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泉

作品数:31 被引量:102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艺术

主题

  • 9篇手术
  • 7篇细胞
  • 7篇出血
  • 6篇尿嘧啶
  • 6篇尿嘧啶核苷
  • 6篇脱氧
  • 6篇脱氧尿嘧啶核...
  • 4篇动脉瘤
  • 4篇血管
  • 4篇显微手术
  • 4篇脑出血
  • 4篇胶质
  • 4篇胶质瘤
  • 3篇动脉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癌
  • 3篇肿瘤
  • 3篇蛛网膜
  • 3篇外科
  • 3篇网膜

机构

  • 31篇苏州大学
  • 4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核医学国家重...

作者

  • 31篇李金泉
  • 8篇周岱
  • 7篇陈罡
  • 6篇王中
  • 5篇孙青
  • 5篇崔岗
  • 4篇劳勤华
  • 4篇朱然
  • 4篇杨辰
  • 4篇范我
  • 3篇陆挺
  • 3篇方华进
  • 3篇李兵
  • 3篇申咏梅
  • 3篇王中
  • 3篇吴锦昌
  • 2篇高薇
  • 2篇鲍耀东
  • 2篇何扬
  • 2篇陈诗师

传媒

  • 6篇江苏医药
  • 4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浙江临床医学
  • 3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核技术
  • 1篇辐射防护通讯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江苏省第十八...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5)I-UdR在胰腺癌荷瘤鼠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12 5I UdR在胰腺癌裸鼠模型中的分布、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 胰腺癌裸鼠模型瘤内注射12 5I UdR ,通过SPECT显像和测量各脏器放射性活度来观察12 5I UdR的药物分布规律 ;观察用药后瘤体外观和组织细胞的变化并作生存分析 ;分析用药后外周血象、肝肾功能等指标及骨髓象的表现来评价12 5I UdR的安全性。结果 12 5I UdR局部注射后可在瘤内持续浓聚并致肿瘤细胞坏死 ;接受治疗的荷瘤鼠生存期明显延长 ;其外周血象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但骨髓象显示一过性的增生抑制。结论 12 5I UdR可在肿瘤内持续浓聚并使肿瘤细胞坏死 ,有效延长生存期 ,但伴有一过性的骨髓增生抑制。
杨辰何扬周俊东申咏梅劳勤华朱然李金泉吴锦昌范我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多因素影响机制。方法从SAH患者颈内静脉中抽取血样,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标志物、凝血因子、炎症介质及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浓度的变化。结果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凝血酶-抗凝血酶Ⅲ(TAT)、白介素-6(IL-6)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SAH后3 d内浓度开始升高,并持续到第14天;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浓度在SAH后9 d内明显升高;可溶性血栓调节素(sTM)浓度在SAH后4~9 d有短暂升高。在SAH后4~9 d时,有症状性CVS患者的PAI-1、sTM、TAT、IL-6、PAF和ICAM-1等物质的浓度明显高于无症状性CVS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AH后CVS的发生和发展是受痉挛血管周围的血液刺激启动的,可能由包括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炎症介质释放、血液的高凝状态及血管黏附分子的表达上调等众多因素参与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则可能是其中不可避免的病理过程。
崔岗王中李金泉卞杰勇孙雪波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凝血因子炎症介质黏附分子
麻醉管理在Hunt's Ⅳ~Ⅴ级破裂脑动脉瘤手术中的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Hunt’s高分级破裂动脉瘤手术中麻醉管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高级别破裂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麻醉措施及其效果。术前维持正常生命体征,夹闭动脉瘤后适当升高血压,术后3月随访。结果术前呼吸障碍或呼吸困难的24例的患者经紧急抢救后得到缓解。麻醉诱导及插管阶段未发生脑动脉瘤再破裂。麻醉维持中血压等生命体征基本平稳,77例患者术后三个月时预后良好22例,中残12例,植物状态生存14例,死亡29例。结论高级别患者术前积极改善呼吸,术中平稳麻醉,术后防止血管痉挛和低血压有助于提高预后。
陶文萍周岱李金泉詹英
关键词:破裂动脉瘤麻醉管理
高原人群性激素水平的调查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人群性激素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居住在高原地区35 8例正常人的血浆睾酮 (T)、雌二醇 (E2 )浓度与年龄和血红蛋白 (Hb)等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6 0~ 6 9岁及 7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T浓度及女性E2 浓度与 2 0~ 49岁及 5 0~ 5 9岁年龄组T的浓度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T/E2 比值在男性中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女性中则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结论 在高原低氧环境中 ,人群性激素水平的差异可能与机体衰老和性行为有关。
温端改侯建全李金泉高红
关键词:睾丸酮血红蛋白性激素
^(125)IUdR对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杀伤作用被引量:14
2001年
为评价12 5IUdR对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 4的杀伤作用 ,把12 5IUdR加入到SHG4 4细胞的培养基中 ,孵育后测量细胞摄取12 5IUdR的放射性活度 ;采用克隆形成法测定12 5IUdR对SHG4 4细胞生长抑制的效果。结果表明 ,培养基中12 5IUdR浓度增加时 ,SHG4 4细胞对12 5IUdR的摄取量也相应增加 (相关系数r =0 .9917)。SHG4 4细胞摄取12 5IUdR后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细胞存活分数与培养基中12 5IUdR浓度呈直线负相关 (r =- 0 .9736 ) ,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 为 (8.7± 0 .12 )kBq/mL ,12 5IUdR组的SHG4 4细胞存活分数明显低于Na12 5I组 (P <0 .0 0 1)。结果提示 ,12 5IUdR能够掺入到SHG4 4细胞中 ,12 5IUdR对SHG4 4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说明12 5IUdR可望成为治疗脑胶质瘤的潜在的一种放射性药物。
李金泉鲍耀东周岱吴翼伟江一民王博诚金坚
关键词:脱氧尿嘧啶核苷SHG44细胞碘125杀伤作用
小脑后下动脉瘤解剖仿真模型建立及其用于血管重建术训练的可行性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建立一种小脑后下动脉瘤仿真模型,并探讨其用于血管重建技术训练的可行性。方法在3具(6侧)灌注尸头的小脑后下动脉(PICA)起源与椎动脉(VA)夹角处缝合一血管残端凸起,并与临床病例进行对比,模拟PICA动脉瘤,并进行动脉瘤夹闭术或动脉瘤孤立+血管重建术训练,记录造模时间、血管重建术时间以及训练者对动脉瘤模型评分。结果 PICA动脉瘤模型制作过程平均2. 10 h,与临床病例比较,PICA起源均位于舌下神经与延髓侧边夹角内,动脉瘤指向与临床病例相似;临床病例中动脉瘤起源于PICA P1段靠近VA处,模型中动脉瘤起源于PICA P1段与VA交界处;模型中动脉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与临床病例相似。PICA-PICA侧侧吻合、OA-PICA端侧吻合、VA V3段-桥血管-VA V4段血管吻合术中,动脉瘤孤立+血管重建术平均耗时0. 53、0. 52、0. 97 h。根据6位神经外科医师操作后反馈,动脉瘤孤立+血管重建术操作均类似临床操作,能够模拟临床真实的手术难度。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动脉瘤模型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PICA动脉瘤及其与周边神经、血管的关系,可用于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及血管重建技术训练。
孙青张东平张鹏张楷戴锟刘永春李金泉陈罡王中
关键词:血管重建术
RNA干扰SYF2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SYF2基因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对体外培养U87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SYF2在8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标本中表达情况.通过Kaplan-Mei...
崔岗杨理想陆挺李金泉高薇张健李兵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总结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引发的脑出血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2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华法令相关脑出血8例,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相关脑出血20例。结果华法令引起的脑出血,入院CT显示初始出血量较多,接近手术指征,5例术前发生血肿再次扩大。2例因凝血功能无法纠正,最终死亡;3例重度残疾;3例轻度残疾。残疾病例术后1周后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2周后完全过渡至口服华法令,未出现再出血或血栓性事件。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脑出血中,11例通过保守治疗好转,9例出现血肿扩大行手术减压。9例手术患者中,1例散在出血病例死于术中脑膨出,1例死于肺部感染;7例出院行康复治疗,其中4例重度残疾,3例轻度残疾。结论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相关的脑出血患者,血肿极容易扩大,需要时刻警惕病情突然变化,尽早进行纠正凝血功能的治疗,以便为后续治疗提供机会。
孙青刘永春张东平张楷李金泉陈罡王中
关键词: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脑出血
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两种常见手术方式的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囊肿大部切除+蛛网膜下腔疏通术(A术式)和单纯囊肿-腹腔分流术(B术式)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临床资料完整的81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患者,其中行A术式52例,B术式22例,囊肿全切除者7例。结果按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结果统计:行方式A的所有患者中有43例(82.7%)症状明显或完全缓解,5例(9.6%)症状缓解不明显,4例(7.7%)复发;行方式B的所有患者中有18例(81.8%)症状明显或完全缓解,3例(13.6%)症状缓解不明显,1例(4.5%)复发。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均有明显疗效,但青少年患者及囊肿位置较表浅的更适合行方式A;老年患者、囊肿位置较深或体积较大的更适合行方式B。
李兵李金泉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手术方式手术指征
脑室-腹腔分流术初次感染后再感染原因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初次感染后再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1日至2012年2月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海泰电子病历系统V1.0中记录有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分流管感染情况。结果 37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初次感染24人,5例再感染。初次感染后的处理:拨除引流管21人,其中拔管后不再重新置管3人,无再感染,拔管后外引流至脑脊液正常后再置管18人,2例发生再感染,初次感染后不拔管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2人,部分拔管改脑脊液外引流后再置分流管1人,均发生再感染。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初次感染立即拔除引流管并全身应用抗生素,是最佳的治疗方案,初次感染后不拔管或部分拔管的治疗无法控制感染。
陈诗师李金泉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再感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