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宁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清末
  • 3篇北京城
  • 2篇兴学
  • 2篇庙产兴学
  • 2篇公共空间
  • 2篇城市
  • 1篇大学堂
  • 1篇地产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图
  • 1篇信息系统
  • 1篇学堂
  • 1篇岩茶
  • 1篇僧侣
  • 1篇师大
  • 1篇体育
  • 1篇体育文化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9篇鲍宁
  • 2篇赵寰熹
  • 1篇贾长宝
  • 1篇李润琪
  • 1篇刘寅春

传媒

  • 2篇农业考古
  • 1篇中国市场
  • 1篇史学月刊
  • 1篇理论月刊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城市观察
  • 1篇城市与区域规...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清末北京城庙产兴学与新式学堂建设被引量:5
2014年
新式学校建设是北京城市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其发展为城市空间带来显著变化。研究近代学校建设过程对城市史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清末庙产兴学既有利于新式学校建设,也利于北京城传统空间的改造,引起了新旧文化的变迁。宏观上看,复原其制度基础和建设过程,可以总结清末庙产兴学的空间成果。从微观上看,考察学校建设带来的景观变化,可以探讨其对城市生活、文化的影响。清末学校建设以改造传统空间为主要途径,已达到一定规模,依寺庙改造的学校在小学堂中占据了重要比例,而由空间改造带来的城市文化、市民观念变迁也为学校在民国时期的进一步建设奠定了基础。
鲍宁
关键词:庙产兴学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应用——以近代北京城市分区研究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历史地理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本文系统梳理了当前GIS技术在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其中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在小尺度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中,GIS的应用状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并以民国时期北京城内学校格局研究和学校集中指数的计算为例,尝试将量化分析方法应用于城市分区研究当中,并探讨其理论意义。
鲍宁赵寰熹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
侯仁之先生绘制及使用北京地图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侯仁之先生毕生绘制与使用过大量北京地图。本文重点考察在其不同阶段研究中曾发挥重要作用、但未见于发表成果的这一部分地图,探讨其使用地图的方法和思想意义。自求学燕大时起,侯仁之即重视收集北京地图,地图是其获取城市信息、拓展地理视野的重要途径,对侯仁之早期萌发北京史地研究兴趣发挥了积极作用。留英时期,侯仁之开始于研究中绘制不同主题的地图,地图成为其表达历史地理学思想的重要载体,博士论文《北平历史地理》是此时运用北京地图的集中体现。归国后,地图成为侯仁之研究的组成部分,通惠河图组体现了其以已有地图中等高线、河流等要素为基础,将古籍记载加绘于地图当中,全面展示研究对象沿革过程及时空规律的研究方法。
鲍宁赵寰熹
后奥运时期的北京体育文化产业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在奥运契机推动下,体育文化产业作为北京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代表,在自身发展和推动北京城市产业格局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以奥运背景下的北京城市体育文化产业和城市发展为关注点,首先探讨其内涵,进而深入分析其发展和城市结构演变的具体内容,并以洛杉矶、巴塞罗那等发达城市作为比较对象,讨论北京城市体育文化产业和城市发展双向推动的特点与前景。
鲍宁刘寅春
关键词: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产业
从公共空间视角看清代北京的茶馆文化及其近代转变被引量:4
2013年
公共空间既是城市的组成要素,又是市民感知城市的媒介,城市文化与大众文化依托公共空间而体现。茶馆作为清代北京城公共空间的重要部分,在功能、类型和空间分布上都有明显的特征,在传统社会与市民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清末以降,社会的剧烈变革直接反映于北京城茶馆文化的变迁:除传统茶馆的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发生改变以外,还有部分茶馆积极投入到新式启蒙教育当中,在店内进行讲报、宣讲活动并上演爱国剧目等,为开启民智和改良社会风气做出了贡献。民国时期,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与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北京城中出现了一些新形式的茶馆,作为公共空间改造重点的公园、电影院等也逐渐成为了新的休闲时尚,传统茶馆则走向了衰落。
鲍宁贾长宝
关键词:茶馆文化公共空间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谈武夷岩茶的历史与传承被引量:1
2014年
随着武夷岩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武夷岩茶及相关文化的关注日益增加。本文首先全面梳理武夷岩茶的概念分类、历史发展及制作技艺演变过程,在此复原基础上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讨论岩茶技艺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认为武夷岩茶是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史的重要组成,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重视对岩茶制作传承人及其技艺的保护,重新塑造和挖掘武夷岩茶及其技艺的现实价值与生存空间,通过文化的再生产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经济利益的双赢。
李润琪鲍宁
关键词:武夷岩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再生产
清末京师大学堂建设中的房地产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高等学堂是清末新式学堂建设的重点,也是近代北京城内改造较早、建设成果比较显著的一类职能空间。伴随清末京师大学堂的设立及在空间上的发展,一批近代高等学堂在北京城内陆续出现,并带来了城市用地及建筑状况的改变。本文从房地产视角入手,通过搜罗整理史料,首先全面复原大学堂所属各处房地产的详细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以高等学堂建设为中心的北京城内房地产发展状况。大学堂在城内的房地产开拓具有持续且相时分散的特征,推动了早期高等学堂房地产使用模式的发展,清末高等学堂房地产开发表现为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并呈现一定的时空特征。
鲍宁
关键词:京师大学堂房地产
公共空间与城市文化产业旅游——以北京茶文化旅游发展为例被引量:13
2013年
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人群汇集一处、交流活动的场所,是人们获得对于城市文化感知的媒介,依托于城市历史与文化渊源的有形空间构成了城市文化创意活动发生和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本文以北京的茶馆、茶街及茶文化产业发展为例,对其历史源流、发展现状及开发前景进行论述与评价。以美国星巴克诞生地西雅图城市中的咖啡文化产业和城市旅游发展作为比较案例进行研究,提出对文化产业和品牌的打造与宣传以及植根于市民生活的公共空间对城市旅游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方面,北京的茶馆、茶街及茶文化旅游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发展前景。
鲍宁
关键词:公共空间茶文化文化产业旅游
试论清末北京城庙产兴学的发展及僧侣的近代转变——以僧觉先的办学活动与社会影响为例
僧觉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具有改良思想的重要僧侣之一。他在清末北京城中的个人活动,特别是在办学与社会公共事业方面的努力不仅推动了城市近代化的早期建设,对于佛教的近代化改良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伴随着庙产兴学运动的发生发展,一...
鲍宁
关键词:庙产兴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