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骏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四川泡菜
  • 3篇泡菜
  • 2篇酵母
  • 2篇酵母菌
  • 2篇发酵
  • 1篇性能研究
  • 1篇盐水
  • 1篇阴沟
  • 1篇阴沟肠杆菌
  • 1篇乳酸
  • 1篇乳酸菌
  • 1篇食盐
  • 1篇食盐浓度
  • 1篇蔬菜
  • 1篇蔬菜种类
  • 1篇硝酸还原酶
  • 1篇菌相
  • 1篇克雷伯氏菌
  • 1篇还原酶
  • 1篇发酵过程

机构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南京旅游职业...

作者

  • 4篇曾骏
  • 3篇付莎莉
  • 3篇蒲彪
  • 3篇郭双霜
  • 3篇陈安均
  • 1篇葛焱

传媒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发酵红皮萝卜中硝酸还原菌的分离筛选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了发酵红皮萝卜中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与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规律,从中分离得到10株菌株,通过硝酸盐还原能力的测定,筛选出9株具有硝酸盐还原能力的菌株,其中E5和E6两个菌株硝酸盐还原能力最强,并测定了2个菌株硝酸还原酶(NR)的酶活及pH对酶活的影响。进而对筛选的E5、E6两个菌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E5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E6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
郭双霜葛焱陈安均蒲彪曾骏付莎莉
关键词:阴沟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硝酸还原酶
传统四川泡菜中酵母菌的动态变化规律被引量:18
2014年
为研究传统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动态变化规律,对传统四川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计数.从自制四川泡菜样品中共分离到5株不同菌落特点的酵母菌,采用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法鉴定,酿酒酵母(Kazachstania exigua)4株、膜璞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efaciens)1株.结果表明:2种酵母菌都存在于泡菜发酵前期,初始数量为10~106 CFU/mL,随着发酵进行,泡青菜中2种酵母菌数量持续减少,泡萝卜中2种酵母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泡白菜中没有检测到膜璞毕赤酵母,酿酒酵母数量先增加后减少.2种酵母菌在泡菜主要发酵时期的第3~5天减少最快,5d后消失,不同发酵原料和盐水中pH值变化是影响2种酵母菌动态变化的重要原因.
曾骏陈安均蒲彪付莎莉郭双霜
关键词:四川泡菜酵母菌
食盐浓度对传统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菌相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研究了萝卜、白菜、豇豆3种蔬菜原料的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盐浓度对乳酸菌数量及产酸量的影响,以及在6%食盐浓度下,采用新老泡菜水泡制3种蔬菜的乳酸菌群变化。结果表明6%的盐浓度最适宜3种蔬菜的乳酸发酵,在同一盐浓度6%新盐水中,乳酸发酵的速度白菜>萝卜>豇豆;在6%的老盐水中,3种蔬菜发酵速度差异不明显。从3种发酵蔬菜泡菜水分离鉴定共得到6株革兰氏阳性菌株,其中4株为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1株为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1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四川泡菜生产宜充分考虑原材料差异性及利用老盐水优势性。
付莎莉陈安均蒲彪曾骏郭双霜
关键词:蔬菜种类乳酸菌
传统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发酵性能研究
传统四川泡菜是以盐水泡制新鲜蔬菜,经厌氧发酵而形成的具有鲜、香、脆、嫩、酸、爽等独特风味的发酵蔬菜制品。其盐水(俗称“老盐水”)通常是长期反复使用。研究优选了3种传统四川泡菜老盐水,按照老盐水:凉开水为2:3(即加入40...
曾骏
关键词:酵母菌发酵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