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锡
- 作品数:19 被引量:27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使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诊断乳腺疾病的体会被引量:3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BI RADS)在有症状乳腺病变X线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高、低年资两组医生回顾分析 30 7例乳腺病变的X线片并作BI RADS分级 ,用操作者特征曲线 (ROC)、Kappa分析两组医生判读情况 ,并与病理对照分析。 结果 30 7例中乳腺癌15 9例 ,良性病变 14 8例。高、低年资两组医生对乳腺病变的BI RADS判读分级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Az1=0 94 6 ,Az2 =0 84 5 ,U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U =0 5 2 6 ,P >0 0 5 ) ,总符合率有中至高度一致性 ,K =0 4 35 ,其中Ⅰ级 (0 5 11)、Ⅴ级 (0 6 79)为中至高度符合 ,Ⅱ级 (0 373)、Ⅲ级(0 179)、Ⅳ级 (0 2 76 )符合较差。高年资组与低年资组各分级中乳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Ⅰ级(12 5 %、2 2 5 % )、Ⅱ级 (3 7%、12 5 % )、Ⅲ级 (2 0 83%、19 6 1% )、Ⅳ级 (6 8 6 3%、6 0 34% )和Ⅴ级(10 0 %、89 91% )。两组医生判读均错误 2 3例 (7 4 9% )。结论 BI RADS在有症状乳腺病变的X线诊断中有价值。合理应用 0级、结合临床检查能降低漏诊率。对有症状的乳腺病变 ,Ⅱ、Ⅲ级诊断域值可提高 ,Ⅳ级域值可降低。BI RADS有其局限性 。
- 顾雅佳吴斌张帅杨天锡
- 关键词:乳腺病变X线诊断乳腺疾病判读BI
- 颈动脉间隙肿瘤的CT诊断被引量:21
- 1994年
- 笔者报道1988年8月至1992年11月期间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的23例颈动脉间隙肿瘤的CT表现。指出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与肿瘤的相关位置对诊断颈动脉间隙肿瘤的重要性。据此可将颈动脉间隙肿瘤和淋巴结相鉴别,并可将颈动脉间隙内的迷走神经病变和交感神经病变相鉴别。
- 王弘士杨天锡顾雅佳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CT
- 全文增补中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和疗效预测中的价值被引量:3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 DWI)在宫颈癌诊断和疗效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确诊的进展期原发性宫颈癌患者及10例正常宫颈对照者进行了前瞻性MRIDWI检查,分析根据DWI图像测量的肿瘤体积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测量的肿瘤最长径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及宫体肌层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比较17例治疗前后宫颈肿瘤平均ADC值的变化.结果 MRI DWI对肿瘤边界的显示优于常规T2加权像(T2WI)及增强后T1加权像(T1WI).高扩散敏感系数(b=2000 s/mm^2)的DWI图像具有较高的信噪比.DWI测量的肿瘤体积与RECIST标准测量的肿瘤最长径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759,P<0.01).b=800 s/mm^2时,宫颈癌肿瘤组织、宫体肌层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的ADC值分别为(9.85±1.55)×10^-3mm^2/s、(14.20±2.80)×10^-3 mm^2/s和(14.14±0.45)×10^-3 mm^2/s;b=2000 s/mm^2时,宫颈癌肿瘤组织、宫体肌层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的ADC值分别为(7.38 ±0.98)×10^-3 mm^2/s、(8.52 ±2.38)×10^-3 mm^2/s和(8.60±0.63)×10^-3 mm^2/s.宫颈癌肿瘤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宫体肌层组织间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800 s/mm^2时,治疗前后肿瘤组织的ADC值分别为(9.85 ±1.55)×10^-3 mm^2/s和(13.41 ±2.9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2000 s/mm^2时,治疗前后肿瘤组织的ADC值分别为(7.38 ±0.98) ×10^-3 mm^2/s和(8.93±1.92)× 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ADC值直方图比例中的不同面积(25% ADC、50% ADC、75% ADC)与宫颈癌的疗效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ADC值直方图比例中不同面积(25% ADC、50% ADC、75% ADC)与宫颈癌的疗效无关(均P>0.05).绘制25% ADC、50% ADC、75% ADC疗效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
- 吴斌黄啸彭卫军顾雅佳杨天锡毛健柯桂好吴小华
- 关键词:宫颈肿瘤放射疗法扩散加权成像
- 乳腺疾病诊疗中影像应用总结及新探讨
- 顾雅佳汪晓红肖勤彭卫军陈彤箴杨文涛吴炅曾炜杨天锡张廷璆吴斌张帅郑晓静唐峰毛健
- 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借鉴并应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诊断系统,并根据国人乳腺肿瘤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特征以及病理表现,经过数千例患者的应用,做出了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在有症状人群乳腺肿瘤影像学诊断的总结,从中提出的建议与新版...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影像导管原位癌保乳治疗影像评价
- 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被引量:68
- 2005年
-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征象,包括形态学、内部信号及其动态增强特征等,计算病灶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间Tmax,最大强化速率Slopemax,并根据病变最高强化区ROI测量值,绘制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147例患者共计病灶152个,其中恶性87个,良性65个。分析比较病变的形态学及动态增强表现,发现乳腺良性病变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整,无毛刺、边界多清晰,强化均匀或伴有内部分隔等,动态强化参数Emax多大于90%,Tmax多大于240s,Slopemax多大于3%/s;恶性病变则多为不规则形,边缘可伴毛刺,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强化不均匀,病灶常呈环形强化,导管样强化,Emax多大于90%,Tmax多大于240s,而Slopemax多大于3%/s。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恶性病变多表现为Ⅱ或Ⅲ型,良性病变则多为Ⅰ或Ⅳ型。结论:乳腺MRI不仅提供了病灶丰富的形态学信息,而且还通过动态增强进一步揭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从而有助于对乳腺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更有效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
- 汪晓红耿道颖顾雅佳彭卫军杨天锡
-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乳腺X线摄影术MRI
- 肾脏囊性占位的影像学表现及Bosniak分级系统应用价值的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肾脏囊性占位的影像学表现,及利用Bosniak分级系统对其进行良恶性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高、低年资两组医生回顾性分析41例(42个病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肾脏囊性占位影像学资料,使用Bosniak系统分级评价,用操作者特征曲线(ROC)、Kappa检验分析两组医生的影像判断结果,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1例(42个病灶)肾脏囊性占位有40例为单侧病灶,1例为双侧病变。其中良性病灶24个;恶性病灶18个。高、低年资两组医生对本组肾脏囊性占位Bosniak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AZ1=0.921和AZ2=0.904,Mann-W-hitneyU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24,P>0.05。两组医生判断总符合率有中至高度的一致性,K=0.626,Bosniak系统中Ⅰ级(K=0.843)、Ⅳ级(K=0.715)两组医生有较佳一致性,ⅡF级(K=0.545)和Ⅲ级(K=0.545)属中至高度一致,Ⅱ级(K=0.222)符合较差。高、低年资组各分级中癌的阳性率,Ⅰ级分别为6.25%和0,Ⅱ级均为0,ⅡF级分别为0和42.9%,Ⅲ级分别为83.3%和71.4%,Ⅳ级均为100%。单纯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为囊壁薄、光滑和边界清楚,囊液密度均匀,没有厚壁,没有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囊性肾癌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囊壁上存在实性且强化的成分,或囊内及囊壁结节、较多且厚的囊内分隔、较厚且有强化的囊壁以及囊壁处不规则钙化灶。复杂囊肿的影像表现与囊性肾癌有所重叠。结论:Bosniak分级系统在肾脏囊性占位的影像学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提供了影像学描述、诊断及临床处理的标准,简便易学,容易推广。
- 吴斌彭卫军顾雅佳杨天锡蒋朝霞戴波张海梁叶定伟
- CT与X片诊断鼻咽癌的比较被引量:11
- 1987年
- 由于CT扫描技术的改进,鼻咽癌CT检查可以查出粘膜下软组织的早期病理改变,并能显示出肿瘤向鼻咽腔外邻近组织侵犯的范围。本文比较135例鼻咽癌CT扫描和常规X片检查,总结其优缺点。CT扫描能提供准确的鼻咽癌侵犯范围,以利临床医师设计最佳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 张有望杨天锡赵森
- 关键词:鼻咽癌颅底骨破坏颅神经损害肿瘤侵犯CT
- 弥散成像在肝细胞肝癌及TACE治疗后的应用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细胞肝癌(HCC)的应用及介入治疗前后监测肿瘤变化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1例确诊HCC进行屏气状态下多个弥散梯度因子(b值=200s/mm^2、400s/mm^2、600s/mm^2、1000s/mm^2、2000s/mm^2)的弥散加权成像,选用自旋平面回波(SE-EPI)序列(TR/TE=2000/46.7-78.1ms,层厚:8mm,层距:2mm),对肿瘤层面的瘤灶、邻近未累及肝实质区与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SI)进行测量,并观察经皮插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前后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趋势。结果:随着b值的增加,肝脏DWI图像质量呈下降趋势。低b值DWI图像清晰但存在较明显的T_2透过效应;高b值时则图像模糊信号接近于背景噪声,当b值取600s/mm^2时,肝癌肿瘤与肝实质之间存在着最佳对比度。介入治疗后肿瘤的ADC值普遍有所增大,其中高b值时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屏气状态下DWI在肝脏肿瘤的应用完全可行,ADC值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趋势可能具有监测肿瘤内部坏死情况的价值。
- 吴斌彭卫军陈灏刘鲁明唐峰李建奇顾雅佳杨天锡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 Hashimoto甲状腺炎的CT诊断被引量:5
- 1997年
- 目的:探讨Hashimoto甲状腺炎的CT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Hashimoto甲状腺炎22例:其中手术病理证实15例;活检病理证实4例;经临床及同位素放免测定诊断3例。扫描层厚、层距各5~10mm。结果:Hashimoto甲状腺炎CT扫描甲状腺实质内多无结节或低密度病灶以及钙化灶,甲状腺两叶多为对称性弥漫性肿大,腺叶增大相对不明显,边缘清楚。结论:CT对Hashimoto甲状腺炎的诊断。
- 杨立新王玖华杨天锡王弘士陈忠炜
- 关键词:甲状腺炎CT
- CT、MRI检查在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诊治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通过对影像学和病理学的分析 ,旨在提高对外周神经外胚层肿瘤 (pPNET)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完整影像和病理资料的 6例pPNET。结果 :软组织pPNET的CT表现为大的、边界不清的软组织肿块 ,密度不均匀伴坏死囊变 ,不伴钙化 ,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骨pPNET主要表现为较大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 ,无新生骨、瘤骨 ,增强后不均匀强化。MRI在SE序列T1W表现为等肌肉信号 ,T2 W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 ,增强后强化不均匀 ,可见类似包膜和分隔样改变。结论 :pPNET的影像学表现没有明显特征性。CT和MRI的作用主要用于描述肿瘤内部结构、侵犯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血管神经的关系 ,同时可以提供肿瘤远处转移的信息 ,对临床手术可切除性与评价疗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肖勤顾雅佳杨天锡
- 关键词: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MRI