醚、异氟醚不同呼气末浓度对熵和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观察不同呼气末浓度的七氟醚和异氟醚对熵、脑电双频指数(BIS)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或Ⅱ级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Ⅰ组)和异氟醚组(Ⅱ组)。麻醉诱导用丙泊酚1mg/kg,1min后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维持反应熵(RE)、状态熵(SE)、BIS45~55,6min后置入喉罩。调节吸入浓度使两组患者呼气末浓度分别为0.4、0.6、0.8、1.0和1.3MAC时各维持10min,记录RE、SE、BIS、HR和MAP。结果两组患者不同呼气末浓度七氟醚和异氟醚RE、SE、BIS随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P〈0.05),HR逐渐减慢、MAP逐渐降低(P〈0.05)。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E、SE、BIS间直线相关性随呼气末浓度增大相关系数有增加趋势。结论熵和BIS均能有效监测七氟醚、异氟醚麻醉深度。
阮绪广詹鸿江伟航程平瑞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麻醉深度七氟醚异氟醚
熵和脑电双频指数指导成人七氟醚吸入联合少量丙泊酚的全麻诱导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熵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成人七氟醚吸入诱导联合少量丙泊酚时的数量化脑电参数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病人反应,探讨熵和BIS监测麻醉深度的可行性。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安静时的反应熵(RE)、状态熵(SE)和BIS值。静脉推注丙泊酚0.8mg/kg,面罩吸氧(8L/min),2min后手控气囊吸入8%七氟醚,进行气管插管。记录静息下(t0)、静注丙泊酚后2min(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的RE、SE、BIS、平均动脉压(MAP)、HR。记录麻醉诱导开始至气管插管完成时间,观察诱导插管过程中病人的反应。结果:熵和BIS在各不同时刻点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插管前即刻降至最低水平,插管后1、3min两者均缓慢上升,均在60以下;RE、SE、BIS三者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95以上。MAP随着麻醉的加深逐渐下降(P<0.05),在t2时降至最低水平(P<0.05),t3时MAP上升,t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仍低于t0、t1时刻(P<0.05),t4时MAP复降至t2时水平(P>0.05)。HR变化和MAP类似。七氟醚吸入诱导病人反应如拒吸和体动等较明显(约20%);插管呛咳、颌紧、声门闭合有34例。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时间较长,体动、拒吸、呛咳、下颌紧、暴露不良等时有存在,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容忽视。熵和BIS均能准确监测麻醉深度。
詹鸿阮绪广全小会
关键词:二异丙酚七氟醚吸入诱导脑电双频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