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蕊

作品数:16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超声
  • 4篇彩色多普勒
  • 3篇多普勒
  • 3篇多普勒血流
  • 3篇血流
  • 3篇造影
  • 3篇细胞
  • 3篇玻璃体
  • 3篇彩色多普勒血...
  • 3篇超声诊断
  • 3篇成像
  • 2篇弹性成像
  • 2篇多普勒血流显...
  • 2篇血流显像
  • 2篇眼内
  • 2篇眼内肿瘤
  • 2篇影像
  • 2篇造影剂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相容性

机构

  • 16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崔蕊
  • 8篇王子杨
  • 8篇沈琳
  • 8篇李栋军
  • 8篇杨文利
  • 8篇李逸丰
  • 8篇陈伟
  • 8篇赵琦
  • 5篇魏文斌
  • 5篇李纳
  • 2篇韩宝芹
  • 2篇梁庆丰
  • 2篇刘万顺
  • 2篇王宁利
  • 2篇刘倩
  • 2篇郭燕
  • 2篇位晓娟
  • 2篇李彬
  • 1篇刘敬花
  • 1篇马凯

传媒

  • 3篇眼科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3篇肿瘤影像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本研究对48例MGD患者进行12 mins的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12周进行包括主观症状、泪膜稳定...
梁庆丰刘含着郭燕崔蕊李彬王宁利LABBE Antoine
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2例(35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加IOL植入手术患者资料,其中5期病变19眼,6期病变16眼。术前视力为光感~0.2,中位数为数指,仅5眼(14%)术前视力1〉0.1。均在局部麻醉下手术,白内障手术均先于玻璃体手术。术后随访时间I〉3个月。对数据进行分类计数,求百分比。结果IOL均成功植入囊袋内。15眼采用了硅油或长效气体填充。术中并发症包括:4眼(11%)瞳孔缩小,1眼(3%)囊袋内少许晶状体皮质残留。术后并发症包括:1眼(3%)复发玻璃体积血,4眼(11%)虹膜后黏连。末次随访视网膜均保持复位,术后视力0.01~0.6(中位数013),34眼(97%)术后视力1〉0.1。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IOL植入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助于患者视力早期恢复。
李纳崔蕊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BOPPPS模型在研究生眼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 评价BOPPPS模型在研究生眼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设计教学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就读眼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人。方法使用图像储存和传输系统(PACS)选取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CDFI)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两位眼科专家判定图像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给予图像标签。依据BOPPPS模型进行教学,通过6轮阅片训练。并根据学制将学生分为“5+3”长学制组和全日制组。比较学生基线测试与训练后结业测试的一致性差异。主要指标Kappa值。结果阅片训练后总平均Kappa值由0.61±0.10提高至0.79±0.08,其中CDFI的Kappa值由0.62±0.09提高至0.76±0.08,UBM的Kappa值由0.61±0.11提高至0.83±0.07。“5+3”长学制组和全日制组比较训练前后Kappa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OPPPS模型是研究生眼超声诊断教学中的有效辅助工具。
赵琦杨文利李栋军王子杨陈伟李逸丰崔蕊沈琳刘倩
关键词:眼科教学影像诊断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儿童眼弓蛔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观察儿童眼弓蛔虫病(OT)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4年7月至2020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确诊的OT患者61例6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5例45只眼,女性16例16只眼(男∶女=2.81∶1);年龄(6.93±2.50)岁。右眼、左眼分别为29、32只眼。患者双眼均行二维超声、CDFI检查。采用二维超声估测患眼及对侧健康眼眼轴长度(AL),其中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和(或)A型超声测量AL者52例。超声检查后1周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应用二维超声观察玻璃体内混浊形态、与眼球壁相连情况、是否发生玻璃体后脱离及视网膜脱离。应用血流显像功能观察病理膜上是否存在血流信号,统计不同形态玻璃体混浊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检出率;分析眼内增生性病变所在位置。患眼与对侧健康眼AL比较行配对t检验。对CDFI检查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所见增生性病变位置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所有患眼均存在不同程度玻璃体混浊。其中,混浊呈典型"圣诞树样"23只眼(37.7%,23/61);团状及条状回声27只眼(44.3%,27/61);细弱点状及条状回声9只眼(14.8%,9/61);大量致密点状及条状回声2只眼(3.3%,2/61)。存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50只眼(82.0%,50/61),其中条带状回声可探及血流信号46只眼(92.0%,46/50);未见明显血流信号4只眼(8.0%,4/50)。CDFI、手术中可见眼内增生性病变分布于周边部者分别为5(8.2%,5/61)、4(6.6%,4/61)只眼;后极部者分别为18(29.5%,18/61)、14(23.0%,14/61)只眼;周边部及后极部均存在者分别为38(62.3%,38/61)、43(70.5%,43/61)只眼。CDFI、手术中对增生性病变位置检出的一致性较好(κ=0.832,95%可信区间0.691~0.973,P<0.001)。二维超声测量结果显示,患眼AL小于对侧健康眼者46例(75.4%,46/61)。行AL生物测量的52例,患眼AL较对侧健康眼短(0.63±0.6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陈伟杨文利刘敬花李栋军王子杨赵琦李逸丰崔蕊沈琳刘倩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儿童
壳聚糖膜与兔角膜内皮细胞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背景 目前对角膜内皮移植载体的研究较多,但究竟何种载体更适合作为角膜内皮移植载体并无明确定论. 目的 观察壳聚糖的细胞相容性及组织相容性,探讨该材料作为角膜内皮移植载体的可能性.方法 10只新西兰白兔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后摘取新鲜眼球,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角膜内皮细胞(CECs),将壳聚糖膜片置于无菌48孔板中,每孔加入200 μl细胞悬液进行孵育,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密度.采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表面和超微形态结构.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壳聚糖膜片上培养的CECs中纤维连接蛋白(FN)、Ⅰ型胶原(Coll-Ⅰ)、连接黏附分子-1(ZO-1)的表达.健康新西兰白兔10只,左眼经前房植入壳聚糖膜片,右眼仅做前房穿刺作为对照组,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术眼眼前节炎症反应及角膜水肿情况.于术后1、4、8周分别测量术眼角膜厚度,术后2周用角膜内皮镜观察兔眼的CECs形态,测定CECs密度,术后1个月、3个月时摘除兔眼眼球,角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角膜炎症反应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各测量指标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CECs在壳聚糖膜片孵育5d后形成完整的单层多角形细胞,形态规则,7d后达到90%融合,细胞40%呈六角形,细胞间连接紧密.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兔CECs为近圆形或多边形,以桥粒紧密连接,细胞表面有微绒毛;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膜表面的突起、伪足和微绒毛,细胞质内可见空泡和其上有核糖核蛋白体的扩张内质网,染色质丰富.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壳聚糖膜片上培养的CECs中FN、Coll-Ⅰ、ZO-1呈阳性表达.兔活体前房内植入含CECs的壳聚糖膜片后3d,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前房内渗出物和角膜水肿;术后14d左右,前房内渗出完全吸收,角膜恢复透明.术后1、4、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角膜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李纳位晓娟韩宝芹刘万顺崔蕊
关键词:壳聚糖角膜内皮细胞生物相容性毒性作用
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与眼底彩色照相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病变的检出比较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对比观察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cSLO)和眼底彩色照相对常见视网膜和脉络膜病变的检出情况。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眼底病患者67例9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5例51只眼,女性32例39只眼;平均年龄51.32岁。均行眼底彩色照相、cSLO、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对比观察眼底彩色照相和cSLO眼底成像对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前膜、黄斑裂孔等常见视网膜病变的检出数;脉络膜病变检出与SD-OCT病变检出的符合率。结果 cSLO眼底成像对微血管瘤(χ2=4.157)和视网膜前膜(χ2=5.428)的检出数均显著高于眼底彩色照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棉绒斑(χ2=0.523)、视网膜出血(χ2=0.117)、硬性渗出(χ2=0.325)、黄斑裂孔(χ2=0.070)检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LO眼底成像脉络膜病变检出与SD-OCT病变检出符合率显著高于眼底彩色照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3,P=0.007)。结论 与cSLO眼底彩色照相比较,cSLO眼底成像对视网膜病变和脉络膜病变检出更高。
霍妍佼杨丽红崔蕊魏文斌
关键词:光学相干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观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疑诊为并发PHPV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71例93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54只眼,女性26例39只眼。年龄1~24个月,平均年龄(7.6±4.3)个月。所有患眼均行CDFI检查,观察玻璃体内是否存在病理性条带状回声、条带状回声与眼球壁相连部位以及条带状回声上是否存在血流信号。CDFI检查后1周内,由两名经验丰富的眼底专科医师对其中64例患儿79只眼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对另外7例患儿14只眼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散瞳眼底检查。根据手术中发现和眼底检查中所见的晶状体混浊、晶状体后囊增生、玻璃体增生及视网膜脱离位置等,结合PHPV临床诊断特点做出诊断。将上述诊断结果与CDF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CDFI对PHPV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手术及散瞳眼底检查结果显示,93只眼中发现玻璃体内异常85只眼,未发现玻璃内异常8只眼。玻璃体内异常85只眼中,诊断为PHPV 68只眼,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16只眼,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只眼。手术及散瞳眼底检查发现玻璃体内异常的85只眼中,CDFI检查发现玻璃体内异常81只眼,敏感度为95.3%;玻璃体内未见异常回声4只眼,漏诊率为4.7%。手术及散瞳眼底检查未发现玻璃体内异常的8只眼,CDFI检查均在玻璃体内探查到与视盘或晶状体后相连的纤细弱条带状回声。手术或散瞳眼底检查诊断为PHPV的68只眼中,CDFI检查诊断相同59只眼, 敏感度为86.8%;手术或散瞳眼底检查未诊断为PHPV的25只眼中,CDFI检查亦排除PHPV诊断8只眼,特异度为32.0%。手术或散瞳眼底检查诊断为FEVR的16只眼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1只眼,CDFI检查均诊断为PHPV,误诊率�
陈伟李栋军王子杨赵琦李逸丰崔蕊沈琳杨文利
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在角膜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2014年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哺乳动物细胞中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细胞通过这一通路将细胞外信号传递到细胞内,从而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及凋亡等生理过程,以及创伤愈合等病理过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通路是MAPK通路中近年来研究最为广泛的1条。通过信号通路水平调控MAPK-ERK通路的表达,其可能成为临床角膜创伤治疗的有效途径。本文对MAPK-ERK通路的结构和功能等特性,及其在角膜创伤愈合中起到的作用进行综述。
崔蕊李纳
关键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角膜创伤愈合
超声弹性成像对眼内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陈伟杨文利李栋军王子杨赵琦李逸丰崔蕊沈琳魏文斌
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评价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本研究对48例(96只眼)MGD患者进行12rain的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12周进行包括主观症状、泪膜稳定性、脂质层厚度(LLT)、睑板腺缺失情况等方面的临床评估,不同时间点有效性评估参数的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48例MGD患者进行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后随访12周,患者主观症状明显缓解,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SDI)由治疗前(45.36±19.34)分降至4周后的(23.82±11.94)分及12周的(25.66±1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9,1.976;P=0.035,0.038)。睑板腺开口数量由治疗前(2.91±1.13)个增加至治疗后4周的(6.27±2.37)个(f=3.505,P〈0.001)及12周的(5.15±2.08)个(t=2.004,P=0.027);睑板腺分泌物性状由治疗前(6.18±2.48)分增至4周后的(13.55±3.46)分0=2.689,P=0.005)及12周后的(12.67±3.41)分(f=2.403,P=0.009)。患者LLT较治疗前(42.13±9.67)nm明显增加,分别为治疗后4周的(59.02±16.39)nm(t=2.971,P=0.002)及12周的(54.65±12.52)nm(t=2.021,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完全瞬目比率也由治疗前的0.37±0.30降至4周后的0.15±0.140=3.428,P=0.035)及12周后的0.12±0.13(t=1.986,P=0.026)。BUT在经过睑板腺热脉动系统的治疗后得到明显缓解,由治疗前的(4.73±2.34)S增至4周后的(9.32±2.18)s(t=3.385,P〈0.001)及12周后的9.91±3.01S(t=3.25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d后进行安全性评估,与基线相比: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染色及眼压无明显变化(P=0.141,O.376,0.421)。结论12周的临床观察表明,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是
梁庆丰刘含若郭燕崔蕊李彬王宁利LABBE Antoine
关键词:睑板腺眼睑疾病热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