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凌

作品数:23 被引量:95H指数:7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0篇面子
  • 8篇礼貌
  • 7篇文化
  • 5篇语用学
  • 5篇文化特性
  • 5篇汉语
  • 4篇明示
  • 3篇英语
  • 3篇语言
  • 3篇话语
  • 2篇学习者
  • 2篇言语行为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语境
  • 2篇语用学研究
  • 2篇语用研究
  • 2篇社会
  • 2篇身份理论
  • 2篇礼貌研究
  • 2篇汉语言

机构

  • 23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大连外国语大...

作者

  • 23篇周凌
  • 9篇张绍杰
  • 1篇刘风光
  • 1篇王琼
  • 1篇崔莹

传媒

  • 3篇外语与外语教...
  • 3篇外语教学
  • 2篇外语教学与研...
  • 2篇外语电化教学
  • 2篇现代外语
  • 2篇外国语
  • 1篇外语学刊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外语研究
  • 1篇外国语言文学
  • 1篇外语教学理论...
  • 1篇语言教育
  • 1篇外国语文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语文化中明示性面子影响因素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有关研究表明,中国人的面子具有自身的社会文化特性并倾向于明示性表征,这与西方人对面子的理解及其隐晦性的表征存在较大的差异,西方的礼貌—面子理论模式无法对这一语言文化现象给予全面合理的阐释。中国人的面子受诸多因素影响,具有社会、文化及认知的多重属性。本文从社会、认知、文化3个维度出发,旨在分析和解释汉语文化中面子明示性表征多维度影响因素的内在关联性及其背后的理据。
周凌
关键词:面子影响因素汉语文化
质量目标导向下高校英语教师素质建构被引量:14
2016年
高校已进入质量目标导向的内涵式发展时期,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本文基于对目前高校英语教师现状的分析和面临的挑战,从合格教师的内在构成出发,提出了构成合格英语教师规格的三大核心素质,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具体而言,道德素质指英语教师应必备的品行修养,专业素质指英语教师应必备的系统专业知识,职业素质指英语教师应必备的从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围绕这三大核心素质阐述了如何建构问题。
周凌张绍杰
关键词:道德素质
人类文明新形态与礼貌话语体系构建
2024年
礼貌与社会文明有着内在的联系,某一社会形态的“文明礼貌”诠释着文明蕴含礼貌、礼貌表征文明之道。当前中国已迈入一个新时代,其重要标志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由此,如何构建礼貌话语体系来表征、传播乃至构建社会主义社会新文明形态,成为当下语用学必须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考察分析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文明形态下的礼貌话语特征及其伴随社会变革的变化,并据此从礼貌与友善、礼貌与和谐、礼貌与文明三个方面的关系,提出礼貌话语表征、传播和构建社会文明的路径,进而在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构建了内生于“友善”和“和谐”价值的礼貌话语体系框架。
周凌
关键词:友善
“面子”明示性表达言语行为的运作模式被引量:1
2013年
中国人的"面子"具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特性,不同于西方人对"face"的理解。先行研究表明汉语言文化背景下的"面子"明示性表达言语行为与西方人的隐晦式表达有着显著的差异。西方的礼貌原则及"face"理论无法对这一现象予以合理明晰的阐释,因此,用于分析研究这一明示性表达言语行为的运作模式亟待建构。鉴于汉语言文化特有的社会文化属性以及个体的认知推导机制,本研究拟从"社会—文化—认知"三个维度,融合社会心理学、社会文化人类学及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视角,探究中国人特有的这种明示性表达的运作模式,以期能够对中国人特有的"面子"明示性表述言语行为给予有效合理的解读。
周凌刘风光
关键词:面子
汉语文化特性的面子表征语用研究
Brown和Levinson(1978/1987)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了解释面子和礼貌关系的范式。面子被界定为“公共的自我形象”。当人们遇到威胁面子的行为时,就会采用礼貌策略避免或减缓面子受到威胁。他们同时提出,在人...
周凌
关键词:文化特性身份理论
国外不礼貌研究的流变与展望
2018年
礼貌问题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经典议题并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当今该领域的关注焦点已逐渐转向礼貌的平行对立面——不礼貌研究。不礼貌这一概念自库尔佩珀(Culpeper)明确提出后,吸引了众多国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首先概述了关于不礼貌的界定,接着从三个方面对国外不礼貌研究的内容进行了翔实的回顾与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不礼貌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王琼周凌
面子研究的传承与嬗变被引量:5
2016年
从历史演变到当下多视角的热议,面子研究呈现了历史传承性与嬗变性。本文主要从其概念衍生的历史渊源以及研究内容、手段的演变两个方面,对面子研究进行了详实的回溯。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积极面子与消极面子划分之争、特定文化面子问题研究的不足、以及汉语文化特性面子研究的必要性三个方面进行概述,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新议题、新思路。
周凌Daniel Kádár
关键词:面子传承嬗变文化特性
新概念识解的可供性路径——以“学术裁缝”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新概念的产生与社会因素息息相关,新发事件往往是新概念产生的直接诱因。本研究应用生态心理科学“可供性”理论,以“学术裁缝”为例,通过设计认知判断的离线实验,探究语言系统可供性和社会认知可供性在新概念识解中的作用。具体探究语言系统和社会认知如何相互作用为新概念的识解提供可供性。研究发现:语言规约性因素和非规约性环境因素及其互动的社会认知机制能够为新概念的识解提供可供性。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可供性理论的应用可为新概念识解提供新路径。
周凌
关键词:可供性
反问句否定含义强度及(不)礼貌等级的实验语用学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本文选取计算机辅助交际会话(CMC)的真实语料,收集采用反问句作为答语的数据,旨在分析交际会话中这一现象所蕴含的否定含义与显性否定和隐性否定的强度等级差异,进而探究其(不)礼貌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反问句通常用于表达否定的语用含义;(2)反问句、显性否定、隐性否定含义的强度等级呈现由最强到最弱的排序:反问句>显性否定句>隐性否定句;(3)礼貌性呈现由最强到最弱的排序:显性否定句>隐性否定句>反问句。本研究发现,汉语交际中越间接未必越礼貌;相反,表达否定含义时,倾向于越直接越礼貌。研究结果为交际互动中的礼貌建构和语言形式选择的内在关联提供了实验证据。
周凌张绍杰
关键词:反问
AI时代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转型与重塑被引量:2
2024年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将面临人才培养方面的严峻挑战,外语专业将首当其冲。这种挑战涉及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和培养能力三个方面。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有其必然性,也更显其迫切性。因此,外语专业应顺势应变,由培养工具性技能型人才转向培养人文性研究型人才。要实现这一转型,外语专业应摒弃培养工具性技能型的人才培养观,客观认识人工智能的“不为”,践行人文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跨学科人文性研究型人才,并基于此构建外语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以实现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塑。
崔莹周凌张绍杰
关键词:外语专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