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丰艳

作品数:1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表皮
  • 4篇表皮生长因子
  • 3篇放射性
  • 3篇非放射性
  • 2篇蛋白
  • 2篇血淋巴
  • 2篇血淋巴细胞
  • 2篇印迹
  • 2篇原位
  • 2篇原位杂交
  • 2篇生物学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基因
  • 2篇耳针
  • 2篇分子
  • 2篇分子生物
  • 2篇分子生物学
  • 2篇ACTH

机构

  • 10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临床检...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丰艳
  • 10篇吴景兰
  • 9篇王一菱
  • 8篇丁一
  • 3篇张晋平
  • 2篇郑乃刚
  • 1篇冀秀君
  • 1篇吕凤英
  • 1篇汪洋
  • 1篇王晓
  • 1篇石海莉
  • 1篇史学义
  • 1篇史留成
  • 1篇杨爱勤
  • 1篇苏安英
  • 1篇谢玉琴
  • 1篇黄雪梅

传媒

  • 5篇河南医科大学...
  • 3篇解剖学报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长治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1997
  • 6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肥大细胞异质性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被引量:7
1989年
目前对肥大细胞研究的焦点之一就是肥大细胞的异质性。本实验对比观察了大鼠皮肤结缔组织肥大细胞(CTMC)和胃肠粘膜肥大细胞(MMC)在甲苯胺兰染色性和细胞内肽类胺类物质免疫反应性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经甲醛固定的皮肤CTMC用甲苯胺兰常规染色即可显示,面臂肠MMC需低pH并延长染色时间才能显示;结果可见几乎全部皮肤CTM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5—羟色胺免疫反应性,仅10%的CTMC显示P物质免疫反应性:胃肠MMC的35%显示5-羟色胺免疫反应性,未见P物质免疫反应性。结果提示肥大细胞异质性不仅表现在甲苯胺兰染色,而且也表现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上。
丰艳吴景兰王一菱
关键词:肥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表皮生长因子和甲硫氨酸脑啡肽诱导人白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研究
1997年
由健康人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及溶血处理后的全白细胞,以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和甲硫氨酸脑啡肽培育后取细胞悬液制成滴片和滴膜,用生物素标记的c-fos c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和斑点印迹杂交.结果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和甲硫氨酸脑啡肽两组c-fos原癌基因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P<0.05).
史学义吴景兰丁一王一菱丰艳
关键词:C-FOS白细胞表皮生长因子甲硫氨酸脑啡肽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慢性乙肝临床观察被引量:1
1996年
应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方法治疗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显示丙氨酸转氨酶(ALT)、过氧化脂质(LPO)降低,P<0.01;而总超氧化物歧化萌(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增高,同时50%~60%的病人HBeAg、HBVDNA转阴,且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相符合。结果还显示T淋巴细胞亚群CD8(Ts/Tc)、大颗粒淋巴细胞(LGL)提高(P<0.05~0.01),然而TH亚群变动不显著(P>0.05),提示ILIB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病毒感染的作用。文中还讨论了ILI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应的机理,为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吕凤英石海莉史留成冀秀君黄雪梅杨爱勤汪洋谢玉琴丰艳王晓王一菱丁一
关键词:乙型肝炎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激光疗法
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血淋巴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效应
1997年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c-fos基因表达的效应。结果表明:大鼠血淋巴细胞呈免疫反应性(EGFR-IR),胞质内可见到EGFmRNA信号;EGF孵育可显著提高大鼠血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c-fos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P<0.001,而与植物血凝素(PHA)孵育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大鼠血淋巴细胞的EGF有自分泌效应;EGF对大鼠血淋细胞具有丝裂原的作用;EGF的促有丝分裂信息可能是通过“第三信使”——Fos途径影响淋巴细胞的表型。
丁一吴景兰王一菱丰艳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淋巴细胞C-FOS基因
耳针与ACTH及表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1995年
本实验将24只wistar大鼠分为针刺与垂体相关之“脑点”耳穴组、针刺与唾腺相关之“腮腺”耳穴组和不施加针刺的对照组,对痛阈加以检测并分别以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颗粒曲管(GCT)细胞的EGF-mRNA、EGF受体(EGFR)-免疫反应性(IR)、EGF-IR及垂体ACTH-IR。结果显示针刺后EGF-mRNA及EGFR-IR提高,EGF-IR在两个耳针组变动不显著;ACTH-IR仅在“脑点”组减弱,且ACTH变动与镇痛效应是相关性。提示耳针穴位的“表”与激素、生长因子的“里”之间的相关具有特异性。
张晋平吴景兰丰艳
关键词:耳针ACTH表皮生长因子
应用西方杂交技术显示受体蛋白的新方法
由于电泳后蛋白质被SDS变性,所以应用西方杂交技术很难显示受体蛋白。本实验的目的就是恢复受体蛋白对其配体的识别并与之结合。含cAMP受体的组织蛋白样品经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电场转移至硝酸纤维膜 (NCM)上。N...
丰艳吴景兰苏安英
文献传递
耳针对生长因子及ACTH的效应被引量:1
1996年
大鼠颌下腺为表皮生长因子(EGF)的主要来源之一。EGF可刺激垂体分泌ACTH。将大鼠分组为针刺与唾腺相关之“腮腺”耳穴组,针刺与垂体相关之“脑点”耳穴组和不施加针刺的对照组。测定痛阈并分别以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探测颗粒曲管(GCT)细胞的EGFmRNA、EGF受体(EGFR)-免疫反应性(IR)及EGF-IR和垂体ACTH-IR。结果显示针刺后EGFmRNA及EGFR-IR提高;而EGF-IR在两个耳针组变动均不显著;垂体ACTHIR仅在“脑点”组减弱,并且在ACTH变动与镇痛效应之间呈负相关。
吴景兰丰艳张晋平丁一王一菱
关键词:耳针表皮生长因子ACTHMRNA
非放射性反义RNA探针的原位杂交技术探讨
1996年
以自制的反义RNA探针研究了非放射性标记原位杂交技术。结果表明:①以小柱装置(minicolumn)提取质粒DNA,方法快速、简便、且纯度好;②以线性化的质粒DNA为模板进行体外转录,加Bio-14-CTP标记,需用pH8.0的转录缓冲液;③实验中需防止RNase污染,但也可应用RNase作为实验对照和减低背景;④杂交液中以不加硫酸葡聚糖为宜,杂交温度以42℃为佳。
王一菱郑乃刚丁一吴景兰张晋平丰艳
关键词:原位杂交
非放射性Western印迹技术改进的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应用不同蛋白质复性剂、封闭剂和标记物的对比方法以探讨Western印迹技术的改进。结果表明:①经 (TritonX-100)=0.3%,5min和SBB20min的蛋白质复性处理后,可使第一免疫血清稀释度1:100改为1:1000使用;②应用 (Tween20)=0.05%作为封闭液效果最好;③金标法及酶标法都可用于Western印迹技术,酶标法主带清晰,而金标法灵敏度高。
丰艳吴景兰苏安英丁一
关键词:非放射性蛋白质复性分子生物学
DIFA检测非放射性斑点印迹技术的探讨被引量:1
1996年
为提高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效率和节省昂贵的试剂,将核酸分子或蛋白质分子预先结合于硝酸纤维素膜(NCM)上,应用自制的DIFA装置检测非放射性斑点印迹。结果表明:此技术可快速检测生物活性试剂的效价及工作浓度;选择研究样本及试验条件;鉴定探针灵敏度等。
郑乃刚丁一吴景兰苏安英丰艳王一菱
关键词:斑点印迹非放射性分子生物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