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锐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慢性
  • 3篇老年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神经节
  • 2篇腺炎
  • 2篇慢性胰腺炎
  • 2篇背根
  • 2篇背根神经节
  • 2篇大鼠背根神经...
  • 1篇蛋白
  • 1篇调控通路
  • 1篇血浆
  • 1篇血凝酶
  • 1篇血压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样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机构

  • 7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太和医院

作者

  • 7篇马锐
  • 4篇李亚新
  • 4篇陈欣
  • 3篇程立
  • 3篇胡先平
  • 3篇郑伟
  • 2篇李凡
  • 2篇段发兰
  • 1篇余益本
  • 1篇聂鑫
  • 1篇唐家荣
  • 1篇穆敬平
  • 1篇薛炀
  • 1篇谢滨萱
  • 1篇杨茂平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慢性胰腺炎大鼠背根神经节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建立慢性胰腺炎(CP)大鼠模型,探讨慢性内脏疼痛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只成年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二丁基二氯化锡溶液,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乙醇溶液,注药前后不同时间点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8周后处死大鼠,比较两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表达变化。结果注药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胰腺组织显示慢性炎症表现;痛阈值降低;DRG的TGF—β1和IGF-1表达增多(P〈0.01)。结论DBTC能成功诱导大鼠CP模型,支配胰腺的背根神经节段的DRG的TGF—β1和IGF-1表达在慢性疼痛刺激条件下明显增多,提示两者可能参与了疼痛的发生机制,能抑制疼痛的发生条件,为机体保护性机制。
胡先平程立马锐郑伟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背根神经节
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中等量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观察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中等量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4年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核中等量出血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氨甲环酸,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凝酶;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估其治疗后患侧肢体功能,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黏度、高切还原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高切还原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患侧肢体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u=8.113,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性基底核中等量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患侧肢体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李亚新陈欣马锐段发兰唐家荣
关键词:血凝酶氨甲环酸
注射用胸腺法新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注射用胸腺法新(thymosinα1 for injection)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免疫调节剂,它对人体T细胞的成熟起促进作用,并使内源性α干扰素(IFN-α)和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效应增强,还能使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细胞(CD3+,CD4+,CD8+)的活性增加;可用于治疗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疾病及肿瘤的辅助治疗;Gold-stein等将330名65岁至100岁(平均74岁)的老年人在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的同时,
李凡谢滨萱李亚新聂鑫杨茂平薛炀马锐
关键词: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
芪蓉润肠口服液联合针灸干预对老年住院功能性便秘早期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芪蓉润肠口服液联合针灸干预用于老年住院功能性便秘早期患者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住院部诊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共12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芪蓉润肠口服液联合针灸干预组(试验组,n=63例)和单纯针灸干预组(对照组,n=57例)。8周后比较其排便次数、排便难度大小以及粪便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大便次数每周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istol分型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难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蓉润肠口服液与针灸联合治疗老年住院功能性便秘早期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且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李亚新段发兰陈欣马锐穆敬平
关键词:芪蓉润肠口服液针灸疗法老年功能性便秘
预测及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的分子调控通路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预测及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的分子调控通路。方法:运用UCSC Genome Browser、LncBase、miRTar Base、JASPAR等数据库对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RNA)的上游转录因子、下游靶miRNA及靶miRNA的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分析,并进一步推导其分子调控通路。结果:HOTAIR受上游SP1、FOXD1、USF1、SPIB等转录因子的调控,其能调控下游miR-326的表达,SMO、NOTCH1、NOTCH2、CD9与HOTAIR的转录因子存在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反馈调控通路。结论: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显示xxx-xxx-xxx信号轴(或网络)可能是xxx的重要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长链非编码RNA功能机制提供新思路。
程立陈立彩马锐胡先平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肺部肿瘤
慢性胰腺炎疼痛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胰腺节段的确定
2015年
目的:建立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 P)模型,检测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胰腺节段,并通过物理及化学检测方法论证模型可行性,为进一步探讨慢性内脏疼痛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二丁基二氯化锡溶液,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乙醇溶液,注药前后不同时间点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8 wk后处死两组大鼠,通过HE染色对比两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选取正常大鼠行1,1'-双十八烷基-3,3,3',3'-4甲基吲哚羰花青-高氯酸盐(1,1'-dioctadecyl-3,3,3',3'-tetramethindo-carbocyanine perchlorate,Dil)逆行示踪明确支配胰腺的DRG段,通过RT-PCR法测两组大鼠DRG的c-fos指标的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注药8 wk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胰腺组织显示明显的慢性炎症表现;痛阈值明显降低;Dil逆行示踪证实支配胰腺组织的脊髓神经表达节段在T8-12,DRG的c-fos表达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CP疼痛模型成功,支配胰腺的DRG段在T8-12,c-fos的表达在慢性疼痛刺激条件下明显增多,提示模型成功.
胡先平程立马锐郑伟李凡陈欣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C-FOS背根神经节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瑞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t=2.163~15.587,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54~1.215,P〉0.05);治疗后2、4、6和8周时,观察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573~14.643,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清CRP、PAPP-A含量。
陈欣李亚新郑伟余益本马锐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瑞舒伐他汀C反应蛋白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