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淳

作品数:158 被引量:768H指数:1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文物和博物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8篇历史地理
  • 14篇生物学
  • 11篇天文地球
  • 10篇文化科学
  • 6篇政治法律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78篇考古
  • 66篇考古学
  • 66篇古学
  • 19篇文化
  • 17篇石器
  • 15篇考古学家
  • 14篇聚落
  • 13篇遗址
  • 13篇旧石器
  • 12篇社会
  • 11篇史前
  • 9篇聚落形态
  • 8篇政治
  • 8篇石器时代
  • 7篇上古
  • 7篇上古史
  • 7篇石制品
  • 7篇农业起源
  • 7篇旧石器考古
  • 6篇旧石器考古学

机构

  • 154篇复旦大学
  • 4篇新墨西哥大学
  • 3篇河南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博物馆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浙江省文物考...
  • 2篇皇家安大略博...
  • 2篇布里斯托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湘潭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牛津大学

作者

  • 157篇陈淳
  • 11篇潘艳
  • 8篇陈洪波
  • 7篇陈虹
  • 4篇顾建新
  • 4篇郑建明
  • 3篇沈辛成
  • 3篇陈力子
  • 3篇徐晋麟
  • 3篇张萌
  • 3篇张萌
  • 2篇谢银玲
  • 2篇靳桂云
  • 2篇汤英俊
  • 2篇顾伊
  • 2篇张勇
  • 2篇王轶华
  • 2篇沈辰
  • 2篇吴双
  • 1篇史党社

传媒

  • 57篇南方文物
  • 11篇文物世界
  • 11篇东南文化
  • 6篇复旦学报(社...
  • 6篇江汉考古
  • 5篇人类学学报
  • 4篇科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群言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文物
  • 2篇文史哲
  • 2篇历史研究
  • 2篇农业考古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四川文物
  • 1篇新华文摘
  • 1篇考古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1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1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青花瓷题材的伊斯兰青花瓷器被引量:5
2010年
中国瓷器的伟大传统在好几个世纪中启发了各种模仿者。在艺术史上,一种模仿的传统先是对遥远地区过去荣耀的揣摩,进而采用自己方式和形状,然后形成全新方向的重要创造力。奥斯曼土耳其小镇伊兹尼克,就属于这种情况。在这里,本地陶工在1500年前就受中国青花瓷启发生产陶制器皿,大约同一时期,中国青花瓷已开始出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王宫物品名录之中。
沃尔特·丹尼赵琳陈淳
关键词:青花瓷器中国瓷器伊斯兰题材模仿者大传统
发掘文物价值 赓续文明根脉
2024年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文物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象征和物质财富,它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科技和族群繁衍的各种积淀。与文字记载的历史不同,文物是我们以及子孙后代可以触及遥远过去直至洪荒时代的传家宝。当站在周口店遗址、长城和兵马俑面前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和沧桑,给人一种精神上的震撼。
陈淳
关键词:周口店遗址兵马俑文化遗产保护文字记载文物
陶器、聚会与政治:美国西南部的集体宴飨
2020年
过去十年里,考古学家对集体宴飨作为小型社会不平等的一个方面兴趣日增。而在新几内亚、非洲、北美西北沿海及其他地方,那些备受注目的复杂宴飨活动的民族志案例,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兴趣。因此毫不奇怪,近来有关社会不平等起源的考古学文献,充斥着将竞争宴飨作为中程社会里(即酋邦——译注)推动、维持以及挑战社会权力分配差别关键所在的报道。实际上,对于那些探索人类社会复杂化与不平等最初发展形式的考古学家来说,宴飨已经成了必由之路。
诸诣(译)陈淳
关键词:社会不平等民族志考古学
谈考古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中文第二版译后记被引量:1
2014年
科林·伦福儒和保罗·巴恩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2012年新出炉第六版的中文翻译终于在2013年底脱稿。这本厚达656页的教材能在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的五本著作中首先完成,还要归功于上海古籍出版社原总编助理童立军先生。正是他的鼓励和努力,本书新版的版权购买和翻译在2012年底就完成和启动,之后便成为申报《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课题的首选。作为译著,还是需要写一篇译后记,以表达译者的体会和心得。本书第三版的翻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担,陈星灿牵头,组织了十一位同行合力翻译,并撰写了译者序。我很赞同他在序言里的一些坦言,并感同身受。这就是:翻译这两位考古学家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是一种荣幸,也有许多风险,主要还是“本书浩卷繁佚,涉及问题多、领域广、课题新、许多概念没有现成的翻译……”1。第六版是修订最大的一版,做了一番最彻底的更新和重组,增加了许多新内容,特别是框式专栏。所以,翻译这本巨著的最新版本对我来说也是新的挑战。
陈淳
关键词:考古学研究中文翻译后记
从考古学理论方法进展谈古史重建被引量:24
2018年
强调历史文献与考古材料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常被认为是中国古史研究(尤其是上古史重建)的特色,但是将两类证据不加区别、缺乏审视地"结合"却会产生问题。考古学与历史学在研究对象、方法和擅长解决的问题上差异很大,因此两者应该是信息的互补关系,而非对具体时间、事件和人物的印证关系。随着理论方法的进展,当代考古学已经能从生态环境、技术经济、生存方式、社会结构乃至意识形态等角度进行比较全面的历史重建,而历史学也已从单纯地关注政治史转向社会史、文化史等整体史研究。史料分析者要重视文献批判精神,并明白史料和考古材料一样都是历史的产物而非历史本身。研究者应认识到当代偏好和价值取向对古史重建的影响,区分"真相"和"看法"之不同。当下上古史研究亟待突破"二重证据法"的窠臼。采用考古学和历史学的新范式进行多学科交叉与信息提炼、整合和阐释,应该成为21世纪古史重建工作的必由之路。
陈淳
关键词:二重证据法考古学古史重建
酋邦概念与国家探源——埃尔曼·塞维斯《国家与文明的起源》导读被引量:6
2018年
酋邦是社会进化论的一个类型或一个发展阶段,类似于生物进化中爬行类和哺乳类概念。社会演进的趋势是用某些"主导类型"或"主导阶段"来表示的。并非所有酋邦都能演进到国家,国家也不一定从最特化的酋邦中产生。文化进化论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通则,而历史学研究则关注具体事件和对象的线性过程。酋邦是介于平等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各种世袭不平等社会。早期国家的诞生普遍见证了征服和吞并,为了管理先前各自为政的独立酋邦,国家必然以任命的官僚体制来取而代之。
陈淳
关键词:新进化论酋邦官僚体制
秘鲁北部沿海维鲁河谷原始国家的形成被引量:2
2018年
这是一篇维鲁河谷史前聚落形态的后续研究,聚焦于秘鲁北部沿海早期国家的起源。美国考古学界戈登·威利对维鲁河谷的聚落形态研究报告被誉为考古学史上最重要的方法论突破,是考古学进入新时代的象征。他采取历时或过程与共时或功能的视角来研究维鲁河谷社会结构的变迁,为考古学的历史重建开辟了一条可行的路径。聚落研究突破了器物分类这个传统考古学的瓶颈去探究社会关系,甚至在文化同质性很大的情况下也能研究文化演变。本文的研究就是设法解决秘鲁北部沿海各河谷社会复杂化的进程,试图探究这些河谷中早期国家多地平行起源的可能。由于这些河谷相互之间存在接触和交流,因此在物质文化上表现出一定的同质性。根据威利的观察,维鲁河谷在波多穆林时期出现了金字塔和防御设施,形成了政治和宗教的中心,而到加伊纳索时期达到顶峰,他认为这一时期整个河谷已经在一个战争领袖的统治之下。本文从碳十四断代、陶器特点和聚落形态分析,认为维鲁河谷的加伊纳索群遗址很可能是秘鲁沿海最早第一代早期国家的首都。而其他河谷也可能经历过早期国家的独立演化过程。而以前因为断代方法和物质文化的分析率不够清晰,一般认为秘鲁北部沿海的文明起源是莫切早期国家的单一扩张。本文可以作为威利维鲁河谷研究报告的延伸阅读,并对我国的文明和早期国家探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让-弗朗索瓦·米拉尔(加)郭璐莎(译)陈淳
关键词:国家社会河谷美索不达米亚政治组织安第斯山脉
“操作链”与旧石器研究范例的变革
本文从欧美旧石器考古学研究范例历史演变的角度,对我国的现状进行了剖析。认为我国的旧石器研究仍然停留在相当于步日耶时代的"特征鉴定"层次上,缺乏当代流行的"量化分析"和"操作链"的人类行为研究。文章提出了研究范例变革的迫切...
陈淳
关键词:旧石器考古学早更新世石制品
文献传递
西伯利亚发现未知古人类被引量:1
2010年
2010年4月8日的《自然》杂志,刊登了德国分子人类学家约翰·克劳斯(Johannes Kruase)领衔撰写的一篇文章,报道了在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区发现了一种现在完全未知的古人类[1]。这项发现之所以惊人,不只因为它揭示了人类未知的过去,更重要的是,该项重大发现不是根据以往骨骼化石的体质人类学形态分析,而是首次根据分子人类学的线粒体DNA序列鉴定的一支新人种。该发现表明,人类的进化历程要比以前了解的更加复杂和扑朔迷离。
陈淳陈虹
关键词:古人类化石德尼海德堡人海德堡直立人尼安德特人
考古学文化与文化生态被引量:5
1997年
考古学文化与文化生态陈淳(复旦大学文博学院)一文化与文化类型在我国史前研究中,考古学文化是一个关键性分析概念。讨论这一概念所涉及的种种问题,自然涉及到史前学的一些关键问题。纵观史前考古学的发展,其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多元说——单元说——...
陈淳
关键词:考古学文化文化类型文化生态学文化关系史前文化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