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青 作品数:21 被引量:79 H指数:5 供职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总结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引发的脑出血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2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华法令相关脑出血8例,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相关脑出血20例。结果华法令引起的脑出血,入院CT显示初始出血量较多,接近手术指征,5例术前发生血肿再次扩大。2例因凝血功能无法纠正,最终死亡;3例重度残疾;3例轻度残疾。残疾病例术后1周后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2周后完全过渡至口服华法令,未出现再出血或血栓性事件。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脑出血中,11例通过保守治疗好转,9例出现血肿扩大行手术减压。9例手术患者中,1例散在出血病例死于术中脑膨出,1例死于肺部感染;7例出院行康复治疗,其中4例重度残疾,3例轻度残疾。结论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相关的脑出血患者,血肿极容易扩大,需要时刻警惕病情突然变化,尽早进行纠正凝血功能的治疗,以便为后续治疗提供机会。 孙青 刘永春 张东平 张楷 李金泉 陈罡 王中关键词: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 脑出血 胶质瘤干细胞靶向治疗的新领域 被引量:4 2015年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占胶质瘤总病例数的一半左右,中位生存期仅14.6个月[1]。胶质瘤干细胞(glionma stem cells,GSCs)是形成胶质瘤和启动肿瘤快速增殖的初始细胞,并具有完整的成瘤能力[2]。 祝剑虹 王汉东 樊友武 纪祥军 孙青 周渊 丛子翔 周梦良关键词:胶质瘤干细胞 自我复制 缺氧微环境 免疫微环境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白介素33的变化和可能的作用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在大鼠脑组织中白介素33(IL-33)的变化情况并探讨IL-3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可能作用。方法 SD大鼠被随机分为空白组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 h、6 h、12h、24 h、2d、3d组共7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采用视交叉前池注血模型,并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测定IL-33的表达,用RT-PCR检测IL-33和IL-1βmRNA的水平变化。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引起IL-33表达的升高,同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IL-33和IL-1β的mRNA变化水平有正相关。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提高IL-33的表达;IL-33有可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黄立添 孙青 厉华 杨毅卿 杭春华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炎症 眶上外侧入路治疗急性期不同瘤顶指向的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疗效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开颅手术治疗急性期不同瘤顶指向的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CoA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经眶上外侧入路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79例急性期不同瘤顶指向的破裂ACoA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术后3~3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 79例患者中,瘤顶指向上型34例,下型37例,复杂型8例。ACoAA均被夹闭成功。术后随访3~36个月,GOS示预后良好者70例(88.6%),其中上型26例,下型36例,复杂型8例;轻度残疾者9例(11.4%),其中上型8例,下型1例;无一例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及死亡;动脉瘤瘤顶指向下型者预后较指向上型者好[97.3%(36/37)比76.5%(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5)。结论眶上外侧入路是治疗急性期不同瘤顶指向的破裂ACoAA的有效手段,瘤顶指向下型者疗效优于上型者。 韩庆东 孙青 周鹏 黄亚波 王中关键词: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指向 Nrf2在胶质瘤干细胞和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胶质瘤干细胞中Nrf2的表达变化及其入核表达情况,寻找胶质瘤干细胞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分别用Western和qPCR从蛋白和RNA转录两个层次比较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以及胶质瘤干细胞的Nrf2表达的差异,使用免疫荧光染色初步探讨Nrf2的活化入核情况。结果:U87和U251裸鼠种植瘤中胶质瘤干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24%和1.63%。胶质瘤干细胞中的Nrf2含量高于胶质瘤细胞系,mRNA含量也存在相同的差异。免疫荧光显示胶质瘤干细胞中入核的Nrf2较高。结论:Nrf2信号通路是胶质瘤干细胞功能的潜在调控因子。 祝剑虹 王汉东 樊友武 孙青 纪祥军 刘寰东 周梦良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MVD治疗的3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利用BrainLab软件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根据影像融合结果行MVD。结果多模态融合影像清晰显示责任动脉与神经的关系,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责任血管位置与术前多模态融合影像结果一致,术后即刻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无出血、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结论原发性舌咽神经痛进行MVD时,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清晰显示责任血管,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减少手术创伤。 赵田恒 朱徐楠 杨思源 王嘉禾 陈罡 孙青关键词: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小脑后下动脉瘤解剖仿真模型建立及其用于血管重建术训练的可行性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建立一种小脑后下动脉瘤仿真模型,并探讨其用于血管重建技术训练的可行性。方法在3具(6侧)灌注尸头的小脑后下动脉(PICA)起源与椎动脉(VA)夹角处缝合一血管残端凸起,并与临床病例进行对比,模拟PICA动脉瘤,并进行动脉瘤夹闭术或动脉瘤孤立+血管重建术训练,记录造模时间、血管重建术时间以及训练者对动脉瘤模型评分。结果 PICA动脉瘤模型制作过程平均2. 10 h,与临床病例比较,PICA起源均位于舌下神经与延髓侧边夹角内,动脉瘤指向与临床病例相似;临床病例中动脉瘤起源于PICA P1段靠近VA处,模型中动脉瘤起源于PICA P1段与VA交界处;模型中动脉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与临床病例相似。PICA-PICA侧侧吻合、OA-PICA端侧吻合、VA V3段-桥血管-VA V4段血管吻合术中,动脉瘤孤立+血管重建术平均耗时0. 53、0. 52、0. 97 h。根据6位神经外科医师操作后反馈,动脉瘤孤立+血管重建术操作均类似临床操作,能够模拟临床真实的手术难度。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动脉瘤模型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PICA动脉瘤及其与周边神经、血管的关系,可用于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及血管重建技术训练。 孙青 张东平 张鹏 张楷 戴锟 刘永春 李金泉 陈罡 王中关键词:血管重建术 眶上外侧入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手术策略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病例资料,其中多发动脉瘤4例,共计28个动脉瘤。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根据术前影像对动脉瘤进行分型:Ⅰ型12例,Ⅱ型4例,Ⅲ型8例。均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结果动脉瘤直径≤5 mm 3个,>5~15 mm16个,>15~25 mm 7个,>25 mm 2个。夹闭23例,加固包裹1例。术后同侧视力下降与动眼神经麻痹2例,同侧视野偏盲1例。出院时GOS 5分22例,4分1例,3分1例(术前壳核出血)。Ⅰ、Ⅱ型病人与Ⅲ型病人术后脑神经功能损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显露良好,开颅过程简便,创伤小,术后效果好。经眶上外侧入路适用于大多数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马超 孙青 朱昀 王中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 眼动脉 内源性SIRT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水肿机制中的作用 周晓明 张翔圣 庄宗 李伟 孙青 李桃 王春喜 朱林 史继新 周梦良 张鑫自发性脑出血发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2022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4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行首次头颅CT平扫(发病时间≤8 h),并于24 h后复查头颅CT,将复查时血肿量增加≥33%或增加≥12.5 ml定义为血肿扩大,并分为血肿扩大组(n=70)与血肿未扩大组(n=154)。收集两组年龄、性别、糖尿病史、初始血肿量、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是否有凝血功能异常等临床资料。判读首次头颅CT平扫时是否存在血肿边缘不规则混合密度征、黑洞征、漩涡征、分叶征、混杂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血肿扩大的因素。结果224例患者中,CT显示血肿边缘不规则混合密度征71例,黑洞征56例,漩涡征51例,分叶征53例,混杂征58例。血肿未扩大组与血肿扩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初始血肿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有糖尿病史者和凝血功能异常者占比均高,入院时GCS低、收缩压高以及头颅CT显示有血肿边缘不规则混合密度征、黑洞征、漩涡征、分叶征、混杂征者占比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史、入院时GCS低、入院时收缩压高、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头颅CT显示有血肿边缘不规则混合密度征、黑洞征、漩涡征、分叶征、混杂征均为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既往有糖尿病史、入院时GCS低、收缩压高、凝血功能异常以及有CT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扩大的风险高。 毛益光 孙青 陈罡关键词:脑出血 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