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静 作品数:39 被引量:247 H指数:9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HPV18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采用荧光PCR技术检测筛查360例病例的HPV16,HPV18分型情况,并分别通过传统细胞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法进行验证,比较筛查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指标,同时了解永川地区HPV16和HPV18的感染率,评价检测意义。结果:HPV16或HPV18总感染率为41.4%(149/360)。其中HPV16,HPV18阳性率分别为62.4%(93/149)和32.2%(48/149),混合感染率为6%(9/149)。HPV16和HPV18分型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传统细胞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法,且HPV检测联合液基细胞筛查效能高于联合传统细胞学涂片法。结论:高危型HPV16,HPV18的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密切相关,HPV16,HPV18的检测对筛查、预防宫颈癌,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有重要作用。 肖正华 张晓静 林英 罗堂淑关键词:宫颈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癌前病变 重庆永川地区妇科门诊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31 2010年 目的:了解23种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 maviruses,HPV)型别在永川地区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为本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诊断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应用基于反向膜杂交的基因芯片技术对665例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分型检测,所得数据用SPSS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PV总感染率为37.65%,23种基因型检出20种,其中单一型别感染率为27.25%,两型混合感染率为7.22%,3型(包括3型)以上混合感染率为3.18%。HPV亚型分布情况为:HPV16型9.92%、HPV6型5.74%、HPV11型4.36%、HPV33型1.32%、HPV58型1.05%、HPV43型1.02%、HPV18型0.75%,其余型别3.29%;高危型HPV在≤20、21~30、31~40、>40年龄组的感染率依次为14.1%、15.2%、17.2%、17.3%(χ2=3.0,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低危型HPV在各年龄组的感染率依次为20.3%、11.7%、10.1%、10.1%(χ2=23.28,P<0.0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本地区人群HPV感染率较高,且以单一亚型感染为主,其中HPV16为高危型HPV感染主要的型别,低危型HPV感染以HPV6和HPV11为主;HPV各型别的感染率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该结果为防治宫颈癌、尖锐湿疣等其它HPV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晓静 袁瑞 代红莹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 型别分布 宫颈癌 尖锐湿疣 妇科临床病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妇科临床病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现状,为预防宫颈癌提供参考。方法以有性生活史的妇科病例作为检测对象;由妇产科医生采样,以反向杂交膜技术基因芯片进行HPV DNA检测;采用χ2检验和趋势分析(Z)作检出率显著性检验。结果共检测病例4347例,HPV检出率为24.64%;检出亚型23种,检出率以16型(8.10%)居高(χ2>6.63,P<0.01),其次为43(3.93%)、58(3.52%)和52型(3.31%),显著高于其他19种亚型(χ2>6.63,P<0.01),>1%<3%的有6、11、18、33、56型,其余14个亚型<1%;随着年龄增长检出率呈上升趋势(Z=3.32,P<0.01);阴道分泌物增多、不明原因阴道出血、月经紊乱等4类症状检出率为20.68%~25.59%,阴道分泌物增多加不明原因出血病例检出率为30.76%,宫颈鳞状上皮癌80例均检出HPV,高危型占97.50%(78/80),16型占70.00%(56/80),仅为低危型感染占2.50%(11型,2/80);炎性疾病检出率为24.75%,宫颈炎、阴道炎、宫颈炎合并症检出率为23.03%~28.38%,外阴炎为16.81%。结论妇科临床病例HPV检出率以16型居首,其次为43、58和52型;宫颈癌检出率100%,阴道分泌物增多加阴道不明原因出血和宫颈炎为主的病例检出率较高;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显示高年龄宫颈炎性疾病或阴道分泌物增多加不明原因阴道出血病例,是HPV和宫颈鳞状上皮癌防治的首要对象。 肖正华 林英 张晓静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 检出率 PD-L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PD-L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2月。检索子宫内膜癌相关文献,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PD-L1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均无显著影响(P=0.768、0.549)。PD-L1高表达与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浸润深度(≥1/2)、淋巴结转移(LNM)、较高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与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在肿瘤细胞、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中,PD-L1高表达与较晚FIGO分期显著相关(P<0.05)。PD-L1表达对PD-1/PD-L1抑制剂疗效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PD-L1高表达与LVSI、较晚FIGO分期、浸润深度(≥1/2)、LNM、较高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但PD-L1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PFS、OS、PD-1/PD-L1抑制剂疗效无显著影响。 李晨诗 李云云 张晓静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PD-L1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疗法 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在妇产科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在妇产科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团队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应用型、创造型复合人才。 李静 林英 张晓静关键词:妇产科 研究性教学 宫腔内置入米索前列醇对妊高症剖宫产后出血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研究宫腔内置入米索前列醇对妊高症剖宫产后出血的防治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临床入选138例行剖宫产术的妊高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每组69例。其中对照组在产后宫体注射催产素20 U,术后维持静滴催产素;治疗组则在产后宫腔内置入400 mg米索前列醇。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后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在手术前及术后5 h,两组之间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术后1 h、2 h,研究组的SBP和DBP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为(272.8±133.4)ml,按照产后2 h内出血量≥400 ml诊断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有7例,其发生率为10.14%;而研究组产后出血量为(180.3±101.7)ml,产后出血有2例,其发生率为2.90%,两组在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药物毒副作用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5)。结论采用米索前列醇宫腔直接置入方法防治剖宫产的妊高症患者产后出血效果明确,毒副作用少,操作简单易行,可优先考虑采用。 刘德珍 张晓静 张晓静 周静涛关键词:妊高症 剖宫产 产后出血 米索前列醇 门诊人工流产术中护理对话的策略探讨 2012年 目的医护人员(手术者)与患者(受术者)在术前、术后进行对话,旨在改善医患关系,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消除她们的顾虑。方法从"对话"哲学的研究视角,以妇产科门诊人工流产术中的护理对话为个案,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医护人员与患者对话的策略。结果通过护理对话,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提高了医院的护理水平和质量。结论在妇产科门诊人工流产手术护理中形成的心理对话、手术对话和健康对话等策略,能转变护理观念、改善护患关系、形成护理文化。 刘志霞 张晓静 白艳 沈萍关键词:门诊医疗 护理 Mini-CEX在妇产科临床能力考核训练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索Mini-CEX(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即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在妇产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实习的2010级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全科专业11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严格按照Mini-CEX方案每周对学生进行临床能力考核评估,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带教。每轮实习教学结束后,两组实习生统一进行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并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实习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各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实施Mini-CEX教学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Mini-CEX具有教学和考核的双重作用,因为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1]。 李静 胡平 张晓静关键词:MINI-CEX 实习生 临床综合能力 单脐动脉脐带螺旋与胎儿畸形及围产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单脐动脉(SUA)脐带螺旋指数(UCI)与胎儿畸形及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超声诊断的73例SUA胎儿资料,产后计算UCI值,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SUA脐带长度正常胎儿产后平均UCI为(0.13±0.07)周/cm,螺旋稀少(UCI<0.10)发生率46.58%(34/73),其中畸形发生率35.29%(12/34),人工引产率35.29%(12/34);螺旋正常(0.100.30)发生率19.17%(14/73),其中畸形发生率(64.29%,9/14),人工引产率71.43%(10/14),胎儿畸形发生率及人工引产发病率在螺旋稀少组及螺旋正常组合并后与螺旋密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A脐带异常螺旋密集的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产前检查时应重视。 姚延峰 张晓静 刘学 杜瑛 彭琳 叶流关键词:脐动脉 胎儿 先天畸形 502例宫颈癌发病趋势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分析宫颈癌发病趋势与临床特点,为早期发现病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6-2011年就诊的宫颈癌临床病例资料,采取趋势分析法(F)分析就诊病例变化趋势。结果共收治宫颈癌患者502例,年病例从2009年的49例增加至2011年的118例,各年的住院病例占医院各种住院病例的0.25%~0.40%,占妇产科住院病例的4.51%~8.95%,均呈上升趋势(P<0.05);年龄由2006年的(54.20±12.16)岁降至2011年的(47.50±13.01)岁(F=127.91,P<0.01),2006年病例以50~岁组居多,占32.65%,2007年起,以40~岁组病例为多,占32.61%~46.6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F=17.68,P<0.05);鳞状上皮癌占86.06%,腺癌占13.94%,原位癌、Ⅰa-Ⅰb1、Ⅰb2-Ⅱa和Ⅱb期以上病例所占比例依次为5.58%、19.72%、27.29%和47.41%。各年均以Ⅱb期以上病例最多,占39.83%~61.22%,其次是Ⅰb2-Ⅱa期,占20.41%~35.59%;临床表现阴道不明原因出血者占94.42%,阴道分泌液增多者占96.61%,腰部与下腹酸痛占34.46%,临床检查宫颈糜烂占85.66%、肥大占49.00%、萎缩占16.14%,有赘生物占61.16%。结论宫颈癌临床病例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病例发现较晚,主要临床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和不明原因出血。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加强宫颈癌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肖正华 张晓静 林英关键词:宫颈癌 发病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