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羽佳
- 作品数:22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p感染的胃癌组织中Eph A2和Ephrin A1的表达与远处转移的关系被引量:6
- 2016年
- 采用蛋白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ph A2、Ephrin A1和E-cadherin的蛋白及mRNA水平,分析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促进胃癌发展的机制。结果胃癌组Eph A2和Ephrin A1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P<0.05),且伴Hp感染组显著高于未伴Hp感染组(P<0.05);胃癌组Eph A2和Ephrin A1蛋白及mRNA水平与存在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Eph A2和Ephrin A1分别与E-cadherin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说明Hp可能通过诱导胃癌细胞合成更多的Eph A2和Ephrin A1,从而抑制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使胃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发生转移。
- 闫世贤王大广陈羽佳刘恒昌徐越超
- 关键词:EPHA2EPHRINA1
- 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恶性黑色素瘤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常见,但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恶性黑色素瘤易发生淋巴道转移和血行转移,转移部位可见于肺、肝、脑、肾上腺,胃转移极为少见。本病例报道一例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患者。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因黑便5天于2014年7月1日入院。既往:1年前于吉大一院二部行左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根治术,
- 邹齐陈羽佳王大广所剑
-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血行转移淋巴道转移隆起型转移性黑色素瘤
- 肥胖对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背景:目前主要采用体质指数(BMI)评估肥胖。但有研究发现,BMI相同者的脂肪分布不尽相同,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对疾病的影响也存在差异。目的:观察肥胖对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将294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根据BMI分为偏瘦组、正常组、偏胖组和肥胖组,根据内脏脂肪面积与总脂肪面积百分比(V/T)将患者分为内脏肥胖(VFv)组和皮下肥胖(VFs)组。分析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与术后恢复情况以及BMI、V/T与总体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偏瘦组和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偏胖组(P<0.05),偏瘦组以吻合口瘘和营养不良为主,肥胖组以切口脂肪液化和切口感染裂开为主。VFv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VFs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均以切口脂肪液化和吻合口瘘为主。正常组(60.8%)和偏胖组(57.4%)生存率显著高于肥胖组(39.2%)和偏瘦组(21.4%)(P<0.05),VFs组生存率显著高于VFv组(61.3%对48.8%,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城乡构成比、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BMI值和V/T值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肥胖可能是行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预后较差的标志。
- 闫世贤佟伟华陈羽佳刘恒昌徐越超
- 关键词:胃肿瘤肥胖症全胃切除术围手术期
- 空肠恶性神经鞘瘤致肠梗阻1例分析
- 2016年
- 恶性神经鞘瘤又称神经纤维肉瘤,肢体躯干为其好发部位,发生在小肠者较少见,发生于小肠者多见于回肠。小肠恶性神经鞘瘤所产生的症状与肿瘤的大小、部位、生长方式等有关。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表现为腹痛、肠道出血、肠梗阻、腹内肿块、肠穿孔、类癌综合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症状。现报道小肠恶性神经鞘瘤导致肠梗阻1例,并结合复习以往相关文献进行讨论总结,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小肠恶性神经鞘瘤的认识及鉴别能力,为临床中提高小肠恶性神经鞘瘤的诊断率提供借鉴。
- 王世栋王大广陈羽佳所剑曹雪源
- 关键词:小肠恶性神经鞘瘤肠梗阻
- 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全结肠切除术后累发腹壁纤维瘤病1例
- 2019年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种以大肠多发息肉样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征,FAP包括肠内表现和肠外表现:肠内表现主要为多发腺瘤样息肉,肠外表现主要为腹外、腹壁及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等。本院近期接诊一名FAP术后累发AF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 许永飞陈羽佳潘梓文徐仲航徐越超
-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切除术后大肠全结肠肠外表现
- 回盲部脉管瘤导致肠套叠1例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脉管瘤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一类良性肿瘤,是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的合称,病因学上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是一种罕见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有出血、贫血及发现肿物等。在出血、贫血及肿物的鉴别诊断中应考虑脉管瘤的可能,但最终需结合病理定性。脉管瘤手术效果良好,大多预后良好。现报道回盲部脉管瘤导致肠套叠1例,并结合复习以往相关文献进行讨论总结,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脉管瘤的认识及鉴别能力,为临床中提高脉管瘤的诊断率提供借鉴。
- 马志龙张路遥陈羽佳徐越超石未未所剑
- 关键词:脉管瘤回盲部临床思维
- 腹部孤立性纤维瘤2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探讨腹部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误诊原因、治疗方法,以减少其误诊率,提高治愈率。回顾性分析2例腹部(腹膜外1例,腹腔1例)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资料、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2例均为男性,年龄30岁、73岁,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腹腔占位性病变。病理检查:孤立性纤维瘤(1例倾向于恶性)。1例术后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1例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罕见肿瘤,且多发于胸腔。腹部孤立性纤维瘤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术前很难确诊,需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良性病变预后好。
- 徐信玉王大广陈羽佳徐越超
- 关键词:腹部肿瘤孤立性纤维瘤
- CT诊断黑斑息肉病一例
- 2010年
- 张磊王景宇阮洋冬冬于金海陈羽佳王淑清
- 关键词:黑斑息肉病CT诊断腹部包块家族病史侧腹部反跳痛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破裂1例被引量:1
- 2019年
-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7岁,因“突发腰背部疼痛1天加重5小时”于2016年10月10日急诊入院。患者自述1天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突发右侧腰背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右臀部及右下肢放射痛,自行使用“膏药”、“拔罐”治疗未见缓解。入院前5小时疼痛加重,以右上腹及右腰部胀痛为著,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追问病史:患者于2016年9月4出现间断头痛,9月15日开始加重、发作频繁,夜间为重,未予在意。
- 肖明明李伟陈羽佳刘宾王大广所剑
- 关键词:腹膜后副神经节瘤腰背部疼痛持续性胀痛下肢放射痛急诊入院胃内容物
- Peutz-Jeghers综合征并肠套叠1例并文献回顾
- 2019年
-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又称皮肤及黏膜黑色素斑-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是一种以皮肤及黏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息肉、家族遗传性为主要特点的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明,临床上对其认知不足,容易误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PJS患者的预后极其重要。我院近期收治1例PJS合并肠套叠、肠梗阻,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对该病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 许永飞陈羽佳潘梓文徐仲航徐越超
- 关键词:肠套叠肠梗阻恶性肿瘤综合征PEUTZ-JEG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